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10余年来,许多试验证实了溶栓、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中的有效性。并且也明确了溶栓治疗后肝素对预防AMI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及联合用药的临床意义。 AMI中血栓的作用、形成机制及溶栓冠状动脉血栓在透壁性AMI早期是十分常见的。Dewood等报告87%AMI冠脉造影证实有血栓存在。Davies等发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已证实血栓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占70%~80%)。Mandekorn 等进一步指出,在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冠脉内血栓亦起主要的病因性作用。Fletcher等于1959年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960年 Boyles 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链激酶与纤溶酶之混合物)可迅速溶解犬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 Ren-trop 等采用冠脉内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溶栓药物1.链激酶(Streptokinase):是目前使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病人有血栓存在,这一发现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据记载1959年Fletcher等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剂治疗AMI.1960年BoyJes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可迅速溶解大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Ren-trop等进行冠脉溶栓法治疗AMI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AMI病死率等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一、治疗时机、治疗指征与禁忌症治疗时机:冠脉内血栓形成在症状开始3小时内输注溶栓药物最易溶解,早期给溶栓药使左室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邵氏报道120例AMI患者,其中发病即开始溶栓者22例,再通率100%;4小时内溶栓60例,再通率86%;而4~6小时溶栓者28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的发生率高,尽快恢复闭塞冠脉的血流可降低AMI的死亡率。溶栓酶类药能溶解血栓内纤维蛋白,使阻塞的冠脉得以再通。1955年首先报告了链激酶(SK)的纤溶作用,70年代欧美诸国静注SK治疗AMI疗效可观。采用冠脉内给药时疗效更佳,尿激酶(UK)不同给药途径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静脉内注射尿激酶治疗50例急性心肌梗塞(ANI)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50例穿壁性 AMI 患者,均无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年龄不超过70岁。治疗采用2,000,000单位尿激酶一次静脉注射,随后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如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脉仍闭塞,加作冠脉内链激酶溶血栓治疗或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近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80年代以来治疗重点已从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转到旨在尽可能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及预防再梗塞方面。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激光冠脉成形术(CLA)、经皮血管腔内斑块旋切术(ATH)、金属血管支架(Stent)等治疗。使闭塞冠脉再通和/或再灌注,已成为AMI治疗的重要措施。 1溶栓治疗 Dewood等对AMI病人进行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的病例有冠脉血栓,并通过CABG进一步证实造影结果。这一发现结束了多年来关于AMI与血栓因果关系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形态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发病早期冠脉内滴注链激酶后,可望恢复血流灌注;这提示存在着血栓栓塞。本文回顾分析这类患者血凝、血小板反应性和纤溶诸参数的改变。 1974至1984年间,作者在荷兰对连续791(男660、女131)例7 0岁以下的透壁性AMI患者,于发病后2周至3个月内进行冠脉和左室造影。其中  相似文献   

8.
冠脉溶栓是一全新的治疗学概念,并可借以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原理。近来证明,冠脉阻塞可能是痉挛、血小板聚集和粥样硬化斑之间彼此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多数 AMI 后早期病人、血管造影时可见冠脉阻塞性血栓,血栓一般位于冠脉粥样硬化斑上或其附近;冠脉血栓溶解后仍可有残余狭窄。心绞痛一般反映心肌缺血,AMI 前心绞痛反映冠脉狭窄。本文研究 AMI 前心绞痛与冠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溶栓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以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左心室功能。然而冠状动脉血栓的溶解可引起梗塞相关冠状动脉不稳定的内皮损伤,且常有残留血栓,血管造影证实溶栓后早期再闭塞率约20%。作者报告31例有威胁生命的再  相似文献   

10.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的发生率高,尽快恢复闭塞冠脉的血流可降低AMI的死亡率。溶栓酶类药能溶解血栓内纤维蛋白,使阻塞的冠脉得以再通。1955年首先报告了链激酶(SK)的纤溶作用,70年代欧美诸国静注SK治疗AMI疗效可观。采用冠脉内给药时疗效更佳。尿激酶(UK)不同给药途径也取得满意疗效。Dewerf和Relman报道组  相似文献   

