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3H—TdR 掺入法,对感染了杜氏利什曼原虫中国株的DBA/1 小鼠的脾细胞在有丝分裂原诱导下的淋转反应进行了观察。受染小鼠脾细胞对 Con-A、LPS和PHA的淋转反应明显受抑,去除其中尼龙丝柱粘附细胞后,淋转反应恢复正常;此粘附细胞亦可抑制正常DBA/1小鼠脾细胞对上述有丝分裂原的淋转反应。消炎痛可部分解除此粘附细胞对淋转的抑制,说明受染小鼠淋转反应低下系此粘附细胞抑制所致,其抑制功能可能与前列腺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观察了8株近交小鼠及1株远交小鼠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急性感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15、C_(57)BL及SMMC/C×615三株小鼠在每鼠腹腔接种利杜体3×10~6、9×10~6及2×10~7后均可达到全部或接近全部感染成功,而且感染度也较高,接种量加大感染度亦加重,属于敏感株小鼠。其余6株小鼠则不易感染成功(SMMC/B、SMMC/C、ICR/JCI及昆明株)或仅有低度的感染(SMMC/A、SMMC/D),故属于不敏感株小鼠。鼠株对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敏感性似与宿主的基因控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采用重组γ-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诱导巨噬细胞的活化,观察其对杜氏什曼原虫的杀伤活性。结果,IFN-γ处理巨噬细胞48小时后,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巨噬细胞百分率为34%,每个受染巨噬细胞内利什曼原早无鞭毛体数平均为3.9个;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巨噬细胞,前者为62%,后者平均为6.8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amastin.方法: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载体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amastin.结果:扩增出大小约550 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细胞内利什曼原虫的入侵、生存机制,为研制阻断利什曼原虫与巨噬细胞结合的新型抗利什曼药物以及利什曼病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抗Mac 1单克隆抗体(M1/70和M18/2)和重组的IFN γ,TNF α和IL 3处理巨噬细胞,观察经上述因子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入侵和无鞭毛体在细胞内生存的影响。结果:经M1/70和M18/2单抗处理后巨噬细胞对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易感性明显降低,其原虫感染率和受染巨噬细胞内入侵的原虫数量减低,原虫对巨噬细胞的入侵过程和速度也减慢。M1/70和M18/2两种单抗同时应用,则对原虫入侵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通过对实验中所用的三种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能力的观察发现,重组的IFN γ或TNF α均可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巨噬细胞的杀原虫活性,且上述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对巨噬细胞的活化具有协同增强作用。但重组的IL 3不仅不能激活巨噬细胞而且尚抑制IFN γ对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通过测定活化巨噬细胞内氧化氮产物(NO2)的生成量,观察NO2生成与巨噬细胞对原虫杀伤活性的关系,进一步探索了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胞内原虫的杀伤机制。结论:作用于巨噬细?  相似文献   

6.
经连续培养传代5次后的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人工感染金黄仓鼠,观察不同数量的前鞭毛体及不同接种方法对金黄仓鼠的易感性。材料与方法一、动物:金黄仓鼠,体重5.5g/只,分6组,每组6只,♀♂各半。由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7.
从感染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的仓鼠的肿大趾跖部位,切取病变组织,电镜观察原虫形态。无鞭毛体平均长度3.64μm。表膜分内外两层。膜下微管中心间距55.2nm。膜下微管总数约100~110根。鞭毛袋内藏鞭毛。鞭毛从基体发出。基体后部鞭毛公式为“9×2+O”,前部为“9×2+2”。动基体腊肠状。内腔中有高度弯曲的DNA纤丝。动基体有时与线粒体相连,表明前者具线粒体功能。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利什曼原虫相似。但原虫长度、膜下微管中心间距及膜下微管数有一定区别,可能为利什曼原虫的虫种鉴定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组γ-干扰素(IFN-γ)、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3(IL-3)诱导巨噬细胞的活化,观察其对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杀伤活性。结果,IFN-γ(40000U/L)处理巨噬细胞48小时后,感染社氏利什曼原虫的巨噬细胞百分率为34%,每个受染巨噬细胞内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数平均为3.9个;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巨噬细胞,前者为62%,后者平均为6.8个。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意义。IFN-γ加TNF-α(40000U/L)处理巨噬细胞48小时后,其巨噬细胞受染率仅为16%,而每个受染细胞内平均原虫数目仅1.2个。但IL-3(1/100)单独或与IFN-γ联合均不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杀原虫作用。提示重组的IFN-γ或TNF-α均可激活巨噬细胞,两者联合对巨噬细胞的活化具有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基因的基因分析与同源性。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基因为探针,与不同种株的利什曼原虫进行Southem杂交,确定不同种株的利什曼原虫该基因的变化,并将该基因序列测定后,进行DNA序列数据库检索,分析其同源性,并进行数据库登记。结果:杜氏利什曼原虫不同地域株及婴儿利什曼原虫基因组中均含有该基因,并且无明显定位变化,整个基因在DNA数据库中无完全DNA同源序列,在GenBanK中的序列号为3280。结论:该抗原基因是利什曼原虫保守基因。  相似文献   

