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护士在正常工作中手的污染情况,为提高其手卫生的依从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分别从某院5种岗位(手术室、病房治疗、病房配药、病房护理以及门诊注射室工作)护士中随机抽取20名,同一天分别做洗手前、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后以及工作2 h后手部采样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工作岗位间护士洗手(或手消毒)前手采样培养菌落数均严重超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岗位护士洗手(或手消毒)后手采样培养菌落数显著低于洗手(或手消毒)前(P<0.05);洗手(或手消毒)后,各工作岗位间护士手采样培养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2 h后,从事手术室和病房配药工作的护士与其洗手(或手消毒)后手采样培养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事治疗、护理和门诊注射工作的护士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菌落数显著增加。结论无论采用何种手卫生方法,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基本都能达到各自岗位规范的要求,能很好地预防因手传播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普通洗手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两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工作中手卫生处置提供便利、可靠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医务人员,手部无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设洗手组30人,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洗手液,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均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揉搓,手卫生处置前、后用浸有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集标本,37℃温箱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洗手后细菌菌落数较洗手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较手消毒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效果与手消毒效果比较,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手和手消毒均能有效减少手部细菌菌落,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提供便利、可靠的手卫生方法.方法 选择临床医护人员90名,随机分为3组,设肥皂洗手组30人,卫生手消毒组30人,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肥皂,卫生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是先用肥皂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干后立即用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样双手标本送检,37℃培养48 h,观察3组人员手部细菌菌落数.结果 肥皂洗手、卫生手消毒、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6.7%、93.3%、100.0%,均未检出致病菌;肥皂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比较、卫生手消毒与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皂洗手与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卫生方法均可用于临床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洗除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效果最佳,卫生手消毒效果优于肥皂洗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护士洗手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和洗手液两种不同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120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1组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另1组使用洗手液,观察2组洗手前后的细菌总数。结果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对手带菌量〈50cfu/cm2的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1;t=20.37,P〈0.01);洗手后2组细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P〉0.05);2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05)。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对手带菌量≥50cfu/cm2的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0,P〈0.01;t=41.30,P〈0.01);洗手后2组细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1);2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1)。结论两种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显著,但手部污染明显(带菌量≥50cfu/cm2)时,应选用洗手液洗手。  相似文献   

5.
爱护佳洗手液与传统皂液刷手消毒效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部菌落数(4.10±4.03)CFU/cm2,洗手后即刻菌落数(0.08±0.26)CFU/cm2,洗手后2 h菌落数(0.49±1.31)CFU/cm2;两组间各项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爱护佳皮肤清洁剂+免洗外科手消毒液,有助于洗手后长时间抑菌,并且在皮肤舒适度、挥发速度、整体接受程度方面均优于传统外科手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护手霜对洗必泰类外科手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随机分成A、B、C三组。受试者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1 min,用无菌擦手纸擦干双手。 A组不使用护手霜,B、C组分别使用3M爱护佳9260护手霜(水包油乳化液)及某品牌凡士林护手霜(油包水乳化液)。分别采集各组洗手后、使用护手霜后30 min及外科手消毒后的手部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结果洗手后各组间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护手霜后30 min,各组间[A组:(3.33±0.64)CFU/cm2;B组:(3.32±0.97)CFU/cm2;C组:(4.05±1.78)CFU/cm2]比较, 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菌落计数显著高于A、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消毒后,A、B两组受试者均达到外科手消毒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2人未达到外科手消毒要求,且菌落计数[(1.28±1.45)CFU/cm2]显著高于A组[(0.07±0.10)CFU/cm2]及B组[(0.06±0.12)CFU/cm2] (P<0.05)。结论使用与乳胶及洗必泰兼容的护手霜(水包油乳化液)可有效保护手部皮肤,同时对外科手消毒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影响外科人员手消毒效果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分析影外科人员手消毒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未用护肤品只有清水洗手,涂护肤品用肥皂洗手,涂护肤品用清水洗手以及未用护肤品用肥皂洗手后涂泡沫型消毒剂消毒手后取样培养。结果 使用护肤品对细菌菌落数有显著的增加,使用护肤品对细菌菌落数的增加产生正效应大于不同洗手液产生的负效应。结论 使用护肤品以及不同肥皂洗手影响了外科手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干手方法对手部细菌菌落数的影响,为临床医务人员选择正确的洗手后干手方法提供依据,避免手部的二次污染。方法某院104名临床医务人员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干手方法:同一人左手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A组)、右手使用烘干机(B组)干手。由专人分别采样检测,比较两种干手方法的手部细菌菌落数。结果A、B两组各采样104份,其中A组菌落计数为(2.92±2.83)CFU/cm2,B组为(3.71±3.11)CFU/c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5);A、B两组合格率分别为96.15%(100/104)和92.31%(96/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和烘干机两种方法干手效果均安全可靠,均可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尤其是医院内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情况并根据结果采取特定的干预措施,以此提高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制作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探究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别于手卫生干预前后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供应室人员进行手细菌菌落数监测。结果:干预前后的手细菌菌落数情况,消毒供应室人员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53cfu/cm2,洗手后菌落数为4cfu/cm2,洗手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措施施行后手卫生依从性百分比显著提高。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使感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现状的调查,探讨最佳消毒频次。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ICU内的床栏、微量泵、监护仪按钮、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的物体表面共6项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消毒后2、4、6、8 h进行采样,培养48 h后读取菌落数。比较不同消毒后时间点的菌落数。