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4月Sretlana Ilizarov应国际Ilizarov技术应用与研究协会(ASAMI)中国组委员主席秦泗河教授邀请首次来到中国,先有天津医院舒衡生教授陪同参观了《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尔后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外固定骨与关节重建国际论坛",为500位参会代表演讲。会后系统参观了秦泗河矫形外科,当她看到中国有那么多医生正在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治愈了那么多肢体创伤与畸形残缺,Sretlana Ilizarov教授深感欣慰。本文是她应秦泗河教授邀请写的文章,原收入秦泗河、李刚主编的《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专著,特在本杂志刊载。  相似文献   

2.
正为推动Ilizarov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交流我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技术最新成果与进展,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组委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中心承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骨科专科医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协办的2018中国Ilizarov技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论坛将于2018年3月22日~  相似文献   

3.
正为推动Ilizarov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交流我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技术最新成果与进展,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组委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中心承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骨科专科医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协办的2018中国Ilizarov技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论坛将于2018年3月22~25日在首  相似文献   

4.
正为推动Ilizarov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交流我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技术最新成果与进展,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组委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中心承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骨科专科医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协办的2018中国Ilizarov技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论坛将于2018年3月22日~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Ilizarov技术在中国大陆的引进与发展情况.[方法]以在中国已发表有关Ilizarov技术医学论文及会议记录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或与有关作者联系相结合,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背对背检索,通过阅读文献的题目及摘要进行初筛结果的检索,然后阅读全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纳入每一篇论文,去除交叉重合文献及与该课题无关的文献.对每个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的途径源于俄罗斯、日本、北美、欧洲(主要是意大利、英国);(2)中国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1994年出现高峰,2000年后依次递增;(3)刊登Ilizarov相关文章数量前十名的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65篇;《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4篇;《中国骨伤杂志》14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14篇;《中华骨科杂志》13篇;《中华外科杂志》9篇;《临床骨科杂志》8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7篇;《实用骨科杂志》6篇;《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6篇;(4)国内单位发表的有关Ilizarov的SCI文章:湘雅医院5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3篇;北京积水潭医院2篇;第四军医大学1篇;中国医科大学1篇;同济大学1篇;(5)发表Ilizarov相关文章数量前十名作者(第一作者):秦泗河51篇;吴其常12篇;赵宝权8篇;楼跃6篇;陈建文6篇;邓京城6篇;夏和桃4篇;许瑞江4篇;夏榕圻4篇;张群4篇;(6)论文他引用率最高的前10篇论文,其中秦泗河占了8篇,整形外科论文1篇.[结论]Ilizarov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从不同的境外引入中国,随着相关培训班的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国内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的骨科与整形外科医生呈明显增多趋势.秦泗河、夏和桃医生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对Ilizarov技术在中国的临床应用与学术推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4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在中文学术期刊首次组稿出版了Ilizarov技术专题,同期发表了20余篇论文。秦泗河医师在这期杂志首次提出了"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指出了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应注意的问题。该期杂志内容引起了骨科学界的关注,掀起了部分学者、医生对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和北京市朝阳区矫形外科医院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Ilizarov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研讨推广会”于10月在北京召开。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日本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就Ilizarov技术和器械的构型、安装、应用方法进行了讲解和演示。这种形式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目前国际上已有几十个国家先后成立了“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forthestudyandapplicationofthemethodofIlizarov,ASAMI),2004年5月下旬还将在土尔其伊斯坦布尔(Is-tanbui)召开第三届Ilizarov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国际Ilizarov技术研究与推广学会中国组委会(ASAMIChina),决定召开第八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国际论坛暨AsAMIChina成立10周年庆典,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国际Ilizarov技术研究与推广学会中国组委会(ASAMI China),联合召开第八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国际论坛暨ASAMI China成立10周年庆典,会议主要内容:(1)回顾总结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22年、ASAMI China成立10周年以来的临床应用与学术进展;(2)邀请这个领域国内、国外代表性的专家,做专题报告;(3)商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器械构型选择、技术应用规范、人才培训与技术推广计划;(4)组织代表参观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21日.22日,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主办,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国际论坛暨Ilizarov技术应用研究学会(ASAMIChina)成立10周年庆典”在京召开。大会邀请了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及国内的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家做专题报告。秦泗河回顾了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22年、ASAMIChina成立10周年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6月,秦泗河教授率中国代表团30余人参加Ilizarov诞辰95周年纪念活动,笔者有幸随团,所见所闻感受颇深,撰文《库尔干朝圣之旅》发表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上。2018年6月,又一届Ilizarov Readings国际大会在俄罗斯库尔干隆重召开,笔者受邀作为Faculty之一再次来到Ilizarov中心交流,会议之后停留了1个月,有机会更加详尽深入的了解Ilizarov技术的起源、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推广和提高Ilizarov技术在骨科的应用而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I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传人到意大利,1982年在意大利成立第一个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引进、学习、研究与临床应用。1986年Ilizarov的理论与技术传人到北美,由美国马里兰大学骨科系Dror Paley教授于1988年发起并成立ASAMI学会,并召开了多次世界性的学术会议,仅在美国Baltimore市就连续举办了16届肢体畸形国际培训班。1989年美国临床骨科和相关研究杂志(J Clin Orthop)连续2期刊载Ilizarov于80年代前即完成的2篇动物实验研究论文,牵张一应力效应对组织生长及起源作用的实验研究:(1)软组织保留和固定的稳定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2)牵引频率和速度对骨愈合的影响。1990年该杂志又发表Ilizarov的肢体延长术临床研究论文。尤其前2篇牵伸性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是Ilizamv生物学理论的经典文献,已成为现代骨科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1992年Ilizarov用英文出版了他用毕生心血进行的骨外固定技术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成果《Transosseous Osteosynthesis-穿针接骨术》专著,促进了国际矫形外科学界研究Ilizarov技术的热潮。北美骨科临床杂志(Orthopa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n,1991),美国临床骨科及其相关研究杂志(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1994),英国现代骨科杂志(Current Orthopaedics,2003),均出版过以Ilizarov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刊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国际Ilizarov技术研究与推广学会中国组委会(ASAMI China),决定召开第八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国际论坛暨ASAMI China成立10周年庆典,会议主要内容如下:1.回顾总结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22年、ASAMI China成立10周年以来的临床应用与学术进展。2.邀请这个领域国内、国外代表性的专家做专题报告。3.商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器械构型选择、技术应用规范、人才培训与技术推广计划。4.组织代表参观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暨秦泗河创立的"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培训基地"及人文矫形外科病房。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我国外固定与骨关节修复重建临床与基础研究,并推广交流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国际外固定与骨重建联盟中国组委会(international confedration of exter-nalfixation and bone reconstruction,ICEF&BR China ICEF&BR China)定于2012年4月19~22日(周四~周日上午)在北京五洲大酒店联合召开首届外固定与骨-关节修复重建大会,同期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Ilizarov技术下肢矫形与功能重建学习班。大会将全面展示现代外固定(Ilizarov)技术体系,牵拉组织再生(DH技术)修复重建骨与关节的新理论、新观念、新器械、新手  相似文献   

