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秀帆  陈旻生 《现代康复》1999,3(4):433-433
重度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大量吸收.患牙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近年来.我院对重度习周炎松动牙患采用不锈钢丝牙内拴结,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弓夹板固定松动牙,进行牙用病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牙外伤松动及脱位是口腔门诊常见病 ,以儿童、青少年多见。作者应用固定矫治方法进行外伤牙的复位、固定 ,克服了以往传统固定方法的许多不足。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门诊接诊7例患儿 18颗患牙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10岁 ,1例为乳牙列 ,其余为混合牙列 ,脱位牙 5颗 ,Ⅲ度松动 10颗 ,Ⅱ度松动 3颗。1 2 方法 :常规清创后 ,在患牙近远中根据支抗需要选择适当的支抗牙 ,酸蚀牙面 ,粘接托槽 ,调整 0 0 16不锈钢丝形成与托槽密合的主动弓丝 ,结扎固定 ,术后三周复诊 ,酌情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比较粘接性夹板与钢丝结扎牙弓夹板应用于外伤牙固定的效果。方法:将2006-01/2008-09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外伤患者75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粘接组(50例)在外伤牙和相邻健康牙的牙面上用自酸蚀粘接剂及光敏树脂形成突起,将扁钢丝穿过各树脂突,光照固化,从而形成粘接性夹板;对照组(25例)用传统的钢丝结扎牙弓夹板固定。固定持续4周。在拆除夹板后1周对患牙的牙髓活力、松动度进行检查,拍X射线片了解牙槽骨区情况,评价患牙治疗的有效率;在固定前后对相邻基牙进行牙周指数测定。3~6个月后复查相关指标。结果:在固定结束时,粘接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为96.5%,而对照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为81.8%,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8.79,P〈0.05);粘接组中相邻基牙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6个月后复查时,粘接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为93.9%,而对照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为72.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3.00,P〈0.05);粘接组中相邻基牙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伤牙的固定方面,粘接性夹板优于传统的钢丝结扎牙弓夹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明治技术治疗深度楔状缺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深度楔状缺损的患者86例,共302颗患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152颗),采用三明治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150颗),采用玻璃离子粘固剂治疗,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成功率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88.67%( P<0.05);修复1年后,观察组成功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9.33%( P<0.05)。【结论】三明治技术操作方法简便,修复牙深度楔状缺损疗效确切,可防止继发龋齿,恢复患牙的形态和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较重的外力撞击可导致牙脱位,以前牙尤其是上前牙脱位多见。传统的固定方法有牙弓夹板、金属丝结扎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费时费力,固定不稳固,去除不便,缺乏有效的生理刺激,易损伤牙龈和结合上皮组织等诸多缺点。笔者6年来将方丝弓固定矫治器用于外伤性牙脱位的固定,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牙唇面根充法治疗上前牙前突(或唇向错位)并进行烤瓷牙修复,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26例上前牙前突(或唇向错位)的患者共86颗牙进行牙体预备,通过牙唇面根充法完成根管治疗后烤瓷牙修复,达到改善上前0牙前突,增进美观的效果。结果26例患者治疗修复完成后,上前牙前突(或唇向错位)均得到纠正,重度深覆牙合,深覆盖大为改善。对患者进行0.5-4年的随访复查,全部修复体各项检查指标都未发现异常,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牙唇面根充法非常适合应用于上前牙前突(或唇向错位)的治疗修复中,且方法方便、快捷: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发现采用舌侧凹槽加邻面流体树脂牙体预备方法制作玻璃纤维夹板,用其固定松动前牙可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固定修复效果。
  目的:观察两种牙体预备方法制作玻璃纤维夹板固定松动前牙5年基牙与夹板脱黏率及固定修复效果。
