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性血压异常的发病机理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俊民 《现代康复》1998,2(9):932-933
自1978年以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颈椎病的患,大约有6.7%伴有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及低血压).通过正骨手法治疗,这些血压异常的患,随着颈椎病的好转或痊愈.其血压异常也随之正常,故对这种类型的血压异常。我们称之为颈椎性血压异常。颈椎发生解剖位移为什么会出现全身性血压异常这十问题.我们不仅在临床工作中作实验研究.同时还进行动物实验进行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颈性高血压是指由于颈椎病发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的范畴,多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2]。颈椎性血压异常的概念提出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床表现高血压约是低血压的10倍,占颈椎病的6.7%~18%,占人群高血压的15%~21.9%,中老年高血压者有83%合并颈椎病[3-6]。资料显示颈椎失紊和环枢关节失紊或半脱位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46%、44%[7]。笔者查阅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头痛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26例,对头痛进行VAS评分,摄颈椎正侧位片,测量颈曲弓深、颈椎曲率、颈曲夹角,与头痛评分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颈源性头痛多见于女性(72.2%),中老年多发(73.8%),颈椎曲度异常发生率高(65.9%),不同疼痛程度之间颈椎弓深、曲率、夹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积分与弓深、曲率、夹角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颈源性头痛程度越重,颈椎曲度越小,曲度异常可能是头痛严重程度的一个潜在因素,治疗上当重视改善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4.
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致颈椎损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手术和保守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对治疗结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14例颈椎过伸颈髓损伤人,保守治疗54例,手术治疗160例。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1e分级;保守治疗组:治疗前A级6例,B级18例,C级15例,D级5例,E级10例。治疗后A级2例,B级3例,C级14例,D级13例,E级22例。手术治疗组:治疗前A级20例,B级70例,C级26例,D21例,E级23例。治疗后A级1例,B级11例,C级19例,D级53例,E级76例。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过伸性颈椎损伤后颈椎的原发病存在是引发颈髓损伤重要病理基础,脊髓椎管存在着类似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早期手术彻底减压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覃勇 《中国康复》2007,22(2):143-143
2004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2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男26例,女46例;年20-67岁,病程2周-15年;72例分为颈牵加小针刀治疗(A组)34例和颈牵加电针治疗(B组)3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①牵引:患者取坐位,牵引角度5°-20°,牵引重量为6—12kg,持续牵引20-30min。②小针刀:以颈部痛点及C2横突为施术部位,患者俯卧,术者右手持刀,刀口与肌纤维平行快速进针后再缓慢将针向前推进,出现酸胀感后,先行纵行再行横行疏通剥离法各2-3刀,出针,按压3—5min,针刀术后再行牵引,治疗1—3次,每次间隔1周。③针刺:牵引结束后行针刺治疗,取风池、颈夹脊、百会、角孙、头锥、太阳等穴,得气后接6805—2型电针治疗仪,20min,每日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源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53例,均服用常规降压药和采用肌肉起止点疗法,弹拨、拿捏,隔日1次。A组同时加用颈椎定点伸引术,5~7d1次。治疗前后2组各测量血压,评定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30d,颈肩部症状积分和血压指数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B组比较,A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A组高于B组(64.2%、96.2%与45.3%、86.8%,P0.05)。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可纠正颈椎的移位,缓解颈交感神经的刺激,使血压明显下降,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中发生血压异常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蔓莉  龚蓉  王平  曹泽蓉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2):654-655,661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组血液透析中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对有关因素及与超滤量(UFV)和每公斤体重超滤量(UFV/W)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常规透析的加例患者的1575例次的透析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老年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小于非老年组,而低血压发生率较非老年组显著提高。糖尿病、冠心病、心包积液、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于非老年组。老年组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时较其正常血压时UFV/W明显增高,UFV无显著性差异。非老年组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时较其正常血压时UFV明显增高,UFV/W无显著差异。两组血压增高时分别与其正常血压时UFV及IFV/W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液透析中UFV或UFV/W过高是血压降低的关键,尤其是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椎手法复位与中频脉冲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EH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中频脉冲治疗,观察组应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头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查时,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颈中频脉冲比较,颈椎手法复位治疗CEH的短期疗效更佳,且可显著缓解患者头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牵拉颈上交感神经节对家兔血压的影响。方法家兔麻醉后,行股动脉插管,检测血压,标准导联记录心电图。分离颈上交感神经,并游离出神经节,穿线结扎,用20 g质量向腹侧上方牵拉,同步记录分析家兔血压变化。结果在牵拉前,家兔血压维持在110/80 mmHg水平;分离颈部神经过程中,血压因受到刺激而一过性升高;牵拉颈上交感神经节以后,血压一过性降低,约20 s以后逐渐升高并维持在125/90 mmHg水平,直至牵拉结束。结论牵拉颈上交感神经节可以显著升高家兔的血压。  相似文献   

10.
