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涧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8年南涧县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2008年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较2004年下降了94.39%和83.29%,且均降至1%以下,2005年以后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钉螺面积下降了70.01%,2007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南涧县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主河道深埋有螺土灭螺,混凝土护坡,支河道持续药物喷洒灭螺,人畜同步查治血吸虫病,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改变人的行为等综合治理措施,观察综合治理对河坡、河滩钉螺消长的影响,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消长的影响和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结果 主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1998年为6.26hm^2,82.1%和11.7只/框,到2001年已连续2年查不到钉螺。支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从3.95hm^2、83.2%和15.51只/框下降到3.55hm^2、57.7%和13.32只/框;阳性钉螺面积从2.81hm^2降为0。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3.9%(COPT环沉率≥3%)降至2.3%,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及“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血吸虫病畜。接触河水人数从1998年的260人下降到2001年的39人,下降了85.0%。结论 实施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孝感市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孝感市血吸虫病流行于汉川、应城、云梦、孝南4县(市、区),为洲垸亚型重疫区。1994~1997年国务院六部委在我市开展综合防治试点,经过4年的综合防治,达到了方案实施的预期目标,同时还取得多项经济效益。1研究方法1.1实施以工程灭螺为主的综合措施1.1.1灭螺河滩结合挖河、扩河,实施土埋灭螺;在堤套沼泽螺区,先开挖成河道,将挖出的土填埋防浪林螺区,筑成护堤平台,然后种上意杨和农作物;河滩填土抬高0.5m,每年冬季深耕细耙,种上夏收早熟作物。开沟、除草,加强管理,防止牲畜破坏和野粪污染。1.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探讨兴隆河流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为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方法 调查兴隆河流域 实施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情况及效果。结果 结果 流域内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 人、 畜感染率分 别下降53.77%和100%, 钉螺面积下降26.9%, 钉螺密度下降25.5%,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兴隆河流域综合防治措 施取得初步成效, 仍要加强有螺环境治理和钉螺扩散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鹤庆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鹤庆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方法 收集全县2004-2008年开展血防工作的资料,了解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结果 2008年全县免疫学阳性率为5.51%,人群感染率为0.05%,2006年以来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未发现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008年全县家畜感染率为0.04%,其中牛群感染率为0.06%;全县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明显下降,阳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2004-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8年降为零;全县流行区的一、二、三类村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四、五类村逐年增加,疫情显著下降.结论 积极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促进全县防治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结合水利建设,实施兴林抑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及居民生活环境,加大人畜查治病、扩大化疗力度,阻断传染源等方法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5. 03%、86. 56%和57. 93%。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94. 34%,晚期血吸虫病人下降了56. 25%,项目实施期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病牛感染率下降了85. 68%。结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民生活环境,疫情得到明显控制,适宜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理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2003~2007年选择湖北省公安县花基台荆江分洪区5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第1阶段(2003~2005年)在实施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同时,结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开展血防综合治理。第2阶段(2006~2007年)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或棉稻、油稻轮作。结果通过连续5年2个阶段综合治理,第1阶段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1.05%和2.69%,分别下降了97.29%和80.06%(2χ=276.649 3、27.364 6,P均〈0.01),无12岁以下儿童新感染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钉螺感染率降至0(2χ=7.145 1,P〈0.01);第2阶段居民感染率降至0.21%,下降了99.46%,病牛数减少到0,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钉螺面积下降98.02%,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结果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观察南京市浦口区江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4-2013年浦口区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措施资料, 分析比较不同年份不同防治措施人群、 家畜、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 化。结果 结果 2013年全区钉螺面积384.09 hm2 , 比2004年的1 137.61 hm2 下降了66.24%, 2004年感染性钉螺面积572.02 hm2 ,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为0.18%, 2008年后未查见感染性钉螺。2004年人群感染率为3.55%, 2007年下降为0.02%, 2008 年后未再查到血吸虫病人。结论 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后疫情稳定; 但仍需对既往有螺环境进行 监测及综合防治以巩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八卦洲江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京市八卦洲江滩采取围垦种植、兴林抑螺、挖池养殖等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对边角滩等复杂小环境则采用药物喷洒灭螺,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3年防治效果,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方法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试点村),开展改厕和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兴林抑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辅以常规卫生血防措施,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居民人均收入等进行分析。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与试点工作前比较,试点村钉螺面积下降17.5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14.22%,阳性螺密度下降77.21%,钉螺感染率下降73.47%;平均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86.38%;家畜存栏头数下降,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88.01%;人均收入较试点前增加40.78%。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的效果.方法 收集三个项目区2001~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项目实施前后6年疫情指标(螺情、病情)以及经济效益变化.结果 项目实施前后钉螺面积分别为68.23hm2和0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48.03 hm2和0hm2;项目实施前后人群免疫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56%和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评价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汉川市血吸虫 病综合防治资料, 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期间螺情和人畜病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 结 结 果 果 实施综合防治后, 居民、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2004年的6.38%、 8.11%下降至2013年的0.61%、 0, 2007年已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 2011年已无新感染病例发生; 2012年已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56.78%、 68.35%, 但钉螺面积、 易感环境面积分别增长了0.62%、 7.10%。2013年全市 26个乡 (镇) 367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 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在巩固该综合防治措施成果的同时, 需控制内垸沟渠钉螺面积, 以防止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14.