10.
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额济纳旗大沙鼠和蜥蜴均自然感染了利什曼原虫;感染原虫的大沙鼠耳组织无溃疡;该原虫虫体比其它利什曼原虫大,对小鼠不致病。但能在黑线仓鼠睾丸的塞氏细胞内繁殖;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是大沙鼠利什曼原虫的主要传播媒介,微小白蛉新疆亚种为蜥蜴利什曼原虫的媒介;未发现当地居民有皮肤利什曼病,提示大沙鼠利什曼原虫对人类无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视网膜的免疫原性,选择DBA/2鼠(MHC为H-2^d)为供体,C57BL/6(MHC为H-2^b)或BALB/C鼠(MHC为H-2^d)为受体,把DBA/2鼠的半个视网膜移植于受体鼠的皮下,2周后检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结果示移植组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和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CTL)均低于阳性对照DBA/2鼠脾细胞组,高于阴性对照假手术组。提示DB  相似文献   

12.
用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又一次对30例黑热病患者作血清循环抗原检测,以研究对疗效考核的价值,其中5例作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血清循环抗原转为阴性反应者一例,由强阳性转为中度阳性及持续呈阳性者各2例,均与患者临床表现及原虫查获情况吻合。另25例经锑剂一疗程后一年左右用本法测检,13例呈阴性,12例呈中度或弱阳性反应。251例正常人及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均呈阴性,无假阳性出现。说明本法特异、敏感,并进一步证实了对黑热病的疗效考核有价值,且方法简易可行,易为病人接受。提示可望取代骨髓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1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比较了4种方法制备的旋毛虫幼虫抗原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旋毛虫纯净幼虫冰冻切片抗原优于完整幼虫抗原、超声粉碎幼虫抗原及膈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用此抗原检测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时,抗体阳性率为100%(13/13),而10份正常大鼠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即可检测到抗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11.11%(1/9),感染后5周抗体阳性率已升到100%(8/8),升高的抗体滴度可一直持续至感染后第15周。此抗原在-20℃至少可保存2.5年而不丧失其活性和特异性。应用滤纸血也可取得满意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用RSV-iRNA对BALB/C鼠致敏注射,以融合细胞计数法检测致敏鼠血清的抗融合活性。试验结果表明:RSV-iRNA致敏鼠血清能抑制由RSV引起的典型细胞融合病变,且这种活性可因吸附血清特异抗体而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DBA/1小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CIA),分析其发病的特点、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变化。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牛Ⅱ型胶原,在DBA/l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100μL,3周后重复注射等量抗原,动态观察小鼠的临床变化,如足爪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评分和体重变化等,对发病关节及小鼠脾脏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从首次免疫后28d开始,胶原免疫组小鼠踝关节开始出现明显红肿,7周左右肿胀达到高峰,小鼠CIA发生率为100%;病理学结果显示,患病关节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软骨和骨骼破坏、滑膜增生等较为典型的变化;脾脏生发中心增多,红髓充血;正常对照组小鼠则无上述表现。结论用牛Ⅱ型胶原,可成功诱导DBA/l小鼠CIA模型,发生率为100%。该模型较充分模拟了人类RA的病变特征,关节炎指数、踝关节和脾脏病理等是评价CIA模型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检测受染小鼠血清中循环抗原以诊断旋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94只受染小鼠血清中的旋毛虫幼虫循环抗原。受染3d后,即有7%的小鼠显示阳性反应,受染30d后,无论受染幼虫数目多寡(50、150及300条幼虫/只),全部受染鼠(100%)均显示阳性反应。给予丙硫苯咪唑治疗后的第1周,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仍为100%,但在治疗后第2、3及4周,则分别降为60%、20%及10%,表明循环抗原的检测对诊断旋毛虫感染及考核药物疗效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酶染色法(IEST)探讨了弓形虫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弓形虫11份家兔和间接荧光抗体(IFAT)与间接血凝(IHA)抗体均阳性的34份人血清,阳性分别为11份和32份,4份阴性兔血清和108份抗体阴性人血清阳性分别为0份和2份,其敏感性为94.10%~100.00%,特异性为98.15%~100.00%.35份其它寄生虫感染者均未有交叉反应。11份阳性血清间隔半个月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其阳性率及几何均数的倒数(GRMT)均无显著性差异。用IEST对健康体检者、不良生育史孕妇和智力低下儿童进行了测定,阳性率分别为8.46%,16.33%和28.26%,结果与IFAT无显著性差异。该法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雷公藤挥发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给药1周后,其可减少脾脏有核细胞数,减少 PFC 和 RFC 数目,抑制脾细胞对 ConA 诱导 T 细胞增殖的反应性,减轻DTH。这说明雷公藤挥发油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采用P388白血病细胞系和DBA小鼠建立P388/DBA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结果 P388细胞腹腔接种DBA小鼠 ,白血病的发病率为 10 0 % ,无自发缓解。P388白血病模型对环磷酰胺 (Cy)敏感 ,有较好的药物剂量 生存时间关系 ,接种细胞数量与Cy剂量间有良好回归关系 ,是研究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理想模型。移植生物试验提示 ,当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数量在 10 1左右时 ,其分布可能局限于肝、脾及股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结论 采用P388白血病细胞系和DBA小鼠可建立P388/DBA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  相似文献   

20.
The fine structures and electron scanning of Leishmania amastigotes and promastigotes isolated from a naturally infected racoon dog (Nytereutes pro- cyonoides Gray)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 were stu- 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Chinese human strain. They were much similar in fine structures in a number of subpellicular microtubules and in the distance between 2 microtubules. We consider that it may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L donovani complex. A kind of multi-vesicular body has been seen in the cytoplasm of amastigotes of both strains but its nature need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