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儿童家长营养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金山区各社区的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2006年7~8月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的婴幼儿家长中随机发放调查表1400份,有效问卷1391份。结果0~4月母乳喂养率88.36%,4~6月辅食添加率74.12%,儿童营养性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获得儿童营养知识信息来源主要是儿童保健医生。结论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情况,为有效指导科学喂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全省14个市州所辖15个区(县)的0~5岁儿童家长,用问卷法完成本调查。 【结果】 四川省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较高为91.10%。居住在城市、年龄在40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亲本人及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家长对科学喂养知识的掌握较好。医务人员是喂养知识的主要来源。 【结论】 利用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网,从围生期到儿童保健期开展科学喂养方面的健康教育。除母乳喂养外,增加对辅食添加和基本喂养知识方面的内容,指导家长更科学的对婴幼儿进行喂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黄浦区婴儿家庭健康教育现况以及婴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以便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对前往黄浦区社区儿童计划免疫门诊咨询婴儿(<1周岁)健康教育知识的家长,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婴儿的护养教育以母亲为主,母亲的喂养知识知晓率高,母亲的不同学历对喂养知识有差异,差异有显著意义。93.6%的母亲认为开展婴儿家庭健康教育有必要,并认为健康咨询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64.9%的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56.2%的婴儿经常喂养保健品,97.2%的婴儿重视预防免疫,能及时接种疫苗。母亲对科学喂养的需求最高(占35.7%),301名母亲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咨询,占46.9%。结论重视婴儿家庭健康教育,对文化程度较低家长进行科学喂养知识的教育,根据家长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方便婴儿家长及时获取婴儿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提高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儿保门诊调查了213例1~24月龄婴幼儿家长喂养方式情况;对2013年出生的204例婴儿的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6月龄时的喂养方式及贫血情况,采用BC-32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知晓率为96.2%,1~3月龄添加配方奶原因母婴暂时分离占39.1%,4~6月龄混合喂养占76.6%,家长准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平均为10.1个月,13~24月龄人工喂养占94.8%。204例婴儿中6月龄贫血患病率26.5%。有160例在6月龄前添加含铁辅食,有44例未添加含铁辅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1)。结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迫切需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促进新生儿母亲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在儿保门诊指导母亲正确哺乳,合理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5.
朱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460-461
社区儿保门诊非同医院儿科,医务人员通过对儿童进行常规健康检查,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趋势,及早发现生长发育偏离和异常,并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改变家长错误的养育方法,从而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所以,儿保门诊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对儿童的健康起着“防患于未然”和“保驾护航”的作用,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儿保护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社区儿保门诊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能1·1社区儿保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1·1社区儿保健康教育是贯彻计划生育国策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民族兴旺。《无锡市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手册…  相似文献   

6.
婴儿家庭喂养行为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前喂养决策者的喂养方式与行为及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2008年1~3月为来广州市妇婴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做定期保健的小儿家长随机发放"家庭喂养行为"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4份。结果:能正确掌握喂养方法与喂养决策者的文化程度有关;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育儿教育,仍存在一些喂养"问题";家长最希望得到育儿知识的途径是向儿童保健医生询问;最关注的是小儿的健康情况、智力发育及营养状况。结论:小儿的营养投入取决于喂养决策者的喂养行为和营养知识水平,必须利用各种渠道提高家长和喂养决策者的喂养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婴幼儿家长对与婴幼儿早期发展相关的认知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开展的免费婴幼儿家长学校对婴幼儿家长进行早期教育、营养与喂养、常见病防治和家庭护理4个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并对相关知识进行班前班后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76份.班前早期教育知识方面,总答对率为67.69%;营养与喂养知识方面,总答对率为73.63%;常见病防治知识方面,总答对率为64.76%;家庭护理知识方面,总答对率为65.89%.经过家长学校课程的学习,半数问题答对率显著提高,95.23%的婴幼儿家长对婴幼儿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上课形式满意.有19个问题班前班后评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婴幼儿家长对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早期教育、常见病防治、家庭护理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特别是具体的操作技能仍有欠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儿童铅中毒的预防。方法在儿保门诊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市区家长较农村家长防治知识问卷得分高,文化程度高较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得分高,学龄儿童家长较学龄前儿童家长得分高。结论家长对儿童铅中毒有不同程度的认识,而且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应当加大对群众铅中毒知识的健康教育,引导正确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课堂对提高0~12月龄婴幼儿家长幼儿保健知识水平的效果,为建立起更具操作性的幼儿保健体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1~12月对北京市房山区某镇辖区内的186名0~12月龄婴幼儿童家长,开展多种模式的健康课堂教育,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Ⅰ、Ⅱ类疫苗接种、婴幼儿常见病、婴幼儿喂养及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4类12项育儿保健知识教育前后的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 4类12项知识总知晓率教育前后分别为40.95%和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婴幼儿常见病类知识教育后知晓率为98.66%,达到预估测≥95%目标,其余三类知识知晓率均与预期水平有一定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喂养知识知知晓率仅达到78.85%。结论社区健康课堂对提高婴幼儿家长育儿保健知识水平值得肯定,但各类知识提高水平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提高,待教育模式成熟、总结经验后,可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生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教育的需求和乐意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为父母进行科学育儿技能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99名新生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新生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47.2%),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次为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70.7%),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69.7%),儿童营养与喂养(60.6%),早期教育的方法(60.6%),小儿家庭护理知识(50.5%),婴幼儿智能发育规律(48.5%),小儿意外伤害的预防(36.4%).结论 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水平,引导家长认识到婴幼儿早期教育、小儿意外伤害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波市儿童家长肺炎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提高肺炎疫苗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6个接种门诊,选择380名孩子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家长肺炎疾病的知晓率在24.08%-69.66%之间,肺炎球菌相关知识的了解率在40.39%-67.97%之间。