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伟  黄文锋  栗村瑞 《西部医学》2020,32(12):1841-1844
目的 探讨OPRM1 118G基因多态性对剖宫产鞘内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JP〗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94例足月妊娠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吗啡鞘内注射麻醉,分别在4、12和24 h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和舒适程度评级布氏评分(BCS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 RFLP)进行OPRM1 118G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吗啡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OPRM1等位基因的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的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GG基因型4、12 h VAS评分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t=16.146,P<0.05;t=13269,P<0.05;t=14.197,P<0.05;t=11.502,P<0.05);GG基因型12、24 h BCS评分显著低于A/A基因型(t=2639,P=0.095;t=2.33,P=0.0214);GG基因型皮肤瘙痒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2=53.152,P<0.05;2=33.512,P<0.05)。 结论 OPRM1 118G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剖宫产鞘内注射吗啡术后的镇痛效果和皮肤瘙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PRM1基因多态性(rs1799971)对浙南地区女性妇科手术患者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浙南地区妇科手术患者200例,抽取外周血,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患者OPRM1基因多态性(rs1799971),比较不同基因组患者之间舒芬太尼的累积量,记录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VAS分值及不良反应。结果 AA型127例,AG型62例,GG型11例,O-PRM1基因多态性(rs1799971)基因突变频率为36.50%,各基因组术后2、6、12h舒芬太尼累积量比较,AA组累积量最少,AG组及GG组均较A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GG组较AA组及AG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浙南地区女性人群中,OPRM1基因多态性(rs1799971)对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彬  李明强 《西部医学》2008,20(3):590-59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初乳时间及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各50例,镇痛组术毕行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配方:0.125%罗哌卡因100ml+芬太尼1mg;给药方法(机械泵):负荷量5 ml,背景剂量2ml/h)。对照组术后4-6h双氯芬酸钠栓剂50 mg经直肠给药,6 h后重复1次,总量100mg。观察两组72h初乳时间及乳量情况。结果镇痛组镇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早,乳量比对照组多。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能促进早泌乳,增加乳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并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比较。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8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RF1组、RS1组、RF2组和RS2组,每组20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别采用芬太尼2μg/ml、舒芬太尼0.2μg/ml、芬太尼4μg/ml、舒芬太尼0.4μg/ml复合0.2%罗哌卡因,于术后镇痛开始前,开始后2h、4h、24h随访产妇,并评价VAS评分、Bromage改良运动评分,记录各时间点用药总量及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开始后2h各组VAS评分较镇痛开始前均显著下降(P﹤0.01);与其他3组比较,RS2组镇痛开始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镇痛开始后24h内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1),镇痛开始后2h、4h和24h的罗哌卡因用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与0.2%罗哌卡因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时能获得更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显著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并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PLCE1 rs2274223基因在青海汉、藏族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多态性与汉、藏族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青海汉、藏族胃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外周血DNA,采用dHPLC法行PLCE1 rs2274223基因位点分型.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汉族胃癌组PLCE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74223的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53.33%、42.50%、4.17%,对照组为56.67%、38.33%、5.00%,两组间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胃癌组PLCE1 rs2274223基因的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50.00%、40.83%、9.17%,对照组为60.83%、36.67%、2.50%,两组间AA、AG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G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A、AG型比较,携带GG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3.936,95%CI=1.069-14.485).两民族间PLCE1 rs2274223的3种基因型(AA,AG,GG)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两民族间PLCE1基因rs2274223的基因型(AA,AG,GG)分布频率不存在差异.PLCE1基因 rs22742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汉族人群胃癌易感性不存在相关性.携带GG基因型的青海地区藏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4组(n=20),其中RF1和RF2组分别选用2μg/ml和4μg/ml的芬太尼,RS1和RS2组分别选用0.2μg/ml和0.4μg/ml的舒芬太尼,均混合0.12%罗哌卡因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记录VAS评分及用药量,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因均能提供满意的剖宫产术后镇痛。复合舒芬太尼与复合芬太尼相比,可以显著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并减少产妇按压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0.12%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崔定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18-119
目的:比较三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与芬太尼伍用氟哌利多用于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方法: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0.238%罗哌卡因、芬太尼5μg/ml(A组),0.348%罗哌卡因、芬太尼5μg/ml(B组),0.238%罗哌卡因、芬太尼7μg/ml(C组),三组均复合氟哌利多0.025mg/ml,背景量2ml/小时。以VAS评分比较术后持续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情况。结果:术后6、12、24和48小时VAS评分A组显著高于B、C组,Bromage评分B组显著高于A、C组。结论:0.238%罗哌卡因芬太尼7μg/ml复合氟哌利多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朱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2330-2332
目的:观察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ml,接镇痛泵静脉镇痛(地佐辛1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16mg);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后,硬膜外腔注射地佐辛1.5mg(生理盐水稀释至8ml),接静脉镇痛泵(地佐辛8.5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16mg)。观察术后首次按压给药时间,记录术后6h、12h、24h、48hVAS评分及24h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给药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术后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镇痛药用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硬膜外结合静脉给药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一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9.
