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联合赛尼哌(zenapax)对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0例群体反应抗体(PRA)大于40%的肾移植患者,术前行免疫吸附,并使用两次剂量Zenapax,观察急性排斥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高致敏患者仅有2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通过免疫吸附及调整免疫抑制剂得到逆转,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免疫吸附联合Zenapax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各型排斥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焦虑评量表和抑郁评量表进行调查,按规定指导语言进行自评。研究组患者经过个别化心理护理15天,对照组不进行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护理的研究组及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前研究组的心理异常发生率为70%,而对照组为7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心理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异常发生率为28%而对照组为75%,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对肾移植术后出现各型排斥反应的患者心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中Toll样受体4(TLR4)的含量在大鼠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大鼠血液及移植肾组织中TLR4的含量,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液中IL-2的含量。以组织病理学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研究其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后1 d、2 d、3 d、5 d、7 d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异基因移植组血液中IL-2和TLR4水平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大鼠体内相应指标的水平。在造模后1 d大鼠血液中TLR4含量即开始升高。同时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组织中的TLR4含量也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TLR4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作为肾移植术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OKT3治疗肾移植急性排斥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KT3为鼠源性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逆转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阻断急性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T细胞的功能.耐激素的难治性排斥用OKT3冶疗有较好的疗效.但可能会发生各种反应,尤其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现将OKT3治疗和预防急性排斥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开展,肾移植在我国器官移植中占据首位。由于肾移植术前、术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病人对术后营养的需要有特殊的要求。本文从肾移植术后的①热能供给;②蛋白质供给;③碳水化合物供给;④脂类供给;⑤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⑥水分供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实行肾移植的45对供受者,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LA-Cw和KIR基因分型,然后依据受者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状态分为AR组(16例)和非AR组(29例),分析供受者HLA-Cw和KIR基因型、受者KIR/供者HLA-Cw组合型与受者术后肾移植发生AR反应的相关性,籍此研究KIR及配体HLA-Cw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结果在AR组中受者表达KIR2DL2/2DS2明显低于非AR组(P〈0.05);非AR组中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的匹配几率明显高于AR组(P〈0.05)。结论特定的KIR基因(2DL2/2DS2)以及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在异基因移植免疫应答中具有传导抑制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CDPI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肾脏组和肾移植术后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带有CDPI技术功能,对移植肾和正常肾脏进行扫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皮髓分界.对比分析移植肾和正常肾实质血流灌注情况以及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期和治疗后肾实质血流灌注的情况、血管阻力指数等参数.[结果]正常肾脏组,肾脏血流丰富,CDPI:从主肾动脉至弓形动脉四级血管血流信号丰富、清晰,呈连续树枝状.脉冲多普勒测定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正常.移植肾组,(1)肾功能稳定期:移植肾大小正常或稍大,形态丰满,CDPI显示各级肾动脉血流信号丰富,呈连续树枝状,脉冲多普勒测定四级肾动脉血流指数正常.(2)急性排异期:移植肾明显肿大,CDPI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稀少,主肾动脉和段动脉血流呈连续性,叶间动脉闪烁状,主肾动脉、段动脉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增高,叶间动脉血流频普频普呈断续状,舒张期无血流信号,弓形动脉血流速度偏低.[结论]CDPI检查技术不仅对早期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异有很大的价值,同时对监测排异反应的治疗效果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发生病毒感染常常是因为术后长期、大量服用免疫抑制剂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感染后不仅可能影响移植。肾的功能,诱发排斥反应;而且可以导致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2004~2006年我院共收治10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现将治疗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荣  王惠英 《健康向导》2009,15(3):21-21
进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均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这些患者大多经过长期血液透析,基本都存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蛋白质消耗、其他各器官功能相应减退等情况,使这些患者很难支撑手术带来的创伤。手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而且,环境中的污染随时存在,患者如果常常到污染严重的场所或处在冬春等流行病的高发期也是很容易发生感染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体会. 方法对23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例存活,1例死亡,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移植肾排斥反应. 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综合治疗是基础,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并及早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院内感染13例,院外感染8例;19例检出病原菌,其中细菌感染有17例次(院内感染7例,院外感染10例)占47.22%;单纯感染4例,混合感染15例占检出病原菌的78.95%(院内感染均为混合性);4例患者(19.05%)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21例中死亡3例均为院内感染,治愈18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及早发现、果断治疗,了解院内、院外感染的区别,及时正确使用呼吸机,调整免疫抑制剂和全身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ELISA及PCR法测定HBVm、抗—HCV、HCVRNA,型特异性HCV亚基因探针杂交分型。结果长期血透者HCV阳性率为37.24%,肾移植术后再透析者达47.57%,且与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受血量正相关;HCV基因型以混合型为主,占63.64%。结论 本组患者HBV、HCV感染率与输血次数、输血量及透析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50例肾移植患者所发生的31例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单纯细茵感染9例,真菌感染3例,CMV感染5例,结核感染1例,混合感染10例,病原不清3例。治疗后27例治愈,4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予以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对症及支持治疗,有利于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放射学诊疗价值。方法 由2名有经验的医生经双盲法对16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者158例,其中主要的病原菌依次为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影像学诊断为正常者30例(19.0%),诊断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者44例(27.8%),肺部感染者84例(53.2%)。DSA造影诊断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5例,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血管内血栓形成l例。结论 胸片与CT扫描有助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胸片是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DSA检查有利于明确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FTY720对同种异体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小剂量环孢霉素诱导F344-to-Lewis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实验分为四组,Ⅰ组为对照组,n=7;Ⅱ组为FTY720组,n=8;Ⅲ组为环孢霉素A(CsA)组,n=8;Ⅳ组为FTY720+CsA组,n=8.术后八周行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评分和ELISA法测定血清中移植物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以及TNFα,IFNγ的表达.结果 术后八周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评分,Ⅱ组、Ⅳ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但是仅血管硬化评分:Ⅳ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血清(IL-10、IFNγ)与移植物(IL-10),Ⅱ组、Ⅳ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独使用FTY720或联用CsA具有改善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血管硬化以及促进Th1/Th2平衡趋向Th2表达的趋势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菌群分布特点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各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菌群分布特点。方法 对282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的病原体检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检测的途径,统计其检测结果。结果 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为34.4%,其中痰87.5%、纤维支气管镜(FOB)采样79.2%,血液13.8%、尿液40%等,各种途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各部位的感染病原体检测和菌群分布有其各自的特点,多途径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是提高病原体诊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更换集尿袋时机。方法采用排除标准选出2006年1-1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受者52例,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于术后第2~8天进行尿培养后更换集尿袋,对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2~5天尿培养未检出菌落,分别于术后第6、7、8天的尿液中各检出1、3、4株菌落;所有检出菌落的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其中18-30岁1例、31-40岁2例、41~50岁3例、51~60岁2例。结论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时间为术后第5天;肾移植受者尿液培养结果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