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适用于中重度乳房肥大巨乳症的手术术式.方法:对肥大增生的乳腺组织进行上下两个方向反V形切除,保留水平双向乳腺腺体蒂,切除松弛皮肤后缝合切口.结果:对19例患者实施了反向双V法乳房缩小整形手术,术后切口皆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双侧乳房外形美观,大小对称,乳头乳晕位置适中,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反向双V法缩乳术设计简单,操作简单易学,术后效果恒定,是一种能够保持乳房外观及功能的合理术式,适用于中重度乳房肥大巨乳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经乳晕弧形切口“夹心分离”并切除肥大乳腺组织,保留乳头乳晕区下方的部分乳腺组织垫。结果:48例患者96侧乳腺组织切除彻底,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患者胸部平坦,无凹陷,外形满意,切口疤痕隐蔽。结论:采用乳晕小切口能完整、彻底去除肥大乳腺组织,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良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减少巨乳缩小成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再塑较完美乳房。方法 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保留乳房上下方垂具皮乳腺双蒂瓣,切除两侧弧型切口与双蒂之间的皮肤乳房组织巨乳缩小手术,于1994~1997年6例11只乳房作缩小成形术,结果 11只巨乳缩小外形恢复良好,未见乳头乳晕坏死及感觉减退或丧失等各种并发症,更加符合生理,疤痕蔽。结论 本术式设计简单,安全可靠,符合解剖与生理功能,实现了泌乳、感觉、外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减少巨乳缩小成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再塑较完美乳房。方法 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 ,保留乳房上下方垂直真皮乳腺双蒂瓣 ,切除两侧弧型切口与双蒂之间的皮肤乳房组织巨乳缩小手术 ,于 1994~ 1997年为 6例 11只乳房作缩小成形术。结果  11只巨乳缩小外形恢复良好 ,未见乳头乳晕坏死及感觉减退或丧失等各种并发症 ,更加符合生理 ,疤痕隐蔽。结论 本术式设计简单 ,安全可靠 ,符合解剖与生理功能 ,实现了泌乳、感觉、外形三者和谐的统一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湄杨 《中外医疗》2010,29(32):64-64
目的探讨乳晕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乳晕小切口进行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切口小,不易发觉,术中、术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对乳房外形和临床效果满意。术后进行随访,乳头乳晕无色素沉着,血供良好,皮瓣无变黑或坏死,所有切口瘢痕无明显隆起、增生,乳头外形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和复发。结论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乳头外形良好,瘢痕不易发觉,还达到患者审美要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持久有效的乳房松弛悬吊术式。方法对于乳头位置低于乳房下皱襞的乳房下垂患者,采用乳晕周边"双环"切口加垂直切口,胸肌肌膜瓣包裹乳腺的方法进行校正。结果自2008年9月—2011年4月,共16例乳头位置低于下皱襞水平乳房松弛患者采用该法手术,术后均无皮瓣血运障碍,切口愈合良好,乳头乳晕无坏死、感觉障碍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并发血肿,清除后预后良好。随访6个月到2年,效果良好,乳头乳晕复合体位于乳房最高点,两侧乳房位置对称。患者均满意。结论乳晕周边"双环"切口加垂直切口,胸肌肌膜瓣包裹法矫正乳房松弛下垂为一种持久有效的乳房松弛悬吊术式。  相似文献   

7.
钱倩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03-1604
目的 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30例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完整切除乳腺腺体,观察术后患者的美容效果、Ⅰ期愈合率及术后乳头勃起、乳头乳晕是否感觉正常.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患者均较满意.结论 环乳晕切口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是一种美容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且安全可靠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直线疤痕乳房缩小悬吊术(Lejour法)及改进方法.方法按Lejour法设计手术切口,按设计剥离乳腺组织,仅保留上部蒂营养乳头、乳晕,去除部分肥大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将剩余腺体组织从乳腺基底层固定于第2、3肋水平.重新塑形乳腺组织,皮肤无张力缝合.结果采用此法矫治巨乳症、单纯乳房下垂共48例,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术后3个月随访,有3例修整乳晕疤痕或乳房下皱襞疤痕.结论该术式简便易行,但术者经验较重要,初学者易出现双侧乳房不对称,疤痕较明显等弊端,但经历数例手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大部分远期效果好,乳房外形挺拔,可作为乳房缩小悬吊术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中采用环乳晕弧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06年4月-2011年3月间共收治320例进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把3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手术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和实验组(手术采用环乳晕切口),每组各160例.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从术后乳房外形美观、切口愈合、肿块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几个方面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在切口愈合、肿块复发、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采用环乳晕弧状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可行性高,术后乳房外观较好,并且疗效理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吸脂联合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超声吸脂抽吸域内的脂肪组织及部分乳腺组织,经乳晕小切口切除增生肥大的乳腺组织.结果:采用本法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49例,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均达到满意的外观效果.结论:超声吸脂抽吸联合经乳晕小切口切除增生肥大的乳腺组织,其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双环法及其在男性乳房发育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术前站立位设计切口,确定新乳头位置,画出直径5cm的外环,再以原乳头为中心,画出直径为2.5-3.0cm的内环。确保双侧乳头在同一水平面上。双环间去表皮,尽量保留真皮层血管网,沿乳房皮下切除异常发育组织,双环切口对合。结果本方法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30例,术后乳房外形满意,乳头、乳晕血供和感觉良好,疤痕不明显,效果良好。结论对需手术治疗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沿乳晕的双环切口既可切除肥大增生组织,又可切除多余皮肤,且切口隐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康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形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配合应用少量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研究乳康汤对该模型大鼠乳头形态、组织学和雌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取大鼠第3对乳腺组织,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乳腺组织中雌二醇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的变化。