冯雪容  李淑  邹振宇 《西部医学》2011,23(5):845-84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CIA组和PCEA组,每组30例。PCI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 mg静脉镇痛;PCEA组术毕应用芬太尼5μg/kg、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硬膜外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并观察术后血浆泌乳素浓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镇痛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PCIA组RSS评分比PCEA组高,但两组患者镇痛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头晕发生率比PCEA组高。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浆泌乳素浓度、恶心、呕吐、瘙痒及镇痛期间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芬太尼PCIA或PCEA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芬太尼PCIA和PCEA不良反应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进行剖宫产的8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400例和对照组(杜非合剂镇痛组)400例,将两组产妇的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QOL评分及血清泌乳素、CRP、IL-8及IL-6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6h、12h及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泌乳素高于对照组.血清CRP、IL-8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机体及血清泌乳素水平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DAMTS14基因rs47470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13例受试者,均为中国汉族女性,其中病例组103例,健康对照组110例。从采集的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片段,对反应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病例组及实验组的年龄分布采用t检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病例组103例中基因型频率为38.8%(AA)、55.4%(AG)、5.8%(GG),对照组110例中基因型频率为40.9%(AA)、43.6%(AG)、15.5%(GG)。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遗传模式中,病例组基因型频率为94.2%(AA或AG)、5.8%(GG),对照组基因型频率为84.5%(AA或AG)、15.5%(GG),病例组中AA、AG型明显高于对照组,是发病的风险因素(OR=1.114,95% CI:1.015~1.223,P=0.028)。结论:ADAMTS14基因rs4747096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s4747096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镇痛三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与芬太尼两种药物的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比较。方法ASA1或2级剖宫产术产妇60例分为三组,术后PCIA芬太尼16-18μg/k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输注量2ml/h,单次PCA0.5ml,锁定时间15min,持续镇痛48h(A组);硬膜外腔推注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NS至5ml(B组);脊麻用0.75%布比卡因1.7ml中加入吗啡0.2mg共2.7ml(C组)。记录术后4、8、12、24、48h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术后4、8、12、24、48h镇静程度明显低于A、B两组;镇痛效果也明显好于A、B两组(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都确切有效,但吗啡0.2mg加入脊麻药液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镇静程度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剖宫产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为托烷司琼复合芬太尼1.2 mg Ⅱ组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新生儿的神经与适应能力(NACS)评分及Apgar评分.结果 术后8、24 h I组VAS明显高于Ⅱ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Ⅱ组 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区别 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NAC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较托烷司琼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满意,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麻药镇痛效果和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成两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与肌肉注射哌替啶(度冷丁)组的镇痛效果,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出血,生命体征等情况.结果术后用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肌注度冷丁),镇痛组产妇在术后8h、24h、48h的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肠排气时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注入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镇痛效果及术后对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2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163例,实验组剖宫产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给药,对照组术后即拔除硬膜外导管,按传统方法根据产妇的疼痛情况使用镇痛剂止痛。结果:(1)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比较,实验组优于观察组;(2)实验组平均镇痛维持时间为68h,对照组为3.5h;(3)术后24h产妇例数及母乳喂养次数实验组明显多于观察组。结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明显减轻剖宫产后产妇疼痛感,且镇痛时间长,促进产妇24h内乳汁的分泌,早开奶,提早开始母乳,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11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方法镇痛.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进行镇痛,将两组患者术后6h、12h及24h的VAS评分及术前、术后1d的SF-36量表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6h、12h及24h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各项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显著改善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状况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适合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方案.方法 360例孕妇需剖宫产者分为静脉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吗啡组、芬太尼组),每组120例.静脉镇痛组(Ⅰ组):芬太尼0.8mg 氟哌利多2.5mg 生理盐水(NS)至100ml,2ml/h;硬膜外镇痛组(芬太尼组)(Ⅱ组):芬太尼0.8mg 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 NS至100ml,2ml/h;硬膜外镇痛组(吗啡组)(Ⅲ组):吗啡6mg 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 盐酸异丙嗪12.5mg NS至60nd,1ml/h,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腔给饱和量(吗啡1.5mg 盐酸异丙嗪5mg NS至10ml,根据产妇情况一次注入7~10ml).结果 各组镇痛效果差异明显,硬膜外镇痛吗啡组>硬膜外镇痛芬太尼组>静脉镇痛组,副作用发生率Ⅰ组稍高于Ⅱ组,Ⅱ组稍高于Ⅲ组(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Ⅲ组稍大于Ⅰ、Ⅱ组(P>0.05),锥体外系发生率Ⅰ组大于Ⅱ、Ⅲ组(P<0.05).结论 硬膜外吗啡镇痛组效果优良,副作用发生率低,易被产妇接受,适宜剖宫产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杨皎 《海南医学》2010,21(10):44-45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评价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患者200例,ASAI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B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镇痛组)和A组(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镇痛组)。两组患者术毕安置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药物为:A组0.3%氯普鲁卡因+芬太尼2.5μg/ml,B组为0.15%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芬太尼2.5μg/ml。选择LCP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4ml/h,病人自控剂量每次2ml)进行。记录镇痛开始后4h、8h、16h、24h及48h后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48h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综合镇痛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术后镇痛中取得满意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贾峰  彭正霞 《中外医疗》2012,31(9):80-80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为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2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产妇按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观察组关腹时予以静脉单次注入氢溴酸高乌甲素8mg,随后行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毕直接行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记录两组术后2、4、8、12及24h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8、12及24 h产妇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时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恢复性治疗静脉滴注缩宫素时,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0%(27/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术后在曲马多硬膜外镇痛的基础上,术毕预先静脉单次注入8 mg氢溴酸高乌甲素在减轻术后切口疼痛的同时,能很好地解决术后静滴缩宫素带来的宫缩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