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伟革 《人民军医》2013,(2):138-139
2012年6—9月,我院抽组卫生营赴高原某地执行综合演练任务。卫生营克服高寒、缺氧、风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驻训时间长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任务。现将此次驻训过程中卫勤保障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卫勤保障做法1.1加强政治工作,统一全营官兵思想此次驻训时间长、任务重、标准高。针对我营"干部多、技术干部  相似文献   

2.
研究卫勤分队模块化编组、高原山地适应性训练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求,也是锤炼卫勤分队"走、打、吃、住、藏、保"能力的有效手段。2012年6—9月,我卫生营模块化抽组人员装备,采取多种机动方式,由平原急进至海拔4000m以上的某高原地区,克服恶劣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圆满完成了适应性野外驻训、保障、演习任务。现结合我部驻训体会,对卫生营在高海拔高原地区模块化训练的组织与实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2年6—9月,我卫生营在海拔4400m某高原山地进行了野外驻训,同时担负驻训区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我们结合驻训地域环境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卫勤保障措施,有效保障了官兵健康,圆满完成了野外驻训任务。现将此次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做法报告如下。1高原地区长时间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难点1.1自然环境恶劣(1)海拔高,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2)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此次驻训过程中,卫生营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4 000 m以上高高原机场冬季驻训的空军部队官兵不同驻训时长疾病的发病特点,为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在高高原机场驻训的空军部队官兵驻训当年11月至次年2月的门诊病历进行收集调查,按照进驻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习服组(当年5月份进驻)和新进组(当年11月份进驻),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1)对疾病进行分类,分析疾病分布情况。结果 冬季高高原机场空军部队官兵驻训期间,所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占62.24%)和消化系统疾病(占18.46%)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中,上呼吸道疾病最多(占91.91%);消化系统疾病中,口腔颌面复合体疾病或疾患(占44.70%)。其中,习服组官兵的消化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的疾病构成比明显高于新进组官兵;两组官兵不同驻训月份的疾病就诊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进组官兵在11月份的就诊人次显著高于习服组官兵,其余月份均低于习服组。结论 空军官兵冬季高高原驻训期间,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情况较为突出,且驻训首月疾病发生率高,应作为冬季驻训的卫勤保障重点。  相似文献   

5.
王海森  王忠贤 《人民军医》2010,(8):I0004-I0005
2010年6月2—12日,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组的“三防”医学救援队进行了远程拉动野外驻训演练。驻训前,疾控中心领导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担负任务的特点,大胆改革演练方法,积极探索训改结合、训研结合、服务部队“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把原有的防原、防化、防生3支分队,重新编组为侦检、处置、洗消3支分队。新的编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原来编组人员闲置、对接不畅、战备物资重复投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以来,根据总部及军区关于加强营连卫生建设有关要求,我们针对本区边防特点,积极探索高原边防营连卫生建设的路子,收到显著成效,有力地提高了边防营连卫生所(室)的卫勤保障能力。一、领导重视,部门协同,形成营连卫生建设的合力加强营连卫生建设是“八五”期间部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营连卫生所(室)独立的卫勤保障能力,这对于点多线长、自然条件艰苦、技术力量薄弱的边防部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认真学习总部和军区有关通知,成立了由军区和后勤首长挂帅,营房、军需、卫生等部门参加的边防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原野外驻训士兵对卫生知识和高原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制定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统一调查问卷方法对2058名在西藏高原野外驻训的士兵进行卫生知识、高原防护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原野外驻训士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迫切,新兵和老兵对卫生知识及高原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农村和城镇士兵在这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高原野外驻训部队的健康教育,要结合高原自然和社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培养其自我保健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8.
