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观察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d及QTcd变化,并与112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10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相比,QTd及QTc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QTd及QTc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Td及QTcd大小顺序为:T2DM合并冠心病组〉非糖尿病冠心病组〉健康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强,动态观察QTd和QTcd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心脏病变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和冠心病人的QTc和QTd明显长于非患病病者,町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一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30例糖尿病、冠心病病人分为冠心病组(G1)53例、糖尿病组(C2)47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G3)30例,对比QTc和QTd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G3组病人的QTc和QTd较G1、G2组明显延长(P=0.010和0.01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Td与QTc明显相关(R=0.252P=0.004),糖尿病或CHD病人的QTc与是否合并CHD或糖尿病独立相关(?=0.368和0.336P=0.007和0.046)。结论:糖尿病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与心肌缺血引起的相近,二者合并出现后加重了心肌电活动的l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与中心型肥胖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年轻人中心型肥胖的关系。方法测量38例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A组)和34例年龄、性剐与之匹配的正常体重对照组(B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通过计算机数字转换得出QTd、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增大(P〈0.05),为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QTd、QTcd显著增大(P〈0.05)。结论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血压为正常高值、QTd、QTcd显著增大.可能与肥胖致心室肌肥厚及心肌脂肪浸润等引起的心肌除极和复极不均一性相关,而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及心率校正QT间期(QTc)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d、QTcd、及QTc的资料。结果心脏事件发生组CHF病人(Ⅰ组)QTd、QTcd、QTc、QTcd/QTc与无心脏事件发生组(Ⅱ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0.01、<0.05、<0.001)。结论QTd、QTcd、QTc、QTcd/QTc是心衰病人心脏事件独立预测因子,QTcd/QTc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我们分析48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塞34例)CA术前后1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QTd、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心绞痛CA成功组、心肌梗塞CA成功组和CA失败组,分别对3组的4项指标作术前与术后比较。结论:前两组本前与本后QT和QTc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减小(分别为38±13vs65±15ms,1.2±0.5vs2.4±0.8;38±16vs66±25ms,1.3±0.6vs2.1±0.9,P均<0.001)。CA失败组术前后4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CA能显著减小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的QTd,提示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QTd减小可能反映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苏醒”,并表明梗塞区尚有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AMI患者(AMI组)(包括39例无心室颤动患者及12例心室颤动患者)和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比较AMI组与对照组的QTd和QTcd、39例无心室颤动患者及12例心室颤动患者的QTd和QTcd。结果AMI组入院后即刻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选择15min后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测量并计算QTd。AMI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9±20.3)ms比(32.5±12.6)ms,P〈0.01;(85.3±32.8)ms比(40.9±15.7)ms,P〈0.01];AMI组中心室颤动组QTd、QTcd明显大于无心室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3±22)ms比(59.6±21.5)ms,P〈0.01;(120.1±12)ms比(68.1±22.4)ms,P〈0.01}。结论AMI早期QTd增高,QTd的延长对预测AMI患者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和QTcd)心率变异性(HaY)的影响。方法12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左卡尼汀治疗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0g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一个疗程。评价治疗前后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QTd、QTcd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项时域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频域指标LF、LF/HF降低,HF升高(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显著缩短AMI患者QT离散度,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缺血心肌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252例,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HD+DM组)150例和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CHD组)102例,1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变化。结果 CHD+DM组的QTd值及QTcd值较健康对照组及CHD组明显延长(P0.01);CHD+DM组中同时合并肾病、眼病等微血管并发症者QTcd及QTd值较健康对照组和CHD组明显延长(P0.01);QTcd与血糖(r=0.290,P0.01)及血脂(r=0.167,P0.05)明显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加重心室肌复极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 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 (QTcd)及 JT离散度 (J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33例 CABG术前和术后的 QTd为 CABG组 ,并以 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 ,而暂未行 CABG手术和装支架的病人作对照组。结果  1CABG前和对照组比较 QTd无显著增大 (P>0 .0 5 )。 2 CABG组术后病人的 QTd、QTcd及 JTd显著减小 (P<0 .0 5 )。 3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QTd、QTcd及 JTd与术前比较 ,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CABG能使 QTd、QTcd及 JTd减小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皆  乔玮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32-103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有效的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方法 AMI病人42例与正常健康者50例进行对比,所有对象测量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Qtmax和Qtmin,QTd=Qtmax-Qtmin,根据Bazett's公式,校正QT间期QTc=QT/(√RR),校正QT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结果 AMI病人QTd、QTcd分别为(68.7±16.3)、(74.8±20.1)ms,对照组QTd(32.3±11.4)ms、QTcd(36.4±13.3)ms,P<0.01,有心律失常组QTd(70.4±19.5)ms、QTcd (79.4±22.5)ms,无心律失常组QTd(54.4±16.3)ms、QTcd(63.2±20.1)ms,P<0.01.溶栓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结论 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使QTd明显减小,减少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AMI患者病死率.QTd对预测AMI患者溶栓疗效以及早期危险性心律失常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影响,以期寻找评价急诊PCI治疗预后的有效无创方法。方法将2011年02月至2012年05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急诊PCI治疗组;将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并〈75%的58例患者设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另外,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急诊PCI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在PCI治疗前、治疗后3d、术后1周分别检测QTd;单纯药物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入院时、治疗后3d及1周分别检测QTd。