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判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族药物为儿科最主要和使用最多的抗生素 ,但由于幼儿本身的特点 ,临床上青霉素皮试的阳性率普遍偏高 ,从而使此类药物的应用受到不应有的限制 ,给小儿用药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常规的对青霉素皮试疑似阳性者进行生理盐水对照 ,作为判断青霉素皮试阳性或假阳性的传统方法 ,即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能否用即避免上述弊病 ,而又有效的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生理盐水对照法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自 1997年 3月设计了“延时观察法” ,对无全身症状的青霉素皮试疑似阳性患儿 ,在做生理盐水对照下进行延时观察。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3.
皮试结果有阳性、弱阳性及阴性之分。近来我们注意到小儿皮试有假阳性结果。假阳性与弱阳性不易区别,临床医护人员为了安全起见,常将其归于阳性结果,缩小了青霉素的应用范围,故正确判断青霉素假阳性十分重要。现就青霉素弱阳性与假阳性的判断与处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特征或接近阳性特征,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出现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针对20min皮试阳性率较高的现象,我们对400例住院患儿进行青霉索皮试分组观察分析,结果20min假阳性共141例,占总例数的35.25%。本文仅从导致假阳性的几个干扰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儿青霉素皮试是儿科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由于小儿皮肤娇嫩,以及操作等因素,极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笔者通过对150例小儿青霉素皮试结果假阳性的临床观察,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以其抗菌谱广,疗效高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抗原性弱,可与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复合物,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在儿科,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偏高。  相似文献   

7.
胡述彬  张琳 《医药导报》2004,23(8):0600-0601
目的:探讨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0例既往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的小儿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皮试阴性者39例(97.5%),皮试阳性者1例(2.5%),无变态反应性休克发生。结论: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较多,在皮试中不可轻易做出青霉素过敏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我们随机对100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皮试阴性者843例(占84.3%),阳性者51例(占5.1%),假阳性者106例(占10.6)。现就其假阳性反应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们随机对100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皮试阴性者843例(占84.3%),阳性者51例(占5.1%),假阳性者106例(占10.6)。现就其假阳性反应原因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6例青霉索皮试假阳性患儿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1个月~1岁42例,~3岁30例,~6岁21例,~12岁13例;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而从未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者79例(占75%),青霉素皮试结果阴阳交替出现而曾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无过敏反应者27例(占25%)。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指导用药之根据,但往往因为一些人为的因素,造成青霉素假阳性,本人现将多年来对青霉素假阳性原因的临床观察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试时间与皮试结果阳性的关系。方法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2年10月输液室病人青霉素皮试结果5290例,按日时间段对阳性结果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青霉素皮试阳性率在0:00~1:59最高,达10.3%,在8:00~9:59发生率最低,为2.5%。经x~2检验,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青霉素皮试阳性与皮试时间有一定相关性,为临床皮试及给药时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是临床广泛应用而十分有效的一种广谱抗生素,但变态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由于抗生素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临床对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上升有所忽视,使更多的患者失去了青霉素治疗的机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通过分析促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升高的因素,减少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比例,有利于患者应用青霉素,减少给护理工作造成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有关青霉素皮试假阳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副作用低、剂量选择幅度大、价格低廉,因此在抗感染治疗中常作为首选药物。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在使用前,临床常行皮内注射过敏试验,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但据权威资料统计,其假阳性率高达1.5%~3.7%犤1犦,严重影响了青霉素敏感菌群感染病人的正常使用。有人曾选出皮肤潮红为青霉素皮试阳性,而改用其它抗生素疗效不佳的100例儿童患者,再次谨慎做了青霉素皮试液与生理盐水皮试对照,结果仅2例呈阳性反应,其余98例均给予了青霉素治疗而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犤2犦。…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我科从本院门诊及外院青霉素皮试阳性患儿中,经另行青霉素皮试或对照试验,发现假阳性30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 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22例,~1岁4例,>1岁4例。方法:均按青霉素皮试正规操作加生理盐水对照试验,15~20分钟观察结果。2 判断标准与结果2.1 阴性:(1)皮丘无改变或变小,周围无红肿(同《基础护理》统一标准);(2)注射部位发红,虽直径达1.5cm以上,但皮丘不增大;(3)皮丘变大,但触之不硬,皮丘规则呈圆形,局部无痒  相似文献   

15.
国内报道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3%~6%,国外报道约为1.5%~3%,笔者近几年来的临床观察只发生1例为青霉素皮试阳性,其余均为假阳性,由此可见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是很高的。1 产生青霉素假阳性的因素1.1 浓度的影响:青霉素皮试液的浓度应为400U/ml,浓度过高或注射量过多,局部出现红晕现象,配制时没有选用1ml针管,4 1/2~5号针头而用5ml针管,6号或7号针头,因为注射器或针头都有一定死腔,临床操作中易被忽视,配制的浓度就高于规定的标准,容易呈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 ,但由于其含有 β 内酰氨环 ,其降解产物具抗原性[1] ,人体易发生过敏反应 ,特别是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 ,如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故使用前 ,必须做皮肤过敏实验。但临床实践中 ,青霉素试敏结果有时会出现可疑阳性。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1 皮肤本身因素1 1 酒精过敏 皮试处皮肤出现与酒精消毒面积部位相一致的局限性红晕 ,应考虑到皮肤对酒精刺激过于敏感 ,致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所致。此时可在病人对侧手臂用其他消毒剂消毒后再次皮试 ,结果与原皮试结果进行对比。1 2 局部或全身性皮疹 皮试时 ,应注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55例青霉素阳性患者的对照实验,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青霉素假阳性反应,假阳性率占38.03%,且年龄越小,假阳性率越高。造成青霉素假阳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皮试液浓度配置不精确,操作方法不当,操作者责任心不强等。  相似文献   

18.
江文  邓云华  金文华  秦志慧 《医药导报》2006,25(12):1264-1266
目的 探讨青霉素脱敏疗法在治疗青霉素皮试阳性梅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4例青霉素皮试阳性梅毒患者,采用依次递增青霉素浓度的口服脱敏疗法,成功之后行青霉素G和苄星青霉素联合治疗。结果 4例青霉素皮试阳性梅毒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脱敏结束时再行青霉素皮试,4例中3例转为阴性。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青霉素驱梅治疗。结论 青霉素脱敏治疗对青霉素皮试阳性梅毒患者可短暂脱敏,且口服脱敏疗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李超绚 《安徽医药》2000,4(4):26-26
青霉素是一种为临床治疗所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生素,对敏感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但由于青霉素对人体易致过敏,如抢救不及时,往往会危及生命,故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以其皮试的阴性与阳性为判定界限。因此,慎重而准确地判断青霉素皮试的阴性与阳性,是患能否得到正确抗炎治疗的关键所在。通过临床实践,我认为:在判定青霉素皮试结果时,若发现疑似过敏的病例,应结合患的具体情况,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世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强大的杀菌效果、非常少的毒副反应、相对低廉的价格,一直被临床广泛地使用.而青霉素最主要也是最危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如未及时抢救可造成患者死亡[1].所以使用前必须做皮试,只有皮试阴性患者才可使用.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皮试阳性日趋增高,很大一部分患者因此失去了首先使用青霉素的机会,这也是造成临床上滥用高档抗生素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患者身体和经济上遭受双重损害.在多年的护理工作当中,笔者把一些导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结果的因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