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在20世纪30-4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解放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防治,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小规模暴发不断,南方不少地区恶性疟疾病例未见明显降低。按照疟疾流行的性质、疟疾的类型、媒介(按蚊的差异)可将我国疟疾流行区分为三大区:北纬25度以南的山区为高度疟区,恶性疟多为间日疟;北纬25~32度之间为中度疟区,间日疟与恶间疟均存在;北纬32度以北为非稳定疟区。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地区均有疟疾流行。它的传染源是患者及带疟原虫者,经按蚊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发病多,但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4季都可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 珙县王家乡属间日疟流行区,1983年疟疾暴发流行时,发病率达32.45%(3593/11074)。该地区多年来的抗疟措施以传染源管理为主,但疫情不稳定、防治效果不巩固,疟疾发病反复回升,鉴于这一情况,我们经过疫情分析,调整了防疟措施,对全乡开展了灭蚊工作。1986年采用二二三室内滞留喷洒2217户,每玉米平均用药量2克,4月和6月各喷药一次,喷洒总面积为983152M~2。采用以消灭传疟媒介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后,疟疾发病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8.73%;按蚊密度灭蚊区较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昌江县王下乡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率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饵半通宵诱捕蚊媒计算按蚊密度和根据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和原因不明的"三热"病人采血涂片境检,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为疟疾感染者。结果当地主要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种群密度高峰在4~5月与9~11月,微小按蚊种群密度高峰在4~5月与8月~10月;同此时间,疟疾发病最高分别为5.10%与7.97%。显然,疟疾发病高峰与传疟媒介种群密度密切相关。结论王下地区以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疟疾流行的高危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疟疾流行仍然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盈江县2014年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盈江县2014年疟疾监测及防治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盈江县报告疟疾病例61例,发病率19.67/10万,无死亡病例。病型以间日疟为主,占88.89%;病例分布以边境乡镇和县城为主,占78.69%,流行季节以6~7月为高峰。发病人群以成年男性农民为主,感染途径以缅甸感染为主,占72.13%。与2013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27.07%。结论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疫情上升,要继续做好中缅疟疾联防措施,加强重点疟区和流动人群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邵英  范志成  李苌辉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077-1078,1081
目的 分析湖北省襄州区2007~ 2011年疟疾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襄州区2007~2011年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襄州区2007-2011年报告疟疾病例696例,间日疟616例,未分型发病79例,恶性疟1例(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77/10万,2011年比20007年下降了98.79%,全区共有13个乡镇,其中,中华按蚊疟区10个乡镇,嗜人按蚊疟区3个乡镇,发病最高两个乡镇是中华按蚊疟区程河镇和朱集镇,占发病总数的37.07%.4~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7~8月为旺季,病例中农民占73.85%、学生占14.51%;年龄组发病最高是40-55岁,占发病总数38.80%.结论 2007-2011年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态势,加强传染源控制和输入病例处置,防止继发性传播,以控制和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1999年海南省疟疾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海南省疟疾防治工作,采取加大重点疟区和高危人群的疟疾综合性防治力度、加强疟防工作的经济性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点等措施,使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据投情报告,1999年全省疟疾发病3455例,无患疟死亡病例,疟疾发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22.13%,11个县有当地感染恶性疟,除低疟区的琼山方昌、琼海、屯昌、澄迈,中疟区的昌江、万宁发病上升外,其它12个市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上年比较,发  相似文献   

7.
德宏州1951~2001年疟疾流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捷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756-758
目的:分析云南德宏州疟疾流行的空间、时间、人群分布规律,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根据全州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疟疾发病空间、时间、人群及在传染病中的分布特征。结果:1951~2001年全州各县、市疟疾发病386677例,平均发病率113.16/万,死亡835例,平均死亡率0.23/万,病死率0.22%,年际发病在建国初和革期间出现了两个流行高峰,发病率高达717.65/万和1128.28/万,6.11月发病数占76.04%,5.40岁发病数占83.32%,农民发病数占64.18%,男性发病数占64.42%,原虫种类为恶性疟占63.33%,间日疟占43.82%,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占1.85%。疟疾病例占全州传染病报告数的44.16%。结论:德宏州是云南省的高疟区。6~11月为流行高峰季节,5~40岁人群为高危人群,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以农民为多发,在大流行年代恶性疟为主,疫情控制后以间日疟为主。流行强度与防治措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清怒江峡谷疟疾流行情况,了解疟疾防治现状,研究干预措施。方法:以回顾性调查与收集防治资料相结合,进行必要的疟疾流行病学访问。结果:1996~2000年累计发病1190例,累计发病率为8.53/万,比1991~1995(188例),下降693例,其中、间日疟发病1039例,占发病总数的87.31%;恶性疟发病40例,占3.36%;未分型111例,占9.33%;病例主要布于1650米以内的怒江沿岸。5~9月为流行季节。结论:怒江峡谷疟疾发病以内源性为主,而恶性疟的发病则属外源性。病灶点以内源性为主。微小按蚊、中华按蚊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9.
<正> 如东县地处长江下游黄海之滨的水网地区,是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曾发生过二次疟疾暴发流行,1960年的发病率高达30.13%。经长期防治,发病率逐步下降,从1992年起全县的发病率已降至1/10万以下。为了解掌握低发病率状态下的疟疾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作者对1992年—1998年全县的疟疾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1 资料来源 1992—1998年全县各医疗单位上报,并  相似文献   