胡斌  谭祖春  冉剑波 《人民军医》2006,49(9):557-558
四川夹江解放军42医院胡斌、谭祖春、冉剑波等来稿:野外驻训中防治高原反应的体会。文章说,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氧分压低、紫外线强、辐射量大、温差大和风速大等特点,进入高原的驻训部队高原反应发生率高。他们多次赴西藏、云南等高原驻训,总结了一些防治高原反应的经验:(1)适当体能锻炼。高原驻训的关键性挑战是低氧。体能锻炼应在进入高原之前进行,可增加心脏储备能力、肺活量、对低氧的耐受力;还可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减少血中乳酸和酮酸含量。(2)严格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军新时期作战训练模式的转变,针对主要作战方向,高寒山地驻训及实兵演习已成为战区部队训练的重要科目。2012年我院野战卫生营首次在高海拔地区驻训两个月,严格卫生管理,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了自身及保障部队无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将卫生防疫模块在驻训期间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做法及思考介绍如下。1驻训地域特点与防疫难点1.1地域特点我营保障部队的驻训点均位于海拔4300m。  相似文献   

10.
近期,平原某部队官兵136例从平原(海拔66m)先远程机动至海拔2800m休息10h,然后至海拔3600m处进行适应性训练4天。铁路机动总里程4100km,历时113h。途中海拔3000m以上地域约2000km,4000m以上960km,海拔最高为5213m。某分部驻军医院根据上级指示,抽组5名军医组成医疗专家组,进行伴随医疗保障,负责高原疾病的综合防治,并跟踪采集了驻训官兵各项生理数据,以分析平原部队赴高原驻训官兵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映松  刘茂林 《人民军医》2001,44(10):564-565
高原地区寒冷、干燥、日光照射强、昼夜温差大 ,风速常达 8m/s。野外驻训官兵生活在“早穿棉 ,午穿纱 ,白天酷暑顶雪花 ;山上不长草 ,风吹石头跑”的恶劣条件下 ,卫生防病措施十分重要。为了有效地提高部队战斗力和野外生存能力 ,我们根据高原特点 ,结合高原野外驻训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经验 ,总结出一套高原冬季野外驻训卫生防病措施 ,经多年实践检验 ,证明可有效确保官兵健康 ,减少驻训期间的发病率。1 增强自我防病能力进入驻训地之前 ,卫生部门先深入驻训地调查 ,摸清当地疫情 ,及时下发“驻地疫情通报” ,以指导官兵开展防病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樊晓斌  王军  谢明 《人民军医》2012,(Z2):44-46
2011年后勤训练等级评定工作中,我院抽组卫生营在参加某分部应急卫勤分队考核验收中,以99分的成绩赢得总后考核小组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给我院做出了"不怕考、怕不考、考不怕"的评价。在卫生营训练考核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医院的其他工作有序进行,医院后勤训练与业务建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高原地区野外驻训卫生防病保障能力,保障指战员身心健康。方法卫勤分队随部队实施全方位防病保障。结果针对执行野外驻训卫生防病保障特点,总结了4点做法:(1)周密计划,充分准备;(2)综合治理。完善设施;(3)做好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4)加强健康教育和做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由于措施得力,驻训部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5‰以内,无急性高原病发生,无传染病爆发和食物中毒发生,有效地保障了部队驻训任务的完成。结论高原地区长时间驻训卫生防病保障有其特殊要求,根据高原卫勤特点,严密组织,能有效提高卫生防病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部队高原驻训发病特点分析及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队到高原地区驻训的卫生防病特点,确保部队官兵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期间,某部官兵到西北青藏高原腹地驻训时的发病情况以及防治措施。结果驻训官兵患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其中呼吸道疾病最多见,其次为高原反应这种高原地区特有疾病;疾病防治措施:(1)坚持预防为主,(2)加强卫生宣教,提高官兵防病、治病的主动性、积极性,(3)对于已患病官兵必须坚持积极治疗、早期治疗。结论高原地区驻训的发病、防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结合其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好部队高原驻训的卫勤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容  郭从涛 《人民军医》2012,(6):488-489
目的:观察高原环境对驻训官兵急性结膜炎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官兵3500例,其中高原野营驻训官兵组2500例,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1000例。所有人组官兵均在相同医疗保障条件下,按照相同的训练计划组织施训。比较两组受紫外线辐射强度、时长,以及急性结膜炎发病情况。结果:高原野营驻训官兵组受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非常显著高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O.01),受紫外线辐射时长显著长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5),急性结膜炎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沿海驻地留守官兵组(P〈0.01)。所有罹患急性结膜炎官兵均散发于各个单位,未发现其周围官兵有类似疫情传播、暴发情况。结论:高原野营驻训官兵受紫外线辐射强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急性结膜炎,应加强对其野营驻训时的紫外线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及与训练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驻疆某部高原驻训返回平原1周后140名士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士兵训练倦怠问卷方式进行测评,分有、无高原脱适应症状两组,比较两组训练倦怠间的差异性,同时分析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相关性。结果①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为80.00%,与高原维稳部队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发生率78.36%(χ2=0.188,P=0.664)、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75.10%(χ2=1.279, P=0.258)均无显著性差异。疲倦(12.86%)、头晕(11.43%)、乏力(10.00%)位居高原脱适应症状前3位。②有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无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 P<0.01)。体质量超重士兵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士兵(P<0.05)。③进入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回归方程(P<0.01)为:训练倦怠=0.498×高原脱适应症-0.126×年龄+0.038×军龄+0.069×文化程度+0.029×体质指数。结论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减少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训练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17.
