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卡氏肺孢子虫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其所致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常见于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器官移植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肺癌因与卡氏肺孢子虫的感染出现在相同的部位,其与PCP  相似文献   

2.
王磊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16-1618
被人们称为的肺孢子虫是由Chagas和Carinii在20世纪初从感染克氏、路氏锥虫的豚鼠肺组织和大鼠肺组织中发现的,随后Delanog夫妇进一步证实它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并为纪念Carinii而将其命名为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在1952年,Vanek和Jirovec首次从人类肺炎患者尸解的肺组织中分离到该病原体,并将该病命名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fis carinii pneumonia,PCP)。PCP作为一种机会性感染,其发病率在肿瘤化疗患者、器官移植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逐渐上升。本文主要介绍这类病原生物的分类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综合分析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肾移植术后并发PCP者4例。其发病时间均在术后3~6个月内,初始症状均为发热、伴有呼吸困难和干咳。用深部诱导痰法检测病原体,口服联黄甲氧苄啶片治疗,疗程大于2周,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结果:4例患者痰液分析均检测出卡氏肺孢子虫,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胸部CT等检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3~5个月,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复发。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3~6个月),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干咳等临床表现者,应高度怀疑PCP,深部诱导痰检测法是早期诊断PCP的有效手段,尽早治疗是PCP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病人癌周组织中酷似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出现与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癌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治疗和预防的依据。方法肺癌切除标本50例,分别切取肺癌肿块、癌周组织及各组淋巴结,行HE、姬姆萨和改良果氏染色。结果癌周组织中酷似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炎症反应在各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均可检出;其炎症反应的病理特点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非常相似,伴发酷似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肺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大。结论正确区分癌周组织中这种酷似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炎症反应与真正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同时治疗这种炎症反应,提高病人临床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是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严重的和最常见的致死性条件感染性寄生虫病,已成为AIDS病患者的特征性疾病。PCP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缺乏相应的临床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其病死率高达20%~60%。卡氏肺孢子虫能感染包括人和实验动物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国际上已将其生物学分类由原来动物界的原虫定为真菌界的真菌类他剖。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肺部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f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又称间质性浆细胞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感染性疾病,也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代院于2003年收治2例PCP,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又称间质性浆细胞肺炎(interstitial plasmacell pneumonia),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1951年Vanek首次报告,在早产婴儿间质性浆细胞肺炎病例中查见此种卡氏肺孢子虫。由于最近数十年来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化疗,本病较过去为多见,已成为艾滋病患者和其他免疫缺陷者最常见的、严重的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疾病。近10年来,PCP更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肺孢子菌肺病(Pneumccystis)是由卡氏肺孢子虫(也称卡氏肺囊虫)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感染,是一种原虫病。虫体常寄生在肺泡内。成簇粘附在肺泡上皮上,在健康宿主体内不引起症状,而在免疫缺陷的患者、虚弱的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则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即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是艾滋病(AIDS)最常见的严重肺合并症,有时也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容朝晖 《医学综述》1998,4(7):342-344
<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免疫抑制宿主主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发病和预后取决于卡氏肺孢子虫(PC)毒力及宿主防御之间的平衡.近年来,PCP发病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宿主与病原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肺泡微环境的改变在PCP的发病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和影响.1 PCP肺泡微环境的结构改变PCP特征性病理改变表现为肺泡内大量泡沫状渗出物.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PCP模型中,渗出物的量随PC负荷增加而增加.渗出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磷脂、血清蛋白质、粘蛋白、表面活性蛋白.近年,用兔多克  相似文献   