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玲  姚森  翟桂玉 《现代康复》1999,3(10):1210-1211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动态血压情况及节律变化。方法;采用美国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试时间8~9Am至次日8~9Am,测量间隔为30min。结果:两组患的24h SBP、24h DBP、d SBP、d DBP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n SBP、n DBP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夜间n SBP、n DBP均低于白昼血压(P值均<0.01).肾性高血压组的夜间n SBP、n DBP与白昼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8%、60%及30%、22.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肾性高血压患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7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颈椎旁神经阻滞,n=88)和治疗组(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n=90),根据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头痛发作次数的改变,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7天后,疼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两组之间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在随访3个月、6个月后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能够有效迅速地缓解颈源性头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B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生活质量评分(life quality score)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总不良反应情况;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β-内啡肽、ACTH及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比较A、B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vs. 86.67%, X~2=4.356, P=0.037);而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 13.33%, X~2=0.131, P=0.71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表达水平,ACTH及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1),而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下调、β-内啡肽上调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HPA)轴功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临界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探讨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50例临界性高血压患者,配带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分Ml(9:00-20:00),M2(2l:00.5:00),M3(6:00.8:00)3个时间段连续监测24h血压。结果 ①24h平均血压(134&;#177;13)/(9l&;#177;8)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93&;#177;9)mmHg及夜间血压平均值(125&;#177;19)/(84&;#177;11)mmHg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lt;0.001),而白昼收缩压平均值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gt;0.05);②Ml及M3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均值明显高于M2(P&;lt;0.001);③24h最高、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差值较大,[分别为(177-109)/103—53)mmHg];④舒张压负荷值均&;gt;10%(M354.7%,M149.3%,M222.1%)。结论 ①临界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较大,随测血压较难做出正确诊断;②由于昼夜血压波动范围较大(脉压值增大),易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因此应重视对临界高血压的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14.
陈蕴文  戴苏泉 《临床荟萃》1996,11(13):618-619
多年来临床上使用血压计临时测量血压,这成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观察的主要方式,但偶测血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诊断的精确性较差,同时不能正确地评价降压药物的效应,更不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高血压的并发症。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mbu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则可以提供24小时血压资料,以利于精确的高血压诊断和选择适宜的降压药物,本文将对其临床作用于白大衣性高血压的诊断方面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颈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Tetra平衡测定仪跌倒风险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功能评价得分及跌倒风险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基于颈椎失稳及本体感觉失调的颈性眩晕施以颈椎稳定性训练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情况及节律变化。方法:采用美国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试时间8~9 Am 至次日8~9 Am,测量间隔为30 min。结果:两组患者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 P> 0.05)。肾性高血压组n SBP、n DBP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 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夜间n SBP、n DBP均低于白昼血压( P值均< 0.01),肾性高血压组的夜间n SBP、nDBP与白昼血压无明显差异(P> 0.05)。肾性高血压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 者,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8% 、60% 及30% 、22.5% ,P< 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肾性高血压患者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颈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因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正而得到缓解。颈源性眩晕的症状在临床十分多见,已引起学们的普遍重视。对于这种疾病的命名,曾有过颈后交感神经丛综合征、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供血不足、颈前庭综合征、颈性偏头痛、颈性眩晕等.反映出我们对于此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颈型颈椎病真实世界的发病情况以及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与颈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2016年01月-2019年06月就诊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中心的155例颈型颈椎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根据病例报告表采用Spearman进行颈椎曲度异常与疼痛症状、颈椎病症状与体征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颈型颈椎病患者以女性为多,占68.3%:②31~35岁年龄段已成为了颈型颈椎病的多发年龄区间,同时21~25岁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占据了一定的比重;③从事职员、专业技术(教师、医疗人员)、学生、工人、自由职业的群体是颈型颈椎病的多发人群;④颈椎曲度异常与VAS评分存在相关性(r=-0.192,P=0.017<0.05);颈椎曲度异常与颈椎病症状与体征评分存在相关性(r=-0.368,P=0.000<0.05).结论: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颈型颈椎病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新的变化,颈椎曲度异常和疼痛症状、颈椎病症状与体征评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勇  靳艳 《临床荟萃》2001,16(7):291-291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ABPM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白昼(6:00-22:00),每30min自动充气测量血压1次,夜间(22:00至次日6:00)每60min自动充气测量血压1次,记录时间为24小时,共测40个数据,剔除无原因可解释的收缩压>260mmHg或<80mmHg,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的数据,结果: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夜间血压下降率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10%,肾性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10%,结论:对于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尤其应注意选择能有效降低夜间压的药物来恢复正常昼夜节律,使患者的血压在白昼与夜间都尽可能地控制在目标血压以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B组38例),A组接受颈2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组接受颈2椎旁臭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A组2.1±1.0、2.1±1.0和2.8±1.5;B组2.2±1.1、3.1±1.8和3.7±2.1.优良率分别为:A组:100%、88.1%、83.3%;B组:94.7%、71.1%、6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