结果乳康汤均能明显改善模型鼠乳头增生性形态学改变(P〈0.01),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和泌乳素的水平(P〈0.01或P〈0.05);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孕酮的水平(P〈0.01或P〈0.05)。结论乳康汤具有抑制乳腺增生模型鼠乳头增生形态的改变;乳康汤抑制乳腺增生;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改善机体内分泌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了解BRCA2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C-erbB-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3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RCA2、C-erbB-2、ER、PR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RC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6%,而在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P<0.05)。BRCA2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有差异(r=0.372 8,P<0.05);与腋下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0.362 2,P<0.05),但与发病年龄、ER、PR、C-erbB-2表达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BRCA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高、腋淋巴结转移相关。BRCA2蛋白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乳腺癌癌肿组织、癌旁乳腺组织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比较两者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乳腺癌不平衡氨基酸治疗依据.方法 收集标本并保存,通过剪碎、研磨、匀浆、去蛋白质、分离出游离氨基酸、离心,检测癌肿组织与相应癌旁乳腺组织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乳腺癌癌肿组织大部分游离氨基酸浓度高于癌旁乳腺组织游离氨基酸浓度.结论 乳腺癌癌肿组织氨基酸代谢与相应的癌旁乳腺组织氨基酸代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乳腺癌不平衡氨基酸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Benelli法乳房下垂矫正术(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Benelli法乳房下垂矫正术的方法和体会。方法:按Benelli法设计乳房的内、外环切口线,切开分离乳房中下部的皮肤与乳腺组织,倒T形切开乳房下部腺体组织,形成位于乳房上方的真皮乳腺组织蒂乳头、乳晕复合瓣和乳房内、外侧乳腺组织瓣。如伴有乳房肥大,则切除部分下方乳腺组织。悬吊乳头、乳晕下方的乳腺组织于上方胸肌筋膜,交叉固定切开的内外侧乳腺组织瓣,重塑乳腺组织。荷包缝合乳房的内外环皮肤。结果:采用此法矫正乳房下垂26例,其中乳房下垂伴乳房轻中度肥大12例。无一例乳头、乳晕坏死。术后随访1~12个月,乳房外形美观,乳晕瘢痕细小,乳头、乳晕感觉良好。结论:该术式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是矫正乳房下垂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适用于乳房下垂伴有轻中度乳房肥大者。  相似文献   

16.
不明原因不孕症子宫内膜β-连接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连接素在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与不明原因不孕症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5例正常及 4 1例不明原因不孕症子宫内膜 β -连接素的表达水平。 结果 :正常组各期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均见β-连接素的表达 ,增生期仅有弱表达 ,在分泌中期表达最强。不孕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增生期仅有弱表达 ,分泌期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分泌中期与早、晚期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各期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结论 :β-连接素在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规律性表达 ,其表达异常 ,可能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102例共107个乳腺肿块内部、肿块边缘及周围乳腺组织行剪切波速度(SWV)测量,分别记为SWVi、SWVb、SWVg。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乳腺良性组与恶性组SWV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最佳界值。 结果 所有肿块的SWVi值明显高于SWVb和SWVg,SWVb值明显高于SWV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恶性组SWVi、SWVb分别为(6.70±1.75)、(4.58±1.38)m/s,良性组分别为(3.52±1.52)、(2.80±0.97)m/s,两组参数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P<0.01)。以SWVi值5.06m/s为界值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5.9%;以SWVb值3.51m/s为界值诊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1.2%。 结论 乳腺肿块内部与肿块边缘的SWV均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素 (E -cadherin)在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5例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E -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期子宫内膜腺上皮均见E-cadherin的表达 ,增生期E -cadherin仅有弱表达 ,分泌期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 ;在分泌中期表达最强 ,进入分泌晚期表达减弱。在分泌中期 ,也观察到间质细胞的中度表达 ,分泌晚期仅有弱表达。结论 :E -cadherin在人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规律性的表达 ,可能有利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的表达,探讨EGFR在输卵管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石蜡包埋的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的EGFR的表达,并与正常输卵管黏膜及正常宫内早孕子宫蜕膜组织比较。结果:定性结果表明,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EG-FR均主要表达在输卵管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的胞膜;而在正常的子宫蜕膜中主要表达在间质细胞;半定量结果表明,EGFR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于正常输卵管组织,但弱于正常宫内早孕蜕膜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时,高水平EGFR是使滞留在输卵管的胚泡着床于输卵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30 min,术后3~5 d拔除尿管。随访3个月~1.5年,未见复发及恶变者。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效果良好,创伤小,安全性高,并且易于掌握,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