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外侧感觉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1)对21例临床用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5~6年,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2)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3具6例和附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例的隐神经髌下支的分布范围。结果: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隐神经髌下支自深筋膜穿出后,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发出分支,横行跨过髌韧带分布至膝外侧皮肤。结论:隐神经髌下支分布到膝外侧皮肤,用自体B-P-B中1/3组织重建ACL在取材时可致其损伤,是术后并发膝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髌韧带移植重建交叉韧带距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ObjectiveTo study the location and the length of cruciate ligament
transposed from patellar ligament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The
loc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cruciate ligament and the bone-patellar ligament-bone
(B-PL-B) were measured on 18 knees of fresh cadavers.ResultsThe lengths
of reconstruct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 and of the bone-patellar-bone
were 22.5±0.9 mm,29.0±2.5 mm and 41.0±4.0 mm respectively.ConslusionsThe
length of the patellar ligament is enough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ruciate
ligaments.The locations and the lengths of the reconstructed liga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stabilization of the joint.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用自体1/3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疗效。 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3.0岁(20.0 -28.0岁),左膝关节18例,右膝17例。35例患者均为急性损伤,受伤前均为体育运动爱好者。 结果 随访1-6年,平均3.0年,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59.40分(45-81分),术后平均91.80分(72-100分),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5)。35例患者术后均无前叉韧带再断裂,术后34例恢复受伤前运动水平,1例运动水平较受伤前降低。术后1年有2例患者在膝极度屈曲位时有轻微膝前疼痛,但对运动水平无显著影响。 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对年轻、活动量大、要求早期恢复高强度运动的患者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的血供特点,为临床韧带重建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通过成人和胎儿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剥离、胎儿墨汁灌注组织透明和组织切片等方法,观察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的动脉分布特点并测量胎儿韧带内微血管密度。 结果 髌韧带的动脉来自膝下外动脉、胫前返动脉、膝降动脉和膝下内动脉的分支;胎儿髌韧带不同区域微血管密度不同,且以韧带中心部为最低。前、后交叉韧带的动脉分别来源于膝中动脉、髌下脂肪垫以及膝下外动脉的分支。多数韧带内血管沿长轴走行,同时也有横向交通的小血管,血管网呈梯状或平行的丛状。近侧端和远侧端较密而中间部相对稀疏。 结论 ①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均存在中心部乏血管区;②韧带两端血供最丰富,且近侧段好于远侧段;③髌韧带血供优于膝交叉韧带,髌韧带重建交叉韧带具有血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前交叉韧带对维持膝关节正常生物力学功能是必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膝关节损伤,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势必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继发半月板损伤和骨性关节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方法有很多种,重建的材料也有多种。自Wittek1935年首次介绍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以来,髌韧带作为前交叉韧带比较理想的代替材料已被外科医生广泛接受。本院自1989年以来共有26例采用此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7.
8.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阎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2,10(2):106-108
在50侧尸体膝关节上,对前交叉韧带的股骨附着区、胫骨附着区、长度、方向和宽度进行了形态学测量,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股骨附着区呈椭圆形,胫骨附着区似三角形。前交叉韧带本身呈50°扭曲状态,随屈膝程度的增加,其扭曲程度也增加,这种变化的幅度,在韧带表面的纤维较中心部位者为大,这与前交叉韧带两附着区的形态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股骨附着区。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管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大收肌腱和胫侧副韧带的形态、毗邻关系以及前者的血管分布等。结果:①大收肌腱的肌腱部长6.75±1.22cm,平均宽度为9.6±2.0mm,平均厚度2.2±0.6mm;②胫侧副韧带长约5.8±1.1cm,平均宽11.2±2.0mm,平均厚度1.2±0.2mm;③大收肌腱的血供源于膝降动脉的关节支,该动脉参与形成膝关节动脉网。结论:大收肌腱血供丰富,肌腱长,位置靠近,可作为胫侧副韧带损伤修复的供体。 相似文献
10.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骨 髌韧带 骨 (B PT B)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对正常和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状态的 6例新鲜尸体标本 ,进行膝关节屈曲 15°、3 0°、90°胫骨前移刚度和屈膝 90°胫骨前移强度测试。结果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 ,膝关节成屈曲状态时胫骨前移刚度明显大于正常状态 ;强度则明显小于正常状态 ,约为其3 2 %。结论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可早期开始非负重功能锻炼 ,肌力锻炼以闭链训练为宜。 相似文献
11.
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胫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为用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胫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病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膝降动脉髌直支起始、位置、运载胫骨内侧面的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降动脉髌下支沿大收肌腱板和收肌结节前面下行,至膝关节间隙水平向前横行于关节囊表面,由此向下发2-5支胫骨骨膜支。这些骨膜支与膝下内侧动脉和稳动脉等动脉的胫骨骨膜支相互吻合,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面。结论:以膝降血这髌下支为蒂的胫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治疗膝关节面病损。 相似文献
12.
