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P)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7例糖耐量受损的患者和66例2型糖尿病患者诊治过程中血中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前白蛋白(PA)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者血CRP、SAA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依照糖耐量受损(IGT)、无慢性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的顺序显著增高;2型糖尿病者血PA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CRP与SAA之间呈正相关,CRP和SAA与空腹血糖(FPG)呈正相关,PA与CRP、SAA和FPG之间呈负相关。结论:CRP、SAA是监测2型糖尿病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又一类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林江  温先勇  梁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61-1263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APP)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0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诊断和治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α1-酸性糖蛋白(AAG)进行检测。结果:细菌感染患者三种急性时相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APP升高最为显著,革兰阳性菌次之,真菌感染升幅最低;病毒组APP中SAA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其余二项无显著增高(P>0.05);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CRP、AAG两项指标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SAA浓度均大幅升高,病毒组高于细菌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者APP(病毒组SAA)第3天已有下降,7d明显下降(P<0.01),至21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而预后不良的患者血中APP的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监测急性时相蛋白对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以及鉴别诊断均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群英  马孝涛 《华夏医学》2006,19(2):222-223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血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从稳定型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后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其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增高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预测因子,对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病人血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0例CRF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SAA、CRP、肾功能及血脂水平,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CRF病人血SAA、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2.92、2.87,q=3.71~4.64,P<0.05)。CRF病人血SAA、CRP水平与IMT、尿素氮、肌酐均呈正相关(r=0.729~0.850,P<0.01),SAA与CRP水平亦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 CRF病人血SAA、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RF病人的颈动脉内膜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过程中急性时相蛋白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及康复过程中急性时相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期间收治的71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诊治及康复过程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AAG)进行监测并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①细菌感染组患儿三种急性时相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升高幅度依次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②病毒感染患儿APP中SAA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其余二项无显著增高(P>0.05);③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CRP、AAG两项指标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SAA从浓度均大幅升高;④两组患儿疗效较好者APP(病毒组SAA)第3天已有下降,7天明显下降(P<0.01),14至21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而预后不良患儿APP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监测三种急性时相蛋白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治、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高半胱氨酸(HCY)与B型尿钠肽(BNP)联合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188例冠心病患者及98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CRP、HCY、BNP水平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HCY均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依次明显递增.③稳定型心绞痛组B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依次递增,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升高极为显著.结论 血清CRP、HCY和BNP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病情程度,可作为冠心病测定的常用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玉宇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62+206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定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全部提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与另外选取的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以及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E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持续性升高与冠心病的病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对于指导冠心病病情的评估及稳定的判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曾凡源  杨平珍 《河北医学》2005,11(5):428-430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光比浊法检测了58例冠心病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CRP的水平。结果:血清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16.14±1.82)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25±3.82)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73±3.63)mg/L和非冠心病组(2.53±1.26)mg/L(P均<0.01)。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菊 《疑难病杂志》2005,4(2):68-7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S患者(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TNF-α和CRP 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46,P<0.01)结论血清TNF-α、CRP与ACS 的发生有关,其水平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前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前白蛋白(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50例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A和hs-CRP的含量。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中P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依照稳定心绞痛(SAP)、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顺序降低(P〈0.05);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依照SAP、UAP、AMI顺序显著增高(P〈0.05)。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的增加,PA含量逐渐降低(P〈0.05),hs-CRP的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PA、hs-CR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监测老年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HD患者血浆CRP水平,在CHD组中单支病变22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3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结果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CRP水平也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RP水平与冠心病(CHD)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血清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脂水平,并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pectoris,SAP)患者及健康查体者比较,探讨其在缺血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择87例ICM,46例UAP和40例SAP患者以及81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尿酸酶法测定其血清尿酸,并且同步测定血清肌酐、CRP、血浆FIB和血脂水平。结果ICM组血清尿酸和肌酐均值明显高于UAP、SAP组及正常对照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尿酸:P<0.001,P<0.001,P<0.005;肌酐:P=0.005,P=0.001,P<0.005)。UAP组CRP水平明显高于ICM组、SAP组及正常对照组,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0,P<0.005),而与IC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清FIB水平UAP组最高,ICM组其次,SAP组最低,ICM组、UAP组及SAP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3,P<0.002)。而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ICM组尿酸与肌酐呈正相关(r=0.85,P<0.02),CRP同FIB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ICM患者血清尿酸及肌酐增高可能为心血管系统严重受损的标志。高FIB和CRP水平共同促进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是ICM患者病情发展、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ACS患者、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CRP、VCAM-1、ICAM-1、肌钙蛋白T(cTnT)、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测定冠脉造影积分.结果:ACS组血清CRP与VCAM-1、ICAM-1水平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血清CTnT阳性者CRP、ICAM-1、VCAM-l浓度均高于阴性者(P<0.01);ACS组与SA组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冠脉狭窄程度和TC水平呈正相关(r=0.550,P<0.01),与血清CRP、ICAM-1、VCAM-1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炎性标志物对ACS患者临床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善敏  刘少忠 《安徽医学》2009,30(8):937-938
目的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冠心病患者64例(稳定心绞痛组23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0例,另选取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CRP值,并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R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CRP值均高于稳定心绞痛(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AP组与AMI组相比较,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CRP测定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 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含量。结果 :ACS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82 %。结论 :CRP含量测定可作为ACS预测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病人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07例,稳定心绞痛73例;择同期非冠心60例为对照组。观察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并分析冠心病组病人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与对照组病人的PAI-1、t-PA水平变化。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TC、CRP、FBG、CKMB、PAI-1水平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t-PA水平均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P < 0.05~P < 0.01);稳定性心绞痛组病人血清CRP、FBG、CKMB、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血清PAI-1水平在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中依次降低,血清t-PA水平则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t-PAIC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数存在相关性,且病情越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数越多则PAI-1水平越高,t-PA水平越低,临床可通过检测t-PAIC水平预测冠心病病人病情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2例(实验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27例,稳定性心绞痛35例,正常人3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CRP浓度,并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症状。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的躯体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性障碍评分、血浆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者的CRP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者;冠心病患者的CRP与抑郁的躯体性障碍和心理性障碍显著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CRP水平与抑郁的躯体性障碍和心理性障碍相关,与抑郁心境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为8周。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粘滞性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