20.89%的家长给孩子接种过肺炎疫苗,本地(24.62%)与流动儿童接种率(1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2,P=0.058)。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有肺炎疫苗(58.78%)、对其疗效存在疑虑(56.62%)和疫苗的价格太贵(53.76%)。83.84%的家长表示希望了解肺炎的有关知识。结论宁波市儿童家长的肺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儿童肺炎疫苗接种率低,需开展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以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陈燕  刘辉  王伟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71-2973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城社区内0~4岁儿童监护人对免疫接种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相关行为,为进一步开展免疫接种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该社区门诊部进行免疫接种的儿童的母亲或父亲,共538人,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儿童监护人对免疫接种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相关行为。结果外来儿童监护人在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职业方面以及在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途径方面与本地儿童监护人存在差异(P0.01);在认为比较合适获知预防接种知识途径方面存在差异(P0.05);外来儿童监护人在免疫接种及免疫接种不良反应认知2个方面得分均低于本地儿童监护人(P0.01);该社区儿童监护人对免疫接种不良反应认知方面知识的得分低于免疫接种一般知识(P0.01)。结论外来人口是门城社区免疫接种宣教服务的重点;社区内进行的各种宣教形式是以后工作方向的重点;在免疫接种宣教工作中应增加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李俊  朱建明  李澜  莫平华  郭寒蕾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90-1492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幼托机构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掌握的现状及家长手足口病病毒的带菌情况。为金山区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管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金山区11所托幼机构中11个班级的家长为调查对象,共对455名家长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其中该地家长学历较外来家长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有无疫苗的知晓率较低,对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EV71、CoxA16)引起的知晓率仅为54.73%;该地家长总体知晓率高于外来家长。家长健康生活行为形成情况较好;家长的带菌率为20.00%。家长最希望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得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少数家长对居住地环境不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均为垃圾处理不及时。结论金山区幼托机构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掌握较缺乏,应注重加强健康教育与管理,尤其针对外来家长,要做好长期有效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外来人口婴幼儿喂养方法和安全行为教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上海市徐;12区凌云社区外来人口的婴幼儿喂养水平和幼儿安全意识提高。方法在徐汇区凌云社区的外来人口婴幼儿中随机抽取50名。测量身高和体重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家长的喂养和安全知识进行基线调查.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采用SPSS11.0统计方法对干预前后认知程度处理与分析。结果家长的喂养知识和安全知识水平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X^2=71.37,P〈O.001;X^2=18.26,P〈O.001),婴幼儿的体重增长差异有显著性(X^2=11.39,P〈O.05)。结论通过儿保门诊的健康教育和系统干预,可以提高外来人口的婴幼儿喂养知识水平和婴幼儿安全知识水平.改善与保证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及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2年10-12月随机抽取辖区内的42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家长对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疫苗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低;儿童的父亲与母亲、不同年龄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常住儿童家长的知晓率高于流动儿童家长;年经济收入越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越高;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家长、不同经济状况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将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应重点做好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较差和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看护人儿童保健知识水平,为制定本地区儿童保健相关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会宁县随机抽取6个乡镇作为调查地区,选取0~6岁的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选取同样数量的非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作为对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得调查对象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分别调查了会宁县贫困和非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533人,两类家庭儿童看护人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知晓率较高,对国家免费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和预防接种服务的知晓率均高于88.7%。两类家庭儿童看护人至少能识别3种以上儿童疾病/危险信号的比例分别为51.0%和50.3%。儿童看护人为儿童添加的辅食的时间分别是7.0和6.7月龄,儿童看护人关键节点(为孩子准备食物前和上厕所后)的洗手率为13.1%和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肥皂加流水洗手的儿童看护人分别占1.1%和1.9%。结论会宁县应充分利用宣传资料、广播和电视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贫困和非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对妇幼保健核心知识的掌握,达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今后促进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活动的开展,提高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提供工作方向。[方法]200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流动人口1 028人,发放问卷1 028份,收回有效问卷992份,对11个问题的总回答正确率仅为59.99%。对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知晓率为83.17%,但对蚊虫叮咬和握手、拥抱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只有29.84%和67.74%。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不足,只有6.65%的被调查者对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全部知晓,而有14.82%被调查者对5个关键问题全不知晓。流动人口的高危险行为普遍存在,预防艾滋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结论]流动人口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掌握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村,3个居委会,每村(居委会)随机抽取80~100户,年龄为18~7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01人。结果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26%,安全与急救知识知晓率最高,达77.53%;而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最低,为66.02%。从年龄看,30~39岁知识知晓率最高,40岁以后知识知晓率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知识知晓率最低。同时随着学历、经济收入的增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也逐步增高。结论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水平总体不高,距离85%的指标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以及年龄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确保2018年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幼儿家长对免疫规划疫苗的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规划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5月,在雅安市农村随机抽取336名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幼儿的家长/监护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36名家长,87.80%的人认为孩子有必要接种疫苗。原免疫规划疫苗"五苗"总知晓率为28.57%,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者为6.67%,初中文化者22.22%,高中者73.33%(P<0.05);农民为19.03%,工人75.00%,医务人员100.00%,外出务工返乡人员89.74%(P<0.05)。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四苗"总知晓率为0。[结论]雅安市幼儿家长免疫规划疫苗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