在100侧成人下肢(50侧左50侧右)解剖标本和20侧下肢动脉塑料铸型标本上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股骨内侧髁和股骨干内侧下1/5部有发自膝降动脉或股动脉的供养动脉。该动脉径粗蒂长,并有丰富的骨膜支,血管干走行位置恒定。此部位可能成为骨膜瓣或骨膜骨瓣移植的新供区。 相似文献
13.
前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00侧成人尸体的膝部,对前交叉韧带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多束性前交叉韧带分为前内束和后外束,其神经血管束沿束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分布于其中,其主要血供来自膝中动脉支,在韧带周围形成血管滑膜鞘.保护和利用此鞘,以利受损韧带在修复时愈合。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上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研制组织结构、生物力学及相容性好的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分析带血管蒂髌腱移植物的力学性能。方法:切断42只新西兰大白兔左前腿前交叉韧带,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植入自体带血管蒂髌腱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修复,对照组植入自体不带血管蒂髌腱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修复。移植后8,12,16周,检测两组移植标本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断裂位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移植后12,16周的膝关节前后松弛度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移植后8周的膝关节前后松弛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移植后8,12,16周的最大载荷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移植后8,12,16周的刚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最大拉伸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带血管蒂髌腱移植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取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术前和术后影像学结果、Lysholm 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 Kujala 髌股关节评分,观察重建韧带长度变化。 结果 19例均获随访,时间( 25.7±8. 56) 月(12~48月),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及恐惧征,无髌股关节疼痛加重,X线显示Q角在正常范围,膝关节CT(屈膝45°)显示患者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从术前平均(-1.2±6.8)°(-16°~8°)提高至术后(11.2±5.1)°(5°~18°),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年Lysholm 评分及Kujala 髌股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重建韧带长度术后即刻平均为(57.81±6.76)mm,术后1年为(58.36±6.87)mm,无明显松弛。 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二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有效恢复髌股关节位置和功能,预防复发,术后1年韧带无明显松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内侧髌胫韧带(MPTL)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重建技术及其临床疗效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2年5月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MPTL解剖、生物力学及重建技术研究文献47篇;通过对上述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筛选,补充检索21篇。按照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7篇文献(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42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MPTL位于膝关节内侧支持带第二层,起自髌骨内侧下端。沿内下方走行,止于胫骨前内侧近端。MPTL内侧总约束力约为5%,并且主要在膝关节屈曲30°~90°的倾斜和旋转中发挥作用。此外,初次髌骨脱位常伴有内侧髌股韧带(MPFL)和MPTL的联合损伤。MPTL参与的重建方式主要分为单纯MPTL重建和MPFL联合MPTL重建,前者临床研究疗效良好,但单纯重建MPTL无法恢复内侧支持带原有的生物力学结构,故不推荐在临床中应用。在多项MPFL联合MPTL重建临床研究中,患者术后功能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髌骨高度、胫骨结节-滑车沟、髌骨外移度等影像学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但MPFL联合MPTL重建手术适应证仍未达成共识。结论 对MPTL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MPTL在维持髌股关节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MPFL与MPTL联合重建能恢复内侧支持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论证该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6侧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侧新鲜标本上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起止点及走行径路、髌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摹拟重建手术。 结果 髌韧带位置恒定,解剖层次表浅,切取方便,髌骨膜-髌韧带-骨瓣的髌韧带长度(4.1±0.4) cm,距腓前韧带长度(2.4±0.5) cm,跟腓韧带长度(3.1±0.4) cm。 结论 (1)髌骨膜-髌韧带-骨瓣的髌韧带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形成移植供体;(2)髌骨膜-髌韧带-骨瓣复合体两端分别与骨及软骨创面固定,容易成活和恢复功能;(3)采用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外侧韧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对10例(13膝)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在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的的基础上,配合胫骨结节内移等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69.6±3.9),术后平均(94.1±3.7).结论: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为主的综合术式治疗髌骨脱位能有效减轻症状防止复发,,对维持髌骨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髌韧带近止点断裂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9例髌韧带近止点断裂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6周。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3例为闭合性损伤,6例为开放性损伤,均采用异体跟腱骨重建髌韧带。结果 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67.3分﹙63.5~71.1分﹚,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86.2分﹙83.1~89.3分﹚,行检验﹙<0.05﹚。结论采用异体跟腱骨修复髌韧带近止点断裂,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交叉韧带松紧度与髌股关节面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个体交叉韧带长度的解剖差异对髌股关节面损伤的影响,为预防和诊治髌股关节面疾病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随机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110例膝关节MRI资料,磁共振矢状位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长度A与B,测量前、后交叉韧带起止点距离La与Lb,计算交叉韧带松紧度M值;根据矢状位与冠状位上评判髌股关节面损伤程度0、I、II、III与IV级并分别设5个组。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交叉韧带松紧度与髌股关节面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One-Way ANOVA方差分析得出各组M值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值与髌股关节损伤程度间存在正相关性。 结论 交叉韧带松紧度与髌股关节面损伤存在相关性,随着M值越大,髌股关节面损伤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