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肥胖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的干预,观察血压达标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进一步动态分析血浆胰岛素水平对降压治疗的影响.方法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分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组(A组),和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达标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 (1)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血压下降值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吡格列酮组在改善IR的同时,血压也有明显的下降,血压的降低与2hIns水平的降低正相关.结论 联用吡格列酮降压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及降压达标率均显著提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吡格列酮组和常规降压组血压的降低与2h胰岛素水平的降低正相关,说明改善了IR这一主要的升压途径后,高血压得到明显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加生活方式干预对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初治代谢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TLC组)17例和生活方式干预加吡格列酮治疗组(PIO组)19例.TLC组治疗采用改善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方法,PIO组除上述非药物治疗方法外,口服吡格列酮,连续服药观察30 d.观察血压、腹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胰岛素、胰岛索敏感性指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闻比较PIO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胰岛素均显著低于TLC组(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显著高TLC组(P<0.05).结论:以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吡格列酮治疗代谢综合征可改善多种代谢异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无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无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60例,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吡格列酮组给予依那普利和吡格列酮治疗,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水平。结果吡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LVMI、血清TNF-α、IL-1β、IL-6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MI、血清TNF-α、IL-1β、IL-6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通过抗炎作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林坚  李填新 《海南医学》2006,17(3):48-4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糖代谢异常的疗效.方法于2003年4月~2005年4月对汕头市金平区第一中医医院30例年龄在30~59岁的初诊糖代谢异常(6.1mmol/L<FPG<7.0mmol/L和(或)7.8mmol/L<2hPG<1.1mmol/L)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以上最低基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mg/d,或二甲双胍500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血压、心率、体重指数、血脂变化不明显.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糖代谢异常疗效可靠,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对血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无胰岛素抵抗(IR)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LVH)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入选无IR的高血压病伴LVH患者60例,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吡格列酮组给予依那普利和吡格列酮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血清BNP水平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LVMI、血清BNP均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LVMI、血清BNP下降明显(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逆转高血压病LVH,并降低血清BNP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吡格列酮对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外周胰岛素敏感度(SI)、血脂、体质指数(BMI)等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收规范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吡格列酮,随访观察半年。结果①两组降压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血脂、BMI均下降,SI升高,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吡格列酮可引起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脂、BMI下降,并增加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因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的治疗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体重指数和血压的影响。方法:64例EH伴IGT患者分组进行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照组)和依那普利降压加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体重指数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IGT、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体重指数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但治疗组收缩压降压幅度较对照组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较好地用于EH伴IGT患者的干预治疗,有利于提高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伴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ic,M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伴IGT的MS患者采用吡格列酮45mg/d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度检测指数(quantitative insulin sensitivity check index,QUICKI);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和硝酸甘油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induced vasodilation,NI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改变.结果:治疗后FMD明显改善(P<0.01),QUICKI指数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1),GSH轻度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IGT的MS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祛浊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8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30mg,1次/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组50例,同时加服清热祛浊胶囊。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且其下降或升高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方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治疗;B组(干预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口服,连服24周。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压(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FPG、2HPG、FINS、HbAlc、BP、TG、hsC-RP及HOMA-IR均下降,HDL-C升高,B组下降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吡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脂代谢,减轻IR和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对果糖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 用高果糖饮食饲养SD大鼠构建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成模后大鼠继续用高果糖饮食喂养,并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吡格列酮组,非诺贝特加吡格列酮组,分别加用相应药物干预4周.比较干预后组间大鼠心脏肥厚指数及心肌结构上的差异.结果 高果糖饮食可成功诱导具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该大鼠模型心肌肥厚指数较对照组大鼠增加[(3.93±0.26)vs(3.12±0.24)mg/g,P<0.01)],心肌细胞肥大,结构紊乱.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非诺贝特组、吡格列酮组及非诺贝特加吡格列酮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数均降低[(3.61±0.28)vs(3.93±0.26)mg/g,P<0.05; (3.53±0.21)vs(3.93±0.26)mg/g,P<0.01;(3.30±0.18)vs(3.93±0.26)mg/g,P<0.01],心肌结构有所改善;与非诺贝特组大鼠比较,非诺贝特加吡格列酮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数进一步降低[(3.30±0.18)vs(3.61±0.28)mg/g,P<0.01],心肌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干预均可抑制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肌的病理性重构,合用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和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3月诊治高胰岛素血症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共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2组均治疗4个月,比较2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睾酮、促卵泡激素、排卵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接受治疗后2组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睾酮、促卵泡激素及排卵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睾酮、促卵泡激素、排卵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罗米芬、吡格列酮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均有恢复排卵、促进月经正常的作用,但吡格列酮较克罗米芬更能有效地降低胰岛素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小,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顽固性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10mg,tid、卡托普利片25mg,tid、氢氯噻嗪25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15mg,qd.两组均治疗3个月,每个月随访2次,于治疗前后观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OMA-I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降较明显(P<0.05).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可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等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测定其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ADP)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PAI-1、hs 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HbAlC及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单纯性肥胖伴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糖耐量正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3例单纯性肥胖伴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糖耐量正常的患者分成罗格列酮治疗组和降压、降脂药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对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降压、降脂作用,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而降压药、降脂药治疗组虽然血压、三酰甘油有明显下降,但BMI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加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这类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压的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观察了用吡格列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后患者血压的变化,以了解吡格列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1.2方法观察组口服依那普利10 mg/d、吡格列酮5 mg/d治疗,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10 mg/d治疗。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糖、甘油三脂(TG)、体重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2例糖负荷后血浆胰岛素增高(其中4例同时存在空腹胰岛素增高)伴高血压(≥140/90mmHg)、肥胖(BMI〉25)、脂代谢异常(TG〉1.70mmol/L)患者加用罗格列酮4mg/d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压、血糖、TG、BMI、hsC-RP、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4周血压即有明显下降;治疗12周前后对比收缩压、舒张压、TG、BMI、口服糖耐量试验120min(OGTT 120 min)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OGTT 120 min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①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可能表现有糖后胰岛素水平异常增高;②罗格列酮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压、调节血脂、降低hsC-RP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确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使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腰围(WC)、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HOMA-IR、FBG、TG、LDL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对代谢综合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取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清RB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Ins)、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再将60例T2DM并发冠心病患者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吡格列酮治疗组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测定上述指标。结果①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RBP4水平增高(P〈0.01);吡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RBP4无差异(P〉0.05)。②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P〈0.01),TNpa、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IR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20.
张旗来  金丽娟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59-1160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肥胖的降压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肥胖的61例患者(糖尿病患者除外)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在原来降压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艾丁)15mg,每天1次;另一组为对照组继续原降压方案治疗。结果4周后治疗组血压的变化为收缩压治疗前(154.17±10.66)mm-Hg,治疗后(144.65±9.42)mmHg;舒张压治疗前(99.69±7.83)mmHg,治疗后(89.26±7.47)mmHg。对照组血压的变化为收缩压治疗前(155.78±9.86)mmHg,治疗后(153.26±10.71)mmHg;舒张压治疗前(99.39±6.7)mmHg,治疗后(95.39±7.66)mmHg。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肥胖者有一定的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