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1994年-2004年113倒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中非典型胸痛度无胸病症状者41例(36.28%);出现并发痘音86例(76,11%);有伴发症者102例(90.27%);行溶栓治疗51例(45.13%);死亡37例(32,74%)。结论相当部分老年人AMI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无诱因,并发症度伴发症多且溶拴率低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3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我院1991~1999年争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385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观察发病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证实的患者,其中男252例,女133例,平均年龄61.2岁。1.2 治疗方法 住院患者入院后按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卧床3~7d,口服阿司匹林、调血脂药、ACEI、β-受体阻断剂,皮下注射肝素,静脉滴注硝酸甘油3~7d和含镁极化液7d。1周内每天做心电图2次,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病例使用尿激酶溶栓,出院前做超声心动图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用统计学χ2检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36.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0.0%),P〈0.01。老年组无痛性AMI、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或0.05)。结论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见,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AMI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预后亦良,现将老年人AMI4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纪桂兰 《吉林医学》2011,32(16):3367-3368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措施。在疾病发作4 h内溶栓可缩小梗死面积,而且溶栓时间越早,梗死面积缩小越显著,特别是在2 h内溶栓更佳。为此,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死前溶栓的结果。结果:再通率达70%,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临床疗效提高,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结果 84例AMI总再通率为78.57%,其中发病1~6h、6~12h、〉12~24h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8.33%、57.14%、20%,各时段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状动脉再通率越高,可显著降低AMI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是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9.
老年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易发生脑心综合征 ,继发急性心肌梗死 ,易使病情进一步复杂 ,使病死率增高 ,为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对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5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6 0~ 83岁 ,平均 71.5岁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颈CT、MRI证实。 5例患者均为急性发病 ,2d内就诊。病前均无明显的心脏疾患 ,其中脑叶大面积梗死 2例 ,基底节区梗死 2例 ,脑干梗死 1例。继发急性心肌梗死下壁 3例 ,前间壁 1例 ,广泛…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常因症状及心电图不典型或在原有慢性病基础上发生而易误诊。现将入院时误诊的老年性心肌梗死 18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8例中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6 0~ 85岁 ,平均 76岁。有冠心病心绞痛 5例 ,高血压 3例 ,糖尿病 3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 2例 ,高脂血症 3例 ,胆石症慢性胆囊炎 2例。其中下壁心梗 3例 ,前间壁心梗 3例 ,正后壁心梗 4例 ,前壁心梗 3例 ,心内膜下心梗5例。误诊时间 2小时~ 2天。误诊为急性心衰 4例 ,冠心病心绞痛 4例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1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 2例 ,频发性室性早博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溶栓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测定AMI组58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HRV时域6项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AMI组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平均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平均R-R间期标准差的标准差(SDS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低于对照组,AMI溶栓治疗后再通组其SD,SDSD,SDNN高于溶栓未通组。结论:AMI患者HRV降低,溶栓治疗可提高HRV,从而减少致命性心率失学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尚宇 《中国现代医生》2014,(18):122-124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动脉溶通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未溶通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溶栓治疗的临床因素。结果结合动脉溶通研究组患者和未成功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情况来看,年龄、溶栓就诊时间、心肌梗死部位是对溶通率影响较大的三个共通因素。结论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溶栓治疗要积极把握年龄、溶栓就诊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等显著影响因素,做好临床科学决策,把握时机,积极治疗,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汉儒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18-14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168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溶栓再通组108例,传统治疗组60例,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2组患者起病后1~2周HRV。结果溶栓再通组SDNN、SDANN、rMSSD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或<0.01)。结论溶栓治疗能提高AMI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AMI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性别差异。方法依据121例AMI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男性、女性的溶栓效果、溶栓适应证相关条件及溶栓获益。结果与男性血管再通率(52.6%)比较,女性血管再通率(75.0%)较高(P<0.05),再闭塞率和4周病死率稍低(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女性优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溶栓适应证的范围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及对愈后的影响。方法70 例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及非溶栓组,测定其溶栓前后的QTd,并与非溶栓组QTd比较。结果AMI溶栓前溶栓组(84.22±12.17)ms与非溶栓组(83.16±11.46)ms,QTI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再通后,QTd明显减少。溶栓未通组及非溶栓组(49.48±7.35)ms,(49.95±9.20)ms,显著高于溶栓再通组(40.88±7.18)ms,(p<0.05)。室性心动过速(VT), 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93.82±8 59)ms的QTd明显长于无VT,VF及非猝死者(78.99±9.97)ms,(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再通后,随心肌缺血改善,QTd明显减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王加军 《吉林医学》2011,32(15):2954-2955
目的:探讨临床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30 d后,采用常规剂量的对照组心肌再梗死1例,心源性死亡2例,卒中2例,心力衰竭2例,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6.8%;大剂量组出现心源性死亡1例,卒中1例,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氨本科和血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在溶栓前短期内应用,可使心肌梗死后心肌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卒中等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余经桢  郭道安  林悦青 《海南医学》2004,15(8):71-71,76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将35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老年组15例,非老年组20例,两组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包括75岁以上患者),只要没有禁忌症,仍可给予溶栓治疗,为抢救老年患者的生命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52-105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促发因素、疗效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住院的2005年1月到2008年12月18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资料分析。对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89例)与非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97例)的发病时状态,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有无不同。结果与B组比较,A组发病年龄早,安静状态下起病多,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病变部位较弥散,血甘油三酯高,严重并发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高,溶栓治疗再灌注率低,死亡率高。P〈0.01及0.05;其促发因素集中在过度饮食、失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及停用药物。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早,起病不典型,病变部位多,常呈无痛型,严重心脏并发症多,溶栓疗法再灌注率低,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