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的显著上升,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技术的快速发展,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RI不仅能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部位、范围,还能提供脑组织扩散、灌注、生化、代谢等方面的信息,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进入到形态、功能与代谢的全面评价阶段。本文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RI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由于脑动脉、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早期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脑血管的狭窄及供血情况,通过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等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对提高脑卒中整体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无创、无辐射、检查准确率高,是颅脑血管检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本文通过与其他颅脑血管的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探讨TCCS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主要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1].当前临床对时间窗治疗效果没有明确定论[2],可逆性缺血半暗带存在为溶栓治疗前提,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弥散及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探讨弥散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S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MSCT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将灌注异常区域与对照区域参数进行比较,分析MS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诊断不同梗死区域的符合率。结果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和对照区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F、MT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81.82%,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86.36%,两者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单一的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缺血的部位及范围,判定缺血半暗带,判断血管有无狭窄,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一直都是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更多的影像技术不断应用于AIS的早期诊断与评估。多模态CT成像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排除出血、确定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识别是否存在可挽救组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则能进一步提供脑血管血流速度和持续栓塞的实时评估;而多模式磁共振成像检查则将脑形态学与功能学完美结合,除能早期确定再灌注患者外,更在明确脑卒中病因及预测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影像技术相辅相成,从而为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治疗等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引起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率增高.因此,早期诊断和预测神经功能恶化,并给予相应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我科近3年收治的3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进行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阐述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方式和步骤,介绍影像学的检查方式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分型。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确定有无房颤,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房颤组及非房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通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所见,总结该病的X 线、CT与ECT的诊断标准.方法 分析78例临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早期、中期及治疗后的X线、CT与CET扫描的全部影像资料. 结果 通过观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的影像均有一定特征性征象.结论 X线、CT与ECT等影像检查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靠诊断依据,并对病情观察与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影像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研究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及再灌注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国内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方法及其优劣进行综述,并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临床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高复发率,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易损斑块,对于急性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超声、CT、MRI、脑血管造影等方面对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多,除了颈部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传统影像技术外,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分子影像学也逐渐应用到临床。分子影像学依靠不同的显像剂,从分子水平对斑块进行监测,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应用于缺血性脑卒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方便收集自2013年7月—2016年3月在该院所接受治疗的2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检查,记录和比较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灶侧和健侧的显像参数,评估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图像数据发现:①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脑血流灌注显像的阴性检出率89.16%,MRI的阴性检出率为88.18%,均高于CT的66.01%。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及MRI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检出阴性的NIHSS评分为0.631,MRI的的检出阴性的NIHSS评分为0.470,均低于CT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应用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15.
刘恋  林昆  刘忆  江琳 《疑难病杂志》2010,9(5):334-336
目的探索计算机辅助诊断对脑梗死进行早期临床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型脑梗死69例,非进展型脑梗死131例,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脑梗死进行相关分析,并用交互验证法进行验证。结果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脑梗死类型、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部位总数、WBC升高、TIA史、低血钙、入院时高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共8个进展型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分别建立进展型和非进展型脑梗死的判别式,交互验证法对脑梗死分型的正确判别率平均为81.5%。结论脑梗死分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进展型脑梗死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及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青年脑梗死的一些主要的传统病因及危险因素被取代,新的危险因素被发掘肯定,并进一步从分子基因水平得到分析,具有更多样化的特点。探讨其病因及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及早判断病情和及时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降低青年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在此,就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讨论、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人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的调查,为缺血性中风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长期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研究,共收集14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量表,按住院后1d、10d,出院后1个月、3个月,共4个时点进行信息采集,结合病例的基线资料,观察各证候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痰证、风证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主要的证候;进入恢复期后,则以气虚证、血瘀证为其主要证候。结论:提示临床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要分期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有目的的进行施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8.
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早期有较高的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在过去几年,关于卒中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使人们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早期运用抗血小板治疗有了新的认识,2019年BMJ指南已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方案用于治疗急性期高危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但双抗的使用指征仍存在争议,尚未在真实世界中更广泛的人群中获得验证。本文结合相关临床指南,分析了近几年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并借助真实世界证据,探讨目前推荐的双抗治疗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的依从性和获益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64层螺旋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检查,并分析灌注参数。结果CT平扫与CTPI显示脑缺血性改变阳性率分别为52.77%、97.22%,且CTPI显示病灶较常规CT平扫扩大,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对半暗带判定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对人类生存带来极大威胁,目前可依赖磁共振平扫、磁共振弥散成像等手段辅助该病的诊疗。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诊断往往较为困难。而磁敏感加权成像可以缩小许多神经疾病的诊断范围,有助于明确诊断,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对该技术认识的逐渐加深,它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颅内钙化与出血的鉴别、脑外伤患者的评价和脑肿瘤的定性和分级等。磁敏感加权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利用组织间的敏感性差异并通过相位图像检测它们的差异,对顺磁效应相对敏感,主要通过评价和评估不同组织的磁化率来获得图像。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是其序列基础,具有高分辨率、高敏感性的优点。磁敏感血管征是与责任血管闭塞的部分相对应的一种低信号影,主要与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在责任血管形成的新鲜血栓明显增高有关,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上的一种主要征象,人们对这一征象的认识也更加深刻。由于敏感性加权成像在神经病学中有多种应用,尤其对脑卒中患者的诊治更有价值,应纳入常规检查方案。本文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原理就其在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脑微出血的评估作用、动脉血栓、病因及预后的评估作用、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作用、侧支循环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