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咽鼓管解剖参数的测量与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咽鼓管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参数。方法对61具(122侧)成人尸体的咽鼓管(31具纵切,30具横切)进行解剖,分别对咽鼓管咽口、峡部、鼓室口及咽鼓管各段的长度进行了解剖学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获得咽鼓管的各项解剖参数。结论咽鼓管的各项解剖参数的测量有助于咽鼓管置管术的临床操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临床中,咽鼓管导管吹张法的操作表述为:选用适当大小的导管,前端弯曲部指向下方,插入前鼻孔,然后从总鼻道沿鼻腔底部缓缓送入鼻咽部。当导管前端抵达鼻咽后壁时,将导管轻轻向受检侧旋转90°,再向外缓缓退出少许,导管前端即越过咽鼓管圆枕,落入咽鼓管咽口处。此时再将导管向受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咽鼓管上隐窝(STR)对咽鼓管骨部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30耳)成人尸头标本和40耳成人颞骨干标本进行了临床解剖学研究,内容包括STR的解剖界限和大小、STR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STR的临床定位以及咽鼓管骨部的四壁结构等。结果:STR顶壁前后径为(5.28±0.64)mm、内外径为(5.73±0.57)mm、STR顶壁厚为(0.65±0.05)mm。通过STR的准确定位,采用经颅中窝直接开放STR的方法来实施咽鼓管骨部手术是可行的,且无需暴露以锤砧关节为主要内容的上鼓室,故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手术程序简单化、难度降低及听骨链损伤机会明显减少等优点。此外,STR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提示可经STR内壁行膝状神经节及其附近神经根减压。结论:STR对经颅中窝咽鼓管骨部手术和面神经减压手术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区的解剖结构特点,为经鼻内镜下咽鼓管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干燥颅骨标本30例,对头颈部标本进行大体解剖,以正中矢状位为基点锯开,采用不同度数(0°、30°、60°)鼻内镜分别观察咽鼓管区结构,以游标卡尺(精确度0. 02 mm)、量角器、弯角规等分别对咽鼓管咽口、咽鼓管鼓室口、咽鼓管峡部及咽鼓管各段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系统测定成人干燥颅骨标本咽鼓管区域结构,分析相关参数,发现各标本大体解剖结构基本一致,咽鼓管及鼓室相连组成棒槌样结构,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侧壁,咽鼓管区与颞下窝及咽旁间隙相毗邻,位置较深,咽鼓管区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鼻内镜下经鼻丘路径额窦开放手术可充分暴露咽鼓管区,不同度数鼻内镜下鼻咽结构镜像存在差异,视野范围不同。结论准确辨认咽鼓管区及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获得相关解剖学参数,有助于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提高手术的彻底性,避免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输精管精索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输精管结扎术、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30具成人男性尸体对输精管精索部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输精管精索部位于精索后方,睾丸动脉位于中央,静脉位于最前方,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位于输精管精索部外侧。输精管精索部长左侧7.6±2.9(50~11.3)cm;右侧7.3±3.2(5.2~11.0)cm。其内径左、右侧均为0.6±0.1(0.4~0.8)mm。经统计学处理(P>0.05)左右侧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输精管结扎术、吻合术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输精管外侧的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输精管精索部管径小、壁厚、吻合成功率高。因管径小、术后不宜安放支架,以免术后引起管腔阻塞。  相似文献   

6.
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20个成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标本上,对40侧颞骨岩部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发现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间有恒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表面标志定位内剖结构,并提出了颞骨岩部水平段颈内动脉和耳蜗定位第三角,对指导临床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明确枕骨基底部低密度影的形成机理及其与舌下神经管的关系。方法:采用40侧矢状切正常成人颅的横切面标本和84例在门诊行颅底扫描者的正常CT片。结果:枕骨基底部骨松质发育不良区及其影像表现以椭圆形为常见。在骨标本上测得骨松质发育不良区长9.5±2.9mm,宽6.4±3.1mm,高5.4±1.8mm。指出了在CT图像上区分枕骨基底部发育不良影和舌下神经管影的方法。结论:枕骨基底部低密度影系枕骨基底部骨松质局部发育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9.