  方法:根据慢性牙周病诊断标准,并严格按照牙周夹板固定适应证选取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需纤维夹板固定的94例Ⅱ-Ⅲ度前牙松动患者,根据松动患牙间是否进行邻面固定分为2组,邻面未固定组采用舌侧凹槽牙体预备方法,邻面固定组采用舌侧凹槽加邻面流体树脂牙体预备方法进行纤维夹板固定。随后5年中定期临床复诊或电话随访,对固定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5年中定期临床复诊或电话随访显示,邻面固定组76例基牙与夹板脱黏7例,邻面未固定组18例基牙与夹板脱黏12例,均已经进行再固定。与邻面未固定组相比,邻面固定组5年后两组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明显改善(P <0.05),牙槽骨高度占根长的百分比增加(P <0.05),患者自觉舒适无异物感。结果证实,采用舌侧凹槽加邻面流体树脂牙体预备方法制作玻璃纤维夹板固定松动前牙的5年观察固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牙再植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颗经临床常规治疗无治愈希望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牙,行即刻牙再植术。结果 经5-15年观察,难治性根尖周炎采用牙再植术治疗后的总临床成功率为89.00%,不同术前患牙病情和离体牙处理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难治性根尖周炎开展牙再植术治疗,可以挽救许多治疗无希望的患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方前牵引疗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口腔正畸科治疗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80例,根据患儿家属要求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前后拍摄X射线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骨水平及矢状向生长该变量的相关指标:上齿槽座(SNA)角、下齿槽座(SNB)角、ANB角(SAN角与SNA角之差)、面角(FH‐NP)、AH点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FH‐PP)、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上中切牙切缘到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的距离(U1‐NA)、下中切牙的长轴与NB连线的交角(L1/NB)、下中切牙的长轴与NB连线的距离(L1‐NB)。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SNA角增大1.37°( P<0.05),SNB角减少1.80°,ANB角增大到3.39°( P < 0.05),FH‐NP、FH‐PP值变小( P <0.05),U1/NA 增大2.13 mm ,U1‐NA增加3.03 mm( P <0.05),L1/NB减少3.89°,L1‐NB减少0.86 mm( P <0.05)。观察组下颌骨平均旋转量为0.82,而对照组下颌骨的平均旋转量为-0.66。结论 对观察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后,患者的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上下颌关系更加协调,面部容貌较之前有很大改观。  相似文献   

10.
固定正畸是矫治口腔牙列错合畸形的最常用方法,具有正畸和固定治疗的双重功效。近几年,作者利用固定矫治的方法,治疗牙、牙槽外伤及一些简单的线形骨折,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夹板固定治疗,本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现就固定正畸治疗牙、颌外伤的适应证、治疗特点及优缺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拔牙术中误致邻牙松动的急症处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对47例49颗牙因拔牙过程中的误操作致松动的邻牙施行挽救,措施包括对已松动牙紧急行松牙复位、固定,对已经脱位的18颗牙固定后行根管治疗,6~8周后拆除固定,一年内定期复查并效果评价。结果:47例49颗牙一年内定期复查,其中松动牙稳固,具切咬功能及牙根无吸收45牙例,占91.8%;松动牙挽救失败而拔除4例,占9.2%。结论:拔牙术中误操作致邻牙松动经紧急松牙复位、固定,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松动邻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量前牙牙冠不同部位间颜色差别,指导烤瓷牙修复比色、选色。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在统一标准(D65标准光源)下,采用CIE-1976-L^*a^*b^*色度系统对一定年龄段、汉族、吉林地区的153人,上颌活体恒前牙牙冠不同部位的颜色进行测量。结果 上前牙牙冠各部位间颜色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切牙至尖牙各部位明度值下降明显,色相和彩度增加,其中颈部和中部变化明显,切端规律性不强。左右对称同名切牙各部位间颜色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上前牙颜色与部位有关,左右对称同名牙颜色接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方丝弓正畸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及牙槽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儿童颌骨骨折及牙槽突骨折患者,运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及其原理进行牵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003~2007年我科运用此方法,对临床19例儿童颌骨骨折及牙槽突骨折的病例进行治疗,术后1月随访咬合关系良好,3月随访牙齿无松动,6月随访骨折线消失,效果均满意。结论儿童颌骨骨折错位不明显及牙槽突骨折可以用方丝弓正畸技术进行牵引复位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牙垫与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一种较为安全、舒适、有效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在口腔舒适度、口腔护理难易度、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口腔分泌物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及口腔分泌物增加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牙垫从气管插管外套入后再固定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口腔不适感,既保证通气安全有效,又方便护理。  相似文献   

15.