10.
用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法诱导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模型,成功率20%。对PCP模型大鼠(n=6)进行诊断采样,结果:肺病理学检查卡氏肺孢子虫(PC)检出率为100%(6/6)。用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法临床诊断1例早期PC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和肺组织印片的姬姆萨染色,可见PC囊内小体及滋养体。改进的哥氏银染适用于肺组织切片,包囊壁浓染呈黑色,易于识别。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怀疑为PCP患者,应尽早作TBLB和(或)BAL检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1流行病学 吉氏肺孢子虫肺炎由吉氏肺孢子虫引起。该虫属真菌但具有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其微生物的分类亦有改变。卡氏肺孢子虫目前仅感染噬齿动物,而吉氏肺孢子虫则感染人类。PCP则代表肺孢子虫肺炎。吉氏肺孢子虫通常感染年幼儿童。2/3的健康儿童在24岁时,吉氏肺孢子虫抗体阳性。PCP或为隐性感染的激活或为新接触微生物所致。噬齿动物研究和病例集中于免疫抑制病人问的传播是通过卒气传播的。疾病可能新获得或激活引起。  相似文献   

12.
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快速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提供改良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方法:取PCP大鼠模型肺组织印片,分别作姬氏、刘-姬氏复合染色。结果:刘-姬氏复合染色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内有4 ̄8个紫红色囊内小体,囊内部结构鲜明、清晰可辨、背景对比度好。结论:刘-姬氏复合染色法结果清晰、对比性好、特异性强、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3.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因严重威胁肾移植患者的生命,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尤为重要。2000年6月-2002年2月我们共收治病理证实。PCP患者1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例SLE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为31岁,SLE并狼疮肾炎病程分别为4年及12个月。2例患者均表现为干咳、静息时气促、急性发热及进行性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为弥漫性网状阴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F)均发现卡氏肺孢子虫,使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SMZ)治疗后,1例患者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好转,另1例死亡,结论:必须警惕SLE患者出现快速进行性低氧血症及Ⅰ型呼吸衰竭时PCP发生的可能性;SLE并发PCP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PCP易复发,必须给以足够疗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首例术后2年继发PCP的肾移植患者病例,通过作肺灌洗术(BAL)取肺泡灌洗液作细菌培养、PCR、革兰氏染色等辅助检查,确诊为本院首例肾移植术后继发PCP.结果:在全身支持疗法基础上,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治疗,15天后患者肺部感染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提高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部感染的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比例很高。如日本,自1961年发现首例卡氏肺孢子虫患者,至1979年共140例,确诊艾滋病患者80例中,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就有39例。在北美,约有60%的艾滋病患者的初始表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而最后至少有85%的病人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我国1959年报告卡氏肺孢子虫病例之后,络续有多例报告,其中有肾移植患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例。据文献记载,家鼠可能是最常见其感染的动物,并可由其传播给多种动物,在环境中形成普遍的感染源。1909年Chag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 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姚玲娣 《海南医学》2013,24(18):2708-270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6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表现。结果 46例患者均有发热,咳嗽伴咳痰40例,胸闷气急16例,呼吸衰竭7例;60 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70 mmHg 23例;CD4+T细胞<50个/μl 25例。胸部CT示毛玻璃样改变23例。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恶唑,43例好转,1例在院死亡,2例自动出院后在家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病率高,病原体检出率相对低,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一旦临床考虑合并PCP,应尽早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肺部感染居多,占92%,其中又以卡氏肺囊虫肺炎(又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以下简称PCP)最多见,约为85%.据报道超过60%的艾滋病患者最初表现为PCP,约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PCP,在死亡前最终发生这种疾病的百分率更高.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损伤,肺囊虫过度增殖,使肺组织发生实变,引起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氧疗在PCP的治疗中尤为重要,现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PCP患者的氧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蒿甲醚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IL-2的影响。方法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蒿甲醚治疗。放免法和酶免法分别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2水平。结果和感染对照组比较,蒿甲醚治疗组大鼠症状显著改善,肺印片中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数目显著减少,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2水平分别为3.13+0.29 ng/ml和294.44+65.64 pg/ml,与感染组5.63+0.67 ng/ml和594.80+102.20pg/ml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蒿甲醚具有一定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作用,能够降低PCP大鼠I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