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室性早搏 (室早 )是小儿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种 ,可见于健康儿童、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患儿 ,严重心脏疾病时 ,频发室早可使猝死率增加。我们对 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收治的 5 2例室早患儿的 2 4h动态心电图 (DCG)进行分析 ,探讨小儿室早的心电图形态特征及昼夜变化与器质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室早患儿 5 2例 ,有器质性心脏病 2 9例为心脏病组 ,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4~13岁。经查体及辅助检查、除室早外未发现明确心脏病为对照组 2 3例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3~ 14岁…  相似文献   

2.
负荷试验及动态心电图评价儿童室性早搏的运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活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评价室性早搏(室早)儿童的运动风险。方法 对136例经常规心电图证实的室性心律失常儿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极量活动平板试验(TMT)检查。结果 136例中DCG检查检出室早92.7%,TMT检出89.0%,两者无差异;30.9%TMT阳性,包括运动中出现多源性室早、房早、ST变化,血压降低,运动耐量降低(5例);室早的发生频率、性质及起部位与TMT结果无关,发生的高峰时间与TMT结果相关;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运动后不一定出现严重后果,部分简单室早运动中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发生不良反应5.1%,与正常儿童无差异,但均为TMT阳性病例。结论 DCG结合TMT检查且助于对室性心律失常儿童参加运动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小儿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蓉 《临床儿科杂志》1993,11(6):412-414
室性早搏(VPC)是儿科常见的心律失常,约占小儿心律失常的26.3~38.7%。临床上区别功能性或病理性VPC十分重要,近年发现严重的VPC亦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儿童,反之,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也可表现为单源性VPC。本文就近期  相似文献   

4.
多巴酚丁胺负荷心电图试验对单纯室性早搏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心电图试验对小儿单纯室性早博的定性评估价值。方法 应用多巴酚丁胺使 38例不能配合运动试验的Lown 2~ 3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达到亚极量运动负荷水平 ,对比观察十二导心电图变化与2 0 1铊核素心肌灌注成像和室性早搏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38例中 8例阳性 (2 1% ) ,30例阴性 (79% ) ,2 6例配合SPECT检测的患儿 ,9例有心肌核素局灶性稀疏或缺失 ,17例心肌灌注正常 ,关联性检验 χ2 =1.1 P >0 .0 5 ;治疗 3个月后复查动态心电图显示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阳性的患儿室性期前收缩显著减少 (t=5 1.5 P <0 .0 0 5 ) ,阴性患儿的室性早搏无显著变化 (t =1.7 P >0 .0 5 )。结论 多巴酚丁胺负荷心电图试验安全 ,简便 ,受试者阳性提示心肌有活动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室性早搏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室性早搏(VPC)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对了解其临床意义及预后有关。为此,我们按照全国小儿心律失常协作组制定的要求,于1995年5月~1997年12月对30例VPC患儿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心功能检测及短期随访,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VPC患儿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工~3a4例,~7alo例,~12al6例。病程回~3mol4例,~6mol6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肠炎8例,拟诊病毒性心肌炎4例,体检发现6例。临床表现除3例有自觉胸闷、心前区不适外,其余都无明显症状。二、辅助检查1.心电图:VPC呈联律12例,VPC>10次/min6例,VPC…  相似文献   

6.
儿童室性早搏的诊治和随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小儿室性早搏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前瞻性观察60例室性早搏患儿,常规进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部分行心脏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CT)和运动实验检查,对早搏〈10次/min或〉10次/min不伴联律者进行治疗,余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结果 1.CK-Mb异常率70%,瘵症状者CK-Mb得度增高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P〈0.05)。2.伴症状组心脏ECT阳性率与无症状组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7.
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关系钱永如,胡蓉,彭芝琳,白永红小儿室性早搏(VPC)临床多见,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儿,亦见于健康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和血浆儿茶酚胺(CA)增高常导致VPC,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我们报道68例VPC患儿的临床...  相似文献   