10.
申岩  殷玲 《医学动物防制》2003,19(11):672-673
<正> 山东省于1988年基本消灭了疟疾,为了巩固和发展灭疟成果,我县于1989年开始与鲁南易于发生疟疾暴发流行的五个地市27个县市区进行疟疾联防,进一步建立建全疟防组织和疟防工作制度,采取了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疟防措施,为进一步了解近几年疟疾发病特点,为制订今后的抗疟措施提供可  相似文献   

11.
韩来春 《医学动物防制》2014,(2):236-236,F0003
目的通过对肥城市历年来疟疾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疟疾在当地的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年报表相关资料对肥城市1952—2011年疟疾发病流行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肥城市已成为低疟流行区,疟疾发病特点有明显变化,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结论输入性疟疾病例是今后的防控重点,加大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发布沟通机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严把病例的规范治疗关是疟疾防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莒县为非稳定性间日疟低流行区,经过30多年的防治,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用指数曲线模型对疟防措施进行评价。50年代和60年代发病率均不呈指数曲线下降;70年代发病率呈指数曲线下降,但拟合度较差;80年代发病半呈指数曲线下降,且拟合度较好。表示莒县70年代后疟疾防治措施是对的,效果是好的,与莒县30多年来的防治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3.
解放初期,广西靖西县疟疾流行严重,1958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50.39/万(7813/301201),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高中度疟区,经疟疾控制前期、疾病控制期、灭疟后期三个阶段,采取落实病人根治、防蚊灭蚊、发热病人血检、病灶点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三日疟已经绝迹,90年代以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均控制在1/万以下,1994-2001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防治效果显,有效控制了疟疾传播流行。2001年11月经广西卫生厅组织专家现场考核验收,确认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总结防治监测工作经验,巩固发展基本消灭疟疾成果,进一步加强基本消灭疟疾后灭疟监测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严防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省近5年疟疾流行态势,准确掌握防治,监测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汇总“九五”期间各年全省疟疾防治,监测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媒介地区,不同监测对象发病率变化及防治效果。结果:九五期间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0.064/10万降到2000年的014/10万,未出现乡以上地方性的疟疾暴发流行,嗜人按蚊区发病率(0.276/10万),高于中华按蚊(0.016/10万)和微小按蚊区(0.148/10万),部分疟区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结论:九五疟防规划得到较好执行,措施得当,成效显,但仍需加强对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的疟区,哮人按蚊疟区的防治监测工作,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管理,从而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15.
枣庄市为山东省间日疟高发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属非稳定性疟区,曾于60和70年代各发生一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为38.5%和29.5%.经过多年的防治,其发病率连年下降,进入80年代后更呈稳定的下降趋势.进入灭疟后期,疟疾的防治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疫情也有反复,今就灭疟后期疟疾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三寨地区今年出现疟疾局部暴发流行,为了解此次疟疾情况及流行因素,便以掌握疟疾流行规律,有利于很好地制订灭疟措施,百色、兴义两地区和三县的防疫站共同协作,进行了一次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我地区过去是一个高度的疟疾流行区,曾于1954年和1971年发生过两次大面积的流行,发病率高达426/万。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卫生单位积极地开展疟疾防治工作,尤其是从1971年以来,在全地区广泛地开展三根治一预防二灭蚊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发病率逐年稳定下降,到1982年全地区的疟疾发病率由1971年的315.2/万下降到8.98/万,由高疟区变为中低度疟区,灭疟工作正处于后期管理阶段。但在近年来,仍然在局部地区发生点状性的暴发流行。为探讨其流行因素,现将近年来发生暴发流行村屯的部分资料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鲁南五市疟疾联防区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疟防后期监测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鲁南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当地感染、输入性疟疾或疑似病例进行登记和确诊,并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的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鲁南五市2005~2007年疟疾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例数比2004年分别上升293%、586%和686%,以枣庄、济宁和菏泽增多最明显。疟疾病例以间日疟和新发病例为主,既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且当地感染病例明显增加。男性高于女性,以农民和民工发病最多。结论鲁南五卞联防区的疟疾疫情呈上升趋势,尤其靠近江苏、安徽和河南的市县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加强联防和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各级疟防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漠沙镇地处我市亚热带河谷,红河上游为哀牢山脉的东麓,是一个人口众多,少数民族杂居的热坝乡镇.全镇总面积约49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47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内最高气温高达42℃, 最低为7℃ .全镇共有14个办事处,217个自然村,7777户,34715人.其中高疟区有178个社,6373户,28278人.中疟区11个社,363户,1615人.低疟区28个社,1041户.由于历史原因,漠沙一直是我市出名的“烟瘴之乡”.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该地区疟疾病流行的管理,采取了相应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疟疾的流行,保障了生产的发展.1997年全镇疟疾发病158例,发病率为45.51/万,比 1996年的258例下降了38.75%,致使该镇疟疾发病得到相应控制.未出现疟疾病人的死亡和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疟疾暴发流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现将我们的主要作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贵州省南部传疟复媒地区的防治状况,为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10年间的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发病频率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荔波县2001~2010年疟疾发病率波动在2~8/万之间,累计病人684例,以间日疟为主。本地感染发病居多,是贵州省疟疾流行重点地区之一。结论: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诊断敏感度,重视传疟媒介监控和病灶点处理,广泛开展宣传,增强个人防护,强化流动人口疟疾防治管理等综合性措施的有效落实仍是当前阻断疟疾传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