结果急诊PCI治疗组PCI治疗后3d、1周QTd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的Q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后1周QTd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QTd下降幅度较大,两组3d、1周QT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d快速、显著缩短,从而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量56例高血压有LVH患者(组1)、60例高血压无LVH患者(组Ⅱ)和68例健康对照组(组Ⅲ)的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ⅠQTd,QTcd较组Ⅱ,组Ⅲ显著延长(均P<0.01),组Ⅱ与组Ⅲ的QTd,QTc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Td及QTcd增大者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比率显著增大。结论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者QTd,QTcd同时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与心电图QT离散度(QTd、QTcd)的关系。方法测量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者(A组)和体重正常者(B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并通过计算机数字转换得出QTd、QTcd。结果 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组QTd、QTcd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的QT离散度(QTd、QTcd)显著增大,可能与肥胖致心室肌肥厚及心肌脂肪浸润等引起除极和复极不均一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心率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率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以及心率对QTd进行校正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食道心房调搏法改变心率,同时记录每种心率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以计算相应的QTd,采用Bazett公式对QTd进行校正(QTcd)。结果 QTd、QTcd均与心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44和-0.664,P均小于0.001);QTd与QTcd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01)。结论 QTd、QTcd与心率呈负相关,QTd与QTcd呈高度正相关,故不必用Bazett公正校正QT间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BI)患者心电图QT、JT间期变化对其轻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将101例ABI患者分为轻、中、重型三组;根据患者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为SAH组及无SAH组。检测各组伤后24h内心电图的QT间期及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及校正的JT离散度(JTcd);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断预后,对其不同组间的各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重型ABI患者的心电图QTd、QTcd、JTd、JTcd存在显著性差异,且SAH组各指标均升高,较无SAH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并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QTd、QTcd、JTd、JTcd对判断ABI程度及其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预测患者临床转归的指标,并且有助于早期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44例冠心病患者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通者纳入研究。术前一周内及术后 48h内分别记录体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QTc离散度 (QTcd)。为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QTd及QTcd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还测量了同期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QTd及QTcd。结果  (1)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及其亚组 (术前QTd延长组、正常组 ,QTcd延长组、正常组 ,单支病变组 ,二支病变组 )手术前后QTd及QTcd差异均无显著性 ;(2 )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手术前后QTd差异也无显著性 ,但QTcd却从术前的 (5 8 9± 33 3)ms缩短至术后的 (4 7 6± 2 0 9)ms(P <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术前QTd延长组 (75 4± 2 5 2 )ms术后明显缩短 (4 7 5± 19 6 )ms,P <0 0 1;术前QTcd延长组 (95 3± 30 3)ms术后也明显改善 (5 2 5± 2 5 6 )ms ,P <0 0 1;单支病变组手术后QTd(4 1 6± 16 9)ms及QTcd(4 4 3± 18 2 )ms均较术前 [QTd及QTcd分别为 (5 5 5± 2 6 4)ms及 (6 0 3± 31 1)ms]明显缩短 (P均 <0 0 5 ) ;而术前QTc或QTcd正常组、二支病变组手术后QTc及QTcd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及支架术可明显缩短QTcd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与QTc间期离散度 (QTdc)的改变在不同阶段及不同梗死部位差异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 6 2例MI患者一周内 (急性期 )与三个月 (恢复期 )及六个月 (陈旧性 )心电图QTd、QTcd的改变及其差异。 结果  1 MI患者的QTcd在急性期明显增大 (P <0 0 5 )。 2 前壁组的QTcd显著长于下壁组 ,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5 )。 3 猝死组QTd、QTcd明显高于非猝死组 (P <0 0 5或P <0 0 0 1)。 4 再发MI组除急性期外QTd、QTcd明显高于首发MI组 (P <0 0 5或P <0 0 0 1)。 结论 测量MI时的QTd、QTcd可用于预测猝死发生的危险性 ,而再发性MI后QTd、QTcd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宋皆  乔玮 《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32-103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有效的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方法AMI病人42例与正常健康者50例进行对比,所有对象测量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QTmax和QTmin,QTd=QTmax-QTmin,根据Bazett’s公式,校正QT间期QTc=QT/RR,校正QT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结果AMI病人QTd、QTcd分别为(68.7±16.3)、(74.8±20.1)ms,对照组QTd(32.3±11.4)ms、QTcd(36.4±13.3)ms,P<0.01,有心律失常组QTd(70.4±19.5)ms、QTcd(79.4±22.5)ms,无心律失常组QTd(54.4±16.3)ms、QTcd(63.2±20.1)ms,P<0.01。溶栓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结论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使QTd明显减小,减少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AMI患者病死率。QTd对预测AMI患者溶栓疗效以及早期危险性心律失常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中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9例(A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B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各组的QTd及心率校正后的QTd(QTcd)数值。结果 A组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和对照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及QTcd显著增加,QTd及QTcd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PCI术后QT离散度(QTd)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病人10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排除与纳入标准分为观察组:ACS病人74例(A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B组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1例,C组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例);对照组:非ACS病人30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各亚组发作时及围术期QTd及QT间期(QTc)离散度值(QTcd)。结果观察组QTc及QTc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QTc及QTcd水平升高程度为C组B组A组(P0.05)。单因素分析:ACS病人PCI术后QTc和QTcd与体质指数、日吸烟量、糖尿病史、心率有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ACS病人PCI术后QTc和QTcd与体质指数、日吸烟量、糖尿病史、心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S病人QTc和QTcd与多因素有关,且PCI术后QTc降低,心肌血供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