15.
《骨科》2012,(1):34
由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国际外固定与骨重建联盟中国组委会(ICEF&BR China)、《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和《中华骨科杂志》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外固定与骨-关节修复重建大会",暨"第四届Ilizarov技术下肢矫形与功能重建"学习班将于2012年4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  相似文献   

16.
<正>由北京瑞朗时代骨微创技术研究所、《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广西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Ilizarov肢体延长与重建国际论坛暨首届肢体延长与重建学组年会将于2015年9月19~21日在广西桂林桂山华星大酒店会议厅举行。本届论坛将全面展示现代外固定(Ilizarov)技术体系、牵拉组织再生技术(DH)及骨关节形态与功能重建的新理论、新方法和  相似文献   

17.
<正>由北京瑞朗时代骨微创技术研究所、《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广西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Ilizarov肢体延长与重建国际论坛暨首届肢体延长与重建学组年会将于2015年9月19日~21日在广西桂林桂山华星大酒店会议厅举行。本届论坛将全面展示现代外固定(Ilizarov)技术体系、牵拉组织再生技术(DH)及骨关节形态与功能重建的新理论、新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4月23日,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学组换届暨2016中国Ilizarov技术论坛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成功举办。著名矫形外科专家秦泗河、罗先正、姚建祥、夏和桃、孙磊、舒衡生等教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矫形骨科专家及两百余名Ilizarov技术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Ilizarov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用骨科杂志》2012,(6):519-519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曾炳芳教授主审,中国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副主任委员康庆林教授等编译的《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The Basic Principle of External Fixation using the Ilizarov Device)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12年3月出版发行。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的专业书。原著者L.N.Solomin是继G.A.Ilizarov院士之后俄罗斯新一代专门从事骨外固定器研发的学者,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望。  相似文献   

20.
正Ilizarov技术由苏联骨科医生Ilizarov研究设计,1989年正式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骨科和创伤学领域得到了广泛接受和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牵拉再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在中国的传播、本土化和逐步发展,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现已扩展到骨感染、软组织缺损修复、退行性关节疾病和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