实现防治策略转变 加快血防工作进程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转变过程,并阐述了现阶段实施的“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控制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观察其防治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新和村和光辉村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和人居环境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连续4年定期监测人群血吸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水体危险性、虫卵对环境污染状况变化。结果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原属一类疫区的爱国村由试点前2004年的11.35%下降至2008年的0.18%,下降幅度为98.41%;二类疫区的新和村和三类疫区的光辉村均下降至0。人群血吸虫感染度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群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27.57%和61.98%下降至2008年的3.82%和7.47%。虫卵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轻。试点区草洲感染螺点数2004年为49个,2008年无感染螺点;感染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螺点数和水体危险性均大幅度下降。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取得净化草洲、有效防制人群再感染的效果,亦有利于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并减轻其他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探索不同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各种核心防治技术的优化组合模式。方法以湖区4省、山区2省已开展传染源控制策略的3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比较不同组合传染源控制措施试点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分布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08年,36个试点村共新建厕所13084座、沼气池2091座、封洲禁牧395478.8hm2、圈养牛5222头、淘汰牛1624头、淘汰羊745只、购农机1393台、以禽代畜70370羽、安全饮用水实现人数75020人。湖南、湖北、江西省和安徽省试点村钉螺感染率分别为1.33%、0.25%、0.53%和0.04%,云南省和四川省试点村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对36239人进行了查病,查出粪检阳性者452人,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08%,以云南省最低(0.12%)、湖北最高(2.41%)。共对3648头牛进行查病,查出阳性牛72头,平均感染率为1.97%,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云南省和四川省试点村牛感染率分别为2.84%、3.36%、3.34%、0.77%和0。湖北、江西、湖南省和安徽省试点村哨鼠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8.33%、25.45%、20.00%和1.32%。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是防治血吸虫病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并注重与常规措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评价基于垸尺度的实施以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为主综合措施的效果。方法 方法 以 “垸” 为单位收集安乡县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等数据, 采用趋势 χ2 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安保垸累计淘汰牛2 606头, 干预后第5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8.04%降至0.70%,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0.56%降至0.05%; 安澧垸累计淘汰牛535头, 干预后第3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5.87%降至1.09%,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0.17%降至0.07%; 安造垸累计淘汰牛62头, 干预后第2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2.67%降至0.39%,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1.12%降至0; 安昌垸未淘汰牛,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1.76%降至 1.23%。结论 结论 以淘汰牛为主的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能较大幅度降低疫区人群和钉螺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回顾国际上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因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而调整的历史,分别就以钉螺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与以人畜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背景与实施效果作了综述,就我国2004年提出的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目标,阐述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的现实意义与试点效果,提出了今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新策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以及今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开化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效,为达标地区巩固血防成果提供经验。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法,收集1996-2015年开化县查灭螺和环境改造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6-2015年开化县累计查出螺点2 635个,有螺面积102.75 hm2,解剖钉螺12.54万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灭螺面积4 932.98 hm2,环境改造综合治理有效压缩了钉螺面积。 结论 开化县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治理方式进一步巩固了血防成果,但仍需重点做好螺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 分别以行政村、乡镇以及水系流域为区域范围,实施以机代牛、卫生改厕等传染源控制措施,观察螺、病情变化情况,评价其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 以行政村为区域范围的8个村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3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由4.72%降为0.33%,降幅为93.01%;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由0.0088只/0.11m2降为0.0015只/0.11m2,降幅为95.45%.铜陵县老洲乡在整乡推进传染源控制措施3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由4.78%降为0.08%,降幅为98.33%;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由0.015只/0.11m2降为0.贵池区秋浦河流域、长江及九华河流域、升金湖流域分别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4年、3年、2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由4.65% 、4.52% 、3.65%降为1.32%、1.75%、1.91%,降幅分别为71.61%、61.28%、47.67%;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分别由0.007 5只/0.11m2、0.005 2只/0.11m2、0.0053只/0.11m2降为0.0004只/0.11m2、0、0,降幅分别为94.67%、100%和100%.急性血吸虫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防治效果较为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