咽鼓管区是位于鼻咽侧壁上的咽鼓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总称。鼻咽部(region of nasopharynx)位于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下方,前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向下与口咽相续。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or eustachian tube)及其毗邻是鼻咽侧壁上的重要结构。鼻咽部与颞下窝及咽旁间隙相毗邻,位置较深,结构复杂,有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穿行此区。鼻咽部病变常侵犯邻近区域,对该区域内解剖结构进行详细观测,有助于提高鼻咽部病变的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鼻咽侧壁的咽鼓管区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豌豆骨移位代月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15只成年上肢标本和57套腕骨标本上观察了豌豆骨的形态和血供。豌豆骨的骨内、外血管网发达,吻合丰富,有3~5支营养血管。以尺侧腕屈肌腱为蒂进行移位代替月骨,血供有保证。豌豆骨的纵径刚好与月骨的横径相近,故将纵置的豌豆骨改为横置方位:适当保留豌豆骨周围部分软组织,可以填补月骨空间,又能保存骨周围血管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椎动脉寰椎部的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头标本,解剖观察椎动脉寰椎部的形态结构,测量椎动脉寰椎部及其毗邻结构.结果:椎动脉寰椎部可分为寰枕段及寰枢椎段2部分;椎动脉寰椎部有恒定而连续的4个血管襻;周围有丰富的椎旁静脉丛,第2颈椎神经前根恒定地紧贴于椎动脉寰椎部寰枕段背侧.结论:对椎动脉寰椎部的解剖及其毗邻结构的研究,对于远外侧手术入路中避免椎动脉的损伤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骨间前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
颞骨岩部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为经颞骨前岩部(petrous bone,PB)的颅底手术入路中,判断耳蜗位置和岩尖切除范围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2个成人头颅标本上,观测岩内面神经(facial nerve,FN)、耳蜗、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等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 耳蜗位于膝状神经节(geniculate ganglion,GG)的前下方和岩内ICA膝部的后上方,耳蜗覆盖到ICA膝部的上方。提出以棘孔和GG连线的中点、GG、内耳门内侧缘形成的三角定位耳蜗。ICA水平段与ICA膝部和内耳门内侧缘连线的夹角为67.1±4.3°,耳蜗基底圈至ICA膝部的距离为0.302±0.016cm。结论 在耳前-颞下窝斜坡手术入路中,在中颅底,过ICA膝部做与ICA水平段成67.1±4.3°的夹角,在这个夹角内切除岩尖骨质,不会损伤耳蜗。从前向后切除岩尖骨质时,ICA膝部后方的骨质切除不要超过为0.302±0.016cm,否则会损伤耳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为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及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固定的成人尸体上颌动脉翼腭部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上颌动脉翼腭部的走行,上颌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的毗邻关系变化。结果:上颌动脉翼腭部总长为(14.23±2.11)mm,外径为(2.64±0.52)mm,上颌动脉翼腭部分为4种类型“:Y”型23.3%、中间型33.3%“、T”型26.7%“、M”型16.7%。结论:新分型法对临床开展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第一骨间背侧肌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观察了30只成人手标本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该肌为三角形双羽状肌,有桡、尺两个头,分别起于第一、二掌骨,主要止于食指近节指骨底外侧结节.桡侧头约占总肌量的2/3,该肌的主要作用是使食指外展和稳定食指的掌指关节.营养该肌的动脉从背、掌两面入肌,支数及外径均以背侧入肌者占优势,主要从第一掌背动脉和桡动脉末端直接分支供养。该肌用作转移肌瓣供体是不可取的,如利用巳丧失支配神经的废用肌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18.
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替代月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0侧上肢标本解剖观测腕部血管的构成、走行、分支和腕骨的血供;对100侧腕头状骨和月骨的外径、关节面的弧高、弧长,进行对比观测,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头状骨和月骨的外径和关节面的弧高、弧长极其相近;头状骨血供以背侧为主,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通过腕背动脉网可供给其充足的血运。结论:可以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为蒂设计头状骨移位替代月骨,术式符合腕关节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传导,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颈部动脉疾患的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已经部分替代动脉造影[1]。然而,目前国内有关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颈总动脉分叉部超声分析和解剖标本观测,旨在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解剖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自2002年9月至2004年2月  相似文献   

20.
掌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为掌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6侧(男4,女12)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上,对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及其分支、掌浅弓、尺神经和尺动脉在腕掌部的位置和走行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发现手掌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的连线上,掌浅弓与屈肌支持带下缘之间存在一个能避开重要结构进入腕管的安全区域,设计了掌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临床应用52例,效果满意。结论:掌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