11.
溶栓疗法抢救急性心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目前用作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治疗。本疗法旨在迅速溶解 AMI 早期于闭塞冠状动脉内形成的血栓,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血栓溶解剂,欧美多采用链激酶(SK),日本多采用尿激酶(UK)。一项双盲试验结果表明,用 UK96万 UUK 冠脉内投药,血栓溶解率为73.8%;而日本冠状  相似文献   

12.
急性透壁心肌梗塞(AMI)是冠状动脉(冠脉)急性闭塞的后果,其中90%由于血栓形成。发病后4~6小时内使冠脉血运重建可挽救部分缺血心肌。近年来溶栓疗法使冠脉再通,它使AMI急性期病死率下降20~52%,是AMI治疗学上的重大进展。但是,还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4小时内,87%的病人为突然冠脉血栓栓塞所致,冠脉旁路术中及病理证实冠脉闭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栓阻塞造成的。本研究旨在临床评价经皮冠脉腔内脉冲染料激光(PDL)溶栓(PDLTL)治疗AMI...  相似文献   

14.
近10多年来的溶栓治疗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发生了质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重点已从过去的预防和治疗恶性心律失常转移到减少梗死范围和预防再梗死及心室重构方面,突出了心肌的挽救。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为:大面积梗死导致泵功能衰竭,出现致命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心脏破裂,再梗死,梗死扩展和心室扩张。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研究提示80%~90%的病人有冠脉血栓堵塞。AMI后如能及时溶解梗死相关冠脉内的血栓,则可降低死亡率,维持左室功能并改善预后。AMI的范围可通过溶解血栓,增加心肌血流,改善氧的供需而缩小。再梗死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作溶栓治疗时,由于生物反馈机制,血栓溶解凝血酶元活性是否增加,作者观察AMI患者55例,其中35例用尿激酶——预先激活的前尿激酶,20例用组织型胞浆素原活化剂溶栓治疗,在90min和在24~36h血栓溶解时行冠脉造影,并测定纤维蛋白原(Ratnoff-Menzie法)、D一二聚物(ELISA法)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Ⅱ复合物水平(ELISA法)。结果:有39例(70.9%)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其中13例(33.3%)发生早期再梗塞。观察到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减少,而D-二聚物水平增加了3.008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不少人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将溶拴药物通过冠状动脉给药以后,又通过静脉全身给药的方法预期达到使AMI 早期在冠状动脉内新形成的血栓溶解,使已梗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这种治疗方法称溶拴治疗.链激酶(SK)为最早应用的有效的溶栓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已证实血栓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占70%~80%)。Mandekorn等进一步指出:在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冠状动脉内血栓亦起主要的病因性作用。Fletcher等于1959年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960年Bo-  相似文献   

18.
溶血栓药常用于治疗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AMI),以图溶解冠脉内血栓而挽救心肌。但在冠脉恢复畅通后,还可能发生再次血栓形成、再梗塞以及复发性心肌缺血。早年报告指出,抗凝药例如肝素,可维持冠脉畅通,但其效果尚未确定。本文报告前瞻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微量电刺激法建立家犬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不同途径使用国产新型溶栓制剂去纤酶对不同栓龄血栓的溶栓效应。(1)冠脉或静脉两种途径使用去纤酶对短栓龄冠脉血栓均有显著溶解作用,两种途径间相比闭塞冠脉再通率、血栓湿重、梗塞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2)静脉输注去纤酶对较长栓龄的冠脉血栓亦有较强的溶解作用,闭塞冠脉再通率和血栓湿重与短栓龄组相近,但梗塞面积较短栓龄组大。  相似文献   

20.
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溶栓疗法可望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大剂量尿激酶(UK)的静脉溶栓法(IVCR)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PTCR)对闭塞冠脉的再通率无差别。前者有快速投药的优点,然因未作冠脉造影,难以判断是否再通。本文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的紧急冠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症状、心电图 ST 段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探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对象与方法:对象为56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早期入院患者(发病3.4±1.5小时),为作 PTCR 进行了紧急冠脉造影。前壁梗塞计31例,下壁梗塞计25例。平均年龄57±9岁。男48例、女8例.溶栓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