2014年7~11月,我院首次抽调70人成立应急兵站医疗队,长途机动赴高原执行《高原寒区使命课题》任务,跋涉2600多公里,翻越三个达坂,进驻海拔3800米以上高原,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野外驻训及演习。为顺利完成驻训任务,卫勤保障工作极为重要。根据此次高原驻训特点,结合实际作以下回顾及探讨。1高原野外驻训的特点1.1高原野外区域特点我应急兵站野外驻训地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缺氧,日照长,紫外线辐射  相似文献   

18.
窦学书 《西南军医》2008,10(4):97-98
目的调查部队高原山地驻训期间官兵皮肤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统计部队驻训期间的门诊、巡诊和住院登记,确定皮肤病种类和感染人(次)数。结果高原山地驻训期间官兵皮肤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皮肤病患者526人(次),发生率为40.56%。排序前4位的为日晒伤(22.05%)、手足皲裂(19.39%)、急性痒疹(16.54%)和手足癣(11.60%)。结论野外驻训皮肤病发生率高,要加强卫生防护知识宣教,培养官兵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消杀灭工作,合理膳食,改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对飞行员身心健康状态的影响及脱习服产生的主要医学问题.方法 高原驻训3个月返回平原后第4天,对19名飞行员进行高原驻训后脱习服反应问卷调查;高原驻训1个月和返回平原后1周分别对11名飞行员进行影像学检查;高原驻训3个月返回平原后第2天,对6名飞行员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19名飞行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习服反应,其中84.2%的人认为高原脱习服对工作、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与驻训1个月比较,返回平原后1周11名飞行员肝左叶上下径减小(t=3.211,P<0.05).与驻训1个月比较,返回平原后1周,V5导联R波与V1导联S波之和明显减低(t=2.422,P<0.05).返回平原后1周,飞行员收缩期肺动脉瓣射血达最高所需时间较在高原时明显增加(t=3.854,P<0.05).高原驻训3个月,6名飞行员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尿酸、总胆红素、甘油三酯、胱抑素L1、补体C4和白介素-10明显高于参考值(t=2.601~7.537,P<0.05),免疫球蛋白A、转化生长因子β明显低于参考值(t=2.731、16.824,P<0.05). 结论 影像学、心电图和生化检查均证实高原环境对飞行员产生影响.建议进入高原前对飞行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返回平原后实施有效的医疗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献朝  程晓保  魏成  陈俊青 《人民军医》2010,(8):I0006-I0006,F0003
2010年5月20日-6月28日,新疆军区联勤部从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474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调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服务专家组成医疗队,开展“健康军营行”活动。一个多月来,专家医疗队克服高原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历经多起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断路等险情,深入高原、边防部队的营区、连队、哨所、驻训点、执勤点开展医疗巡诊、业务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此次活动共行程5600多公里,诊治疾病和心理疏导1100多人次,开展业务培训100余人次。举办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讲座30余场次,发放健康教育图书3000余册,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高原边防官兵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