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除了十二经脉外,人体还有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  相似文献   

2.
肖娴 《开卷有益》2005,(4):16-17
十二经的分布规律十二经分布在人体的内表,在体内的分布虽然迂回交错,但基本上是纵行的;体表的分布则是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其特点各有不同。以下分三个方面介绍。头面部的分布头面部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会之处,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所以《难经》说:“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还行于额部;手太阳经主要分布在颊部,足太阳经分布在头顶、枕部和项部;手、足少阳经主要分布于耳颞部及头的两侧。总的来说,诸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侧。在阴经中,…  相似文献   

3.
鼻窦炎多属中医“鼻渊”、“脑漏”、“眉棱骨痛”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以阳明、少阳移热于鼻窦为主。用小柴胡会白虎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鼻窦炎与中医经络的关系: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鼻窦炎与中医阳明、少阳经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灵抠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界,交额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人上齿中……循颊车,土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又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告,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紫后”。其阳明、少…  相似文献   

4.
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等六经。分述如下:三、手太阴肺经本经体表循行,起于胸部的中府穴,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经过肘窝,循桡侧至寸口,过鱼际,终于拇指端的少商  相似文献   

5.
《灵枢·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又云“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提出了手,足少阳经在颈、肩部的前后交行问题。查颈部手少阳的经穴有翳风、天牖;足少阳的经穴有风池、完骨。在肩部,手少阳的经穴有天,足少阳的经穴有肩井。  相似文献   

6.
耳穴减肥     
本文从耳穴的减肥原理,耳穴的最佳选择和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总结分析如下: 一、耳穴减肥原理 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是耳穴治病减肥的理论基础。从经络循行上看,足少阳、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经脉循入耳中。手足太阳、足阳明,手足少阳循行至耳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 ,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 ,间歇期无症状 ,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1〕。中医文献曾有关于“面痛”“头风”的记载。明朝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提到“面痛” ,并提到“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 ,经络血凝滞而不行” ,“面痛皆属火……暴痛多实 ,久痛则虚……”〔2〕。当前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或风寒夹痰阻络。头面部为一身阳经所会 ,足三阳经筋结合于 (面颧部 ) ,手三阳经筋则会于角 (侧头部 ) ,若素体脾虚 ,痰湿内盛 ,复受风热或风寒侵袭 ,夹痰阻络 ,经络不…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位于一侧的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范围内,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常反复发作,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女性为多见。本病是根据疼痛发生的神经解剖部位而定名的。在祖国医学中则隶属于偏头痛、偏头风范围内。本病的头面部疼痛,与足阳阴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部位,关系至为密切。考《灵枢·经脉篇》云:“胃足阳阴之脉,起于鼻之交颊中,……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颊口,环唇,下交承浆,  相似文献   

9.
阳明,即两阳合明,一名盛阳,阳气极盛之意。《内经》中指出"阳明"内涵主要有二:一是手、足阳明经及其所属脏腑胃和大肠;二是六气的燥。"燥者,阳明金气之所化也",燥为阳明本气[1]。脑为奇恒之腑,阳明与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现试浅述之。1 阳明经络与脑生理上,《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循发际,至额颅",即十二正经中手足三阳、足三阴和心经都偱行于头部[2];而肺经与心包经又通过各自的经别循行到头部.  相似文献   

10.
1 《内经》与《难经》中记载的十二经脉路线(1)第一种路线:《灵枢·经脉》、《灵枢·营气》等篇中记载的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终于足厥阴肝经,复还于手太阴肺经。如此存在如环无端,终而复始的经脉路线(把这种经脉路线浅显地称为“半向心半远心十二经脉”)。(2)第二种路线:《灵枢·脉度》篇中记载“手之六阳,从手至头……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这样,十二经脉的走向都是始于四肢末端(把这种经脉路线浅显地称为“全向心十二经脉”)。又《难经·二十三难》中记载“手三阳之脉,从…  相似文献   

