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n=150),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139),两组均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和血生化检查.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cy水平的测定,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血Hcy水平明显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明显增多(P(0.01),同时高Hcy血症患者比正常Hcy血症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P(0.01)。结论高Hcy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脑梗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病组(84例)和正常对照组(80例),检验其血中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早期防治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319例脑梗死病人作为试验组和3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对两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事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年龄、Cys-C水平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Cys-C、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斑块组平均年龄、吸烟人数及Cys-C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吸烟、Cys-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戒烟、控制Cys-C水平可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进一步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蒋琰  刘如石  李原  邱义兰  邱果  李桑  谌芳  吴意 《重庆医学》2015,(9):1193-119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高血压患者393例,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A组单纯性高血压(89例)、B组高血压肾病Ⅰ~Ⅱ期(194例)、C组高血压肾病Ⅲ~Ⅴ期(11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213例),检测血清CysC、Hcy、肌酐(Cr)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CysC、Hcy和Cr含量随着高血压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A组CysC、Cr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 Hcy含量和B、C组CysC、Cr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组CysC、Hcy、Cr的 AUC分别为0.897、0.934、0.983,C组分别为0.995、0.992、1.000。B组的CysC、Hcy、Cr阳性率分别为69.59%、64.43%、4.12%,血清Cr+ Hcy、Cr+CysC、Hcy+CysC、Cr+ Hcy+CysC联合检出率分别为65.46%、69.59%、89.18%、90.21%;C组CysC、Hcy、Cr的阳性率分别为98.18%、95.45%、95.45%,血清Cr+ Hcy、Cr+CysC、Hcy+CysC、Cr+ Hcy+CysC联合检出率分别为100.00%、98.18%、100.00%、100.00%。结论 CysC、Hcy、Cr均可作为诊断高血压肾病的生物标志物;CysC和 Hcy联合检测高血压肾病Ⅰ~Ⅱ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诊断早期高血压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正常组53例和颈动脉斑块组128例,检测两组患者Cys-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结果: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血清Cys-C、hs-CRP、MONO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清Cys-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海荣  蔡毅  余丹  车杰敏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658-1658,1665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182例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112例,依据临床、CT或MRI检查确诊.对照组50例,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查,比较分析3组间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者显著多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36±0.24)mg/L和(1.03±0.13)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G、TC、LDL-C、HDL-C、FPG、Hey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水平与TC、TG、HDL-C、LDL-C、FPG均无相关性(r=0.076、-0.158、-0.040、0.012、-0.176,P均>0.05),而与血He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1、0.819,P均<0.01)。结论高Cys C血症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血Hey呈正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査有无粥样斑块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HCY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CY以及CysC是脑梗死患者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与CysC水平密切相关,且与患者的HCY水平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6年7月~2009年2月住院的1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10例正常孕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的检测.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检测结果 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检测对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预测妊高征的发生以及判断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EH患者为EH组,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单纯EH组(n=40)与EH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n=42),选取血压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测EH组与正常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强度。结果:EH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斑块回声强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越严重,斑块面积越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越高(P<0.05);单纯EH组的颈动脉斑块大于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内-中膜厚度小于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EH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于血压正常者,且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30例EH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血浆Lp-PLA2水平,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130例EH患者中伴发CAS者75例,其中无斑块18例,稳定斑块32例,不稳定斑块25例。结果 EH伴发CAS者的Lp-PLA2中位数水平为(98~589)ng/ml,平均258 ng/ml,明显高于单纯EH者[102(59~195)ng/ml]和健康对照组[68(10~153)ng/ml],P<0.01;血浆Lp-PLA2诊断EH伴发CAS的ROC曲线AUC为0.971,当以177.5 ng/ml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5.3%(64/75)、97.1%(102/105)、95.5%(64/67)、90.3%(102/113)、92.2%(166/180)。EH伴发CAS患者中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Lp-PLA2水平分别平均为169 ng/ml、249 ng/ml、372 n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PLA2检测对EH患者早期CAS有预测意义,为CAS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60例纳入观察组,并将单纯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分别纳入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作为对照,检测并分析三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U-MA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U-MA正常组与U-MA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分析U-MA与IM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①观察组U-MA水平、U-MA异常比例、IMT厚度、斑块阳性例数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或糖尿病组(P<0.05)。②U-MA异常组IMT厚度显著高于U-MA正常组患者,并且该组患者视网膜病变(DR)、心血管疾病(CVD)、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U-MA正常组(P<0.05)。③U-MA与IMT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β=0.75,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U-MA异常的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较高,且U-MA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防治DR、DN、CVD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粥样斑块,并探测颈动脉血流频谱,计算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baPWV。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B1组baPWV(1400 cm/s和B2组≤1400 cm/s,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B1、B2组baPWV、C IMT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1组C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Crous-s)、斑块面积(plaques area)、PI、R I,均明显高于B2组和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CIMT与baPWV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可导致大动脉的弹性降低,促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baPWV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林苗  黄旭梅  林斌 《浙江医学》2003,25(7):403-404,409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方法 监测CAS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 (I组 )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 (Ⅱ组 )患者和颈动脉正常 (CAN)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 (24hMSP)、白天平均收缩压 (dMSP)、夜间平均收缩压 (nMSP)、24h平均舒张压 (24hMDP)、白天平均舒张压 (dMDP)、夜间平均舒张压 (nMDP)。 结果 CAS组及Ⅱ组的24hMSP、dMSP、nMSP均高于CAN组 (均P<0.05) ;Ⅰ组nMSP、dMDP、nMDP高于CAN组 (P<0.05) ;CAS组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AN组 (均P<0.01) ,而舒张压的各项测值与CAN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结论 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造成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 ,单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即可导致动脉内膜的增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236例病例组患者中,183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7.54%;260例对照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发生率为23.07%,缺血性脑卒中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性质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了解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干预研究。方法对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有斑块者随机分成降压、降压 降脂两组,6个月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结果(1)高血压合并症越多,斑块检出率越高,斑块严重程度分级越高;(2)6个月后降压 降脂组较单纯降压组颈动脉斑块有明显回退(P<0.05)。结论(1)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反映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2)他汀类降脂药对稳定、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ey),胱抑素(CysC)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集的脑梗死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清Hey及CysC检查。结果①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68.42%;②颈动脉硬化组各指标均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0.05);③将检出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按其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可分为软斑块组、硬斑块组、混合性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性斑块组Hey高于硬斑块组(P〈0.05);采用半定量法将患者按斑块严重程度分组,结果发现,随着病变程度加重,患者血清Hcy及CysC浓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两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5C(P〈0.05)。结论Hey及CysC在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的诊断及病情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