8.
儿童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目前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标准仍是采用临床、心脏器械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判断。该文对儿童心肌炎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下心电变化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分析59例儿童心肌炎及4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的心电图变化,测定DCG异常率、室性早搏数量、级别及分布情况、心率变异指标。 结果:心肌炎组异常DCG检出率86.4%,且部分为复合心律失常,与对照组DGC异常检出率46.3%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室早分布类型心肌炎组以均匀型(84.6%﹚及单峰型﹙64.4%﹚最常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 结论: 儿童DCG监测异常、早搏分布为均匀型、早搏高峰为单峰及多峰型者或出现复合心律失常对儿童心肌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3):213-215]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频发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儿磷酸肌酸治疗前、后的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各项参数变化,比较与正常儿童的差异,了解频发PVC对患儿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和活动平板对109例频发PVC患儿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PET及98例健康儿童进行CPET,记录3组CPET指标,包括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kg,VO2max/kg)、最大每搏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heart rate,VO2max/HR)、不同时段HR、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无氧阈占预计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 AT/VO2max pred).结果 频发PVC患儿组磷酸肌酸治疗前VO2max/kg、VO2max/HR及AT分别为(22.9 ±7.4)ml/(kg·min)、(9.3±1.5)ml、(15.5±2.7)ml/(kg·min),治疗后分别为(26.4±6.0) ml/(kg·min)、(11.4±3.3) ml、(17.4±3.8)ml/(kg·min),频发PVC患儿治疗后VO2max/kg、VO2max/HR、AT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O2max/kg(t =2.11,P<0.001)、VO2max/HR(t=4.02,P<0.001)、AT(t=10.2,P<0.001).健康对照组进行的运动试验结果判定皆为阴性.结论 频发PVC患儿心脏储备功能降低,经临床治疗后,运动耐力得到改善,心脏储备功能增强,CPET可较好地反映患儿心脏储备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小儿频发室性早搏的病因及起搏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5例心肌炎并室早和53例单纯室早患儿进行病因调查,发现多数室早与左室条索无关,30.2%单纯室早患儿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免疫改变和植物神经活性增加是室早的结果而非病因,作者还用彩色多普勒心肌显像发现室早起搏点,并且直接看到少数左室条索引起的室早。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室性早搏Holter监测昼夜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性室性早搏(VPC)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时单纯性VPC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运动试验、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室晚电位(VLP)检查。结果30例中,13例(43.3%)为日间型,其中12例属交感性VPC;10例(33.3%)为夜间型,均属迷走性VPC。日间型VPC在夜间睡眠时,VPC的频率、严重度下降,而夜间型则相反。日间型组8/13例(61.5%)运动后早搏增加,2/13例(15.4%)无变化,而夜间型仅1/10例(10.0%)无变化(P<0.01)。本组20例做VLP检查均正常。结论单纯性日间型VPC可能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而夜间型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运动试验对夜间型VPC的病理性判断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发现小儿心室间歇预激并不少见,其心电图表现形式复杂、多变,易被漏诊或误诊。为探讨小儿心室间歇预激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对我科近年收治的10例间歇预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男∶女为2?..  相似文献   

14.
小儿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小儿右室流出道室早,为临床识别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心电图特征,选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室早10例,分析其病因,临床特征,QT离散度和晚电位结果。结果 本型室早多表现为频发,连发或短阵室速,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运动后室早常增多,但不转为持续性室速。结论右室流出道室早为一顽固性室早,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长期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5.
我们1992年12月~1997年12月对83例儿童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24h监测,并与普通心电图(ECG)作比较。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按9省市心肌炎协作组诊断标准[‘j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44例为A组。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5~14a。因头晕、心悸求诊39例为B组。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5~14a。B组经临床体检确诊为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其心脏听诊除早搏5例外,X胸片、心肌酶谱均正常。作心脏扇超26例,脑电图24例均正常。二、方法ECG诊断标准及小儿正常值根据北京儿童医院编写{实用儿童心电图学})。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分…  相似文献   

16.
小儿室性早搏的远期随访:附1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院从1978-1995年间139例室性早搏患儿进行10-15年随访,结果132例早搏消失,消失时间最短2年,最长15年;5例好转;2例为心肌病,其中1例因出现室颤而猝死。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夜间房室传导阻滞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儿童夜间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临床意义。方法 夜间出现AVB的儿童4 8例 ,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组 2 5例 (A组 ) ,有器质性心脏病组 2 3例 (B组 ) ,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 ,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PNN50 、RMSSD) ,分析其昼夜规律。结果 A组AVB有明显昼夜规律 ,白天活动时AVB消失或减轻 ,夜间深睡时阻滞加重 ,且有心率依赖性 ;B组夜间AVB 5 7%有昼夜变化规律 ,经随访夜间AVB部分随原发心脏疾病的治愈而消失。两组AVB昼夜规律变化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PNN50 、RMSSD明显增高 ,与器质性心脏病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功能性的AVB有昼夜规律变化 ,且有明显心率依赖性 ,系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所致 ,提示迷走神经活性增加。然而有明显昼夜规律变化的AVB不都是功能性的 ,也可出现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相似文献   

18.
叹息样吸吸儿童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叹息样呼吸表现为在一般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患者多自述胸闷、呼吸困难 ,但并无引起呼吸困难的客观指标[1 ] 。多疑为心肌炎并进行治疗。现将我院 1 997~ 2 0 0 0年儿科门诊以叹息样呼吸为主诉就诊2 6例的心电图特点加以分析。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在儿科门诊以叹息样呼吸为主诉就诊并描记心电图者 2 6例 ,男 7例 ,女1 9例 ,年龄 6~ 1 3岁 ,平均年龄为 1 0岁。儿童自诉或家长代诉为乏力、胸闷、长吸气后长呼气、脉律不齐 ,观察患儿呼吸 ,可见正常呼吸中间偶而出现一次叹息…  相似文献   

19.
心得安试验在儿童心电图检查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检查已成为诊断心脏疾患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之一。儿童心电图除了因先天性心脏病表现异常外 ,大多表现为ST_T变化。引起ST_T变化的原因很多 ,除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外 ,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是由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ST_T变化。我们采用心得安试验 ,对5例ST_T变化的儿童心电图进行跟踪随访 ,观察儿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即交感神经兴奋对心电图ST_T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儿童均因经常胸闷、心慌来医院就诊。其中男1例 ,女4例 ;年龄6~8岁。所有儿童均无明显的感染史 ,个别有轻度感冒 ,其临床表现大多数主诉较多 ,如胸闷…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53例单纯频发室早患儿的抗CoxBIgM抗体,抗心肌线粒体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以及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结果显示单纯旰搏患儿约1/3病例与CoxB病毒感染有关,约1/4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变,但是继发于病毒感染,因此认为单纯早搏免疫学改变系继发于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