11.
2针灸治疗技《灵担·经脉篇》所述.三阳之脉皆上于头面.可见本清与三阳胎有关。尤面为阳明之部,而三叉神经痛常发部位的目眶、面颊、耳前、鼻旁、口齿等皆属阳明经脉所过之处.所以临床针刺治疗常有重阳明经,按经脉循行取穴、局部职穴、辩证改穴、上痛下取等法。另有据疼痛部位,分别针刺三叉神经走出颅骨孔的神经于.或其周围走出经过的骨孔或骨管,或在该处加电治疗.还有采m耳针、鼻计、舌针、穴位注射、点刺放血等法治疗者。2·1针刺治疗:杨氏取风他、组风、太阳透地仓、合各、山地、外关为基本穴.纳I支加绿竹,扔D交加了关、四…  相似文献   

12.
一、阳明病的概念 以“阳明”名病,有以下的含义: “两阳合明”谓之阳明。三阳中阴气以太阳为极盛,阳明次之,少阳最少。即阳明阳气之多少,介于少阳和太阳之间,为少阳 向太阳转化消长的过渡阶段,故称阳明为“两阳合明”,也叫作“二阳”。根据阴阳  相似文献   

13.
<灵枢>十二经筋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枢》十二经筋(以下简称经筋)是十二经脉的组成部分,经气经经筋、络脉散络于筋肉关节,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形态和运动功能。经筋的循行分布较复杂,研究其分布规律,有助于对经络的全面认识,且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起止、走向经筋的起点,均位于四肢末端,与十二经脉的远体点基本一致。具体规律是:手足三阴、手三阳经筋与经脉几乎完全一致。唯手太阴经筋“起于大指之上”,而手太阴肺经“出大指之端”;手太阳经筋“起于小指之上”,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二者有细微差别。足三阳尤其是足阳明经筋与经脉差异稍大。足阳明经筋起…  相似文献   

14.
颈臂穴属经外奇穴,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所过.针刺本穴可疏通手三阳经脉,可用于因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经络受阻致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经气不利,经脉失于温煦濡养,不容则痛,久之,导致的上肢痿证、痹证.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发作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虽然患者十分痛苦,但在治疗上较为棘手.近三年来,笔者用火针以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痛点点刺,所治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目痛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涉及目痛的穴位主治条文、单穴治疗目痛条文及穴位配伍治疗目痛条文,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Office Excel电子表格中,按病名、腧穴所在经络、所属部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13条经脉,应用频次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其次是足少阳胆经,然后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穴位64个,使用总频次197次,应用频次5次以上的穴位依次为上星、攒竹、合谷、玉枕、阳白、四白、头维、照海、阳溪、三间、下廉、头窍阴。结论目痛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为主,且以眼周、头面和四肢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和分析目前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常用腧穴的选穴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腧穴检测方案。方法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删除重复文献及其他无用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共107篇,分析并总结其腧穴规律。结果常用排名前15的腧穴为:颈夹脊、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后溪、阿是穴、合谷、颈百劳、外关、大杼、天宗、列缺、肩外俞、风府。常用经络为: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阳明大肠经。结论目前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试验中,常选用远近取穴、局部选穴、循经选穴。常用经络配伍为:足少阳胆经常配合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使用;经外奇穴常配合手少阳三焦经使用。其中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三者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句,出自《素问·刺禁论篇》。原文是在提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的告诫后,说:“鬲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七节”,当指第一至第七脊椎节之间,不能认为仅是第七节,如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部分的合称,而不是仅指下焦或某一焦。又如三阴三阳经,多指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和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的合称。“旁”含有广义,《书·说明下》:“旁招俊义”句  相似文献   

19.
<正> 有人提出就《内经》而言,少阳在六经中的位置似有矛盾。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当在太阳、阳明之间,而《素问·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少阳又当在阳经之末,阴经之前。历代《伤寒论》注家有持前说者,有持后  相似文献   

20.
十二经别理论最早见于《灵枢·经别》记载的十二经别循行路线及离入出合部位等内容,因其在针灸临床辨证、治疗上有重要指导意义,故笔者将十二经别理论归纳、分析如下,以便加深理解,灵活运用。1 分布规律为离入出合1.1 离 概念:离是指经别从十二经脉中同名经分出(又称别出)的现象。部位:离的部位大体在肘膝以上,无确切起点(穴位)。规律:手太阳、阳明经别别于肩;手三阴经别别于腋;足太阳、少阴经别别于中;足阳明、太阴、少阳经别别于髀。特殊现象:手少阳经别“别于巅”;足厥阴经别“别跗上”。1.2 入 概念:入是指十二经别别离同名经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