重度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大量吸收,患牙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近年来,我院对重度牙周炎松动牙患者采用不锈钢丝牙内拴结,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弓夹板固定松动牙,进行牙周病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36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研制的牙附着式牵张器进行牙槽突裂牵张成骨关闭术,探索牙槽突裂或缺损整复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成年杂种犬10只为实验对象,建立人工牙槽突裂的动物模型,其中2只为对照组,另8只为实验组。建立牙槽突裂2周后,在裂隙远中做根尖下及牙间截骨游离骨块,以牙骨复合体作为转运盘,同时安装牙附着式牵张装置。术后第7天起,以0.4mm/次,2次/d的速度沿牙弓方向行牵张成骨术。直到关闭硬组织裂隙。于原位固定0,14,28,63d分别处死动物各2只,对照组在建立牙槽突裂模型12周后处死。对标本进行X射线摄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利用牵张成骨术成功地进行牙槽突裂整复术,硬组织裂隙关闭;放射学及组织学证明骨牵张间隙完全为新生骨组织取代。结论:研制的牙附着式牵张装置设计合理,效果良好。牵张成骨术提供了牙槽突裂治疗的新途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恒磨牙错[牙合]畸形的类型及相关因素,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05例符合条件的正畸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记存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结果下颌第二恒磨牙错[牙合]发生率为40.95%,其中舌向错位占66.67%;下颌第二恒磨牙错[牙合]与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第二恒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和后段牙弓拥挤度存在显著相关性(OR=4.621、0.745、0.914,P〈0.01、0.05),而与下颌第一恒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第三磨牙的存在情况、安氏Ⅲ类错[牙合]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上矫治下颌第二恒磨牙的错[牙合]要考虑下颌后段牙弓的拥挤度及下颌第二恒磨牙区牙槽弓宽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Institue Straumann 口腔牙种植体修复1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综合牙周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 ITI Straumann 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31颗,4~6个月后固定修复。记录治疗前、术后半年、1、2、3年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和治疗前后患者满意度变化,观察3年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PD 治疗前和术后半年、1、2、3年分别是(5.56±1.02)、(3.01±0.95)、(2.67±0.42)、(2.48±0.39)和(2.27±0.32)mm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GI 治疗前、术后半年、1、2、3年分别是(0.92±0.29)、(0.94±0.33)、(0.96±0.28)、(0.97±0.31)、(0.98±0.29)mm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满意(5.87±0.86)∶(9.27±1.36)mm 、美观功能(5.44±1.29)∶(8.75±2.21)、舒适功能(4.39±1.42)∶(9.38±3.36)、语言功能(9.31±2.46)∶(9.54±2.49)、咀嚼功能(6.73±2.34)∶(8.83±2.45)和固位功能(5.38±1.13)∶(7.23±1.27)的满意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种植体3年留存率93.55%。结论 Institue Straumann 种植体修复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列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百强固位纤维用于上切牙外伤后松牙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中切牙及侧切牙外伤病例,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百强固位纤维(试验组)与弓丝托槽(对照组)技术固定。统计两组固定前及固定后4周患者舒适指数、材料脱落牙位数、有效固定牙位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舒适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16.3±1.985vs8.2±1.357),差异有显著性(t=2.753,P〈0.05);两组之间的有效固定率、材料脱落牙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强固位纤维应用于上切牙外伤松动牙固定效果可靠,具有良好的舒适效果,是一种理想的牙周夹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替牙期乳恒牙的龋坏情况和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的关系。方法选择盐城市亭湖区某小学8~11岁学生212名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和学生甜食摄入习惯、口腔卫生保健习惯问卷调查。分析儿童龋齿指数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的关系。结果212名学生乳牙龋失补牙面数(dmft)为(6.21±0.52)颗,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T)为(2.21±0.27)颗。进食糖果、巧克力、含糖软饮料、冷饮、水果的学生乳牙dmft分别为(5.98±0.62),(6.12±0.68),(5.64±0.57),(6.78±0.71),(4.68±0.51)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71,P<0.05);恒牙DMF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99,P<0.05);进行甜食频率高的学生乳牙dmft、恒牙DMFT高于进食水果和进食频率低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62,125.15;P<0.05)。每日刷牙3次和进食甜食后刷牙的学生的乳牙dmft、恒牙DMFT均低于刷牙次数少、漱口或者无口腔保健措施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饮食中甜食摄入量和频率、口腔卫生习惯均与替牙期儿童龋齿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