结果床栏和监护仪按钮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菌落数均5 CFU/cm~2。微量泵、洗手液按压开关、鼠标、病历消毒后不同时间点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四类物体表面消毒后8 h的菌落数均高于消毒后6 h(均P0.05)。结论 ICU内不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消毒频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牡丹区具有接生资质的医疗机构助产士手卫生管理情况,改进手卫生措施。[方法]2008年78月随机抽取不同级别的19家医院,对医疗机构所有助产士进行手消毒检测。[结果]抽查19家医院助产士手消毒总合格率为85.57%。本单位助产士手消毒合格率为90.41%,进修及实习助产士为70.8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有医院助产士手消毒合格率(91.55%)高于民营医院(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医院助产士手消毒合格率(92.00%)高于农村(78.7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医院对手卫生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强产房助产士手消毒工作,改进洗手消毒方法,预防经手导致产房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合格率与产妇会阴切口感染情况,为降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产科自然分娩的患者资料7 148份,其中2012年1-12月未对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进行干预的3 569例病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对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进行干预的3 579例病例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会阴侧切切口感染情况及助产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产妇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阴道产检次数、分娩季节、产程、缝合人员工作年限、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助产人员外科手消毒方法合格率由干预前的19.31%(689例)上升至干预后的71.03%(2 54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58,P<0.05)。干预组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率为0.28%(10/3 579),低于干预前的0.81%(29/3 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P<0.05)。 结论提高助产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可降低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妇产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部对护理质量考核得分的变化。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取得了以下效果:(1)患者对护士的服务、工作能力、沟通及病区管理及总体评价都有显著提高。(2)患者对初级护士和高级护士的评价显著提高,对中专学历及本科学历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3)产科护士在理论知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等方面显著提高。结论层级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6月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及手表面采样的方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111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所有被调查科室均设置有专门的洗手设施,且被调查者均采用流水洗手的方式进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使用消毒剂的比例(82名,73.87%)高于采用六步洗手(42名,37.84%);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99.10%(110名),高于接触患者后的89.19%(99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23、9.88,均P0.01)。诊疗活动中手卫生前手最大菌落总数为475 CFU/cm~2,手卫生后手最大菌落总数为85 CFU/cm~2,洗手后手菌落计数低于洗手前(P0.01)。年龄、性别、科室和职业是影响手卫生的重要因素。洗手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高于非护士,女性、护士以及Ⅰ类环境中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低于男性、非护士以及其他类型环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洗手后各组手卫生合格率均有提高,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均有减少。结论重庆市市级医院洗手设施配置和手卫生效果均较好,但≥35岁年龄组、男性、Ⅲ和Ⅳ类环境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非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廉洁  王立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54-1255
目的调查分析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的男科护士焦虑状态及焦虑特征,为更好地培养男科护士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42名男科护士及44名其他科护士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男科SAS总均分(61.47±6.36)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53.43±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P〈0.01)。同时已婚比未婚、学历高比学历低、工龄长比工龄短、有岗前培训比无岗前培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重视男科护士焦虑心理及焦虑状态,建立成熟干预机制,为减轻男科护士的焦虑心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男科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应用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分别对医院门诊采血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对消毒前、消毒后及工作后1、2、3、4 h进行空气采样,评价3种消毒方法的效果。结果静止状态下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紫外线灯和三氧消毒机两种消毒方法在人员进入后空气中细菌平均菌落数快速升高,工作2 h后空气菌落数不符合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在人员进入后可持续进行消毒,工作1、2、3、4 h后空气平均菌落数经监测均符合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不同消毒方法间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0,P0.001),不同采样时间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95,P0.001)。结论工作状态下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均能达到Ⅲ类环境卫生标准,适于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17.
窦金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0-1371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护士心理压力情况,为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改善护士身心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临床不同科室护士和非临床科室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与非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比较,内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6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2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7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压力源量表显示,临床护士心理压力,特别是急诊科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要改善工作环境,做好护士培训,管理者应为其创造和谐温馨、团结进取的医疗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班次,从而缓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护士心理健康的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护龄1年以上的护士711人,其中急诊科护士158名,内科护士213名,外科护士193名,手术室护士147名,以商场营业员725人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组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及总因子得分分别为1.78±0.44、1.87±0.58、1.78±0.43、1.51±0.40、1.64±0.41及1.57±0.38,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因子得分1.54±0.46,1.67±0.50、1.55±0.50、1.36±0.35、1.57±0.40及1.5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科室护士心理状况不尽相同,急诊科护士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其次为内科护士,因子得分(除偏执)均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1),外科与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龄较长的护士主要心理问题为: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工龄较短的护士主要心理问题为:恐怖。[结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是护士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急诊科护士更为严重,不同工龄对心理问题的影响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