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3):325+328-325,328
目的调查海南省吸血虻的种类分布,种类组成。方法采用人工捕捉法和牛帐法进行虻类采集,以琼中县、五指山市和三亚市为基础,建立调查网络,确定种类后进行专家鉴定。结果共采集调查到海南省虻类4属31种。其中斑虻属4种,麻虻属4种,指虻属1种,虻属22种。优势种为断纹虻和长鞭虻。结论记述其市县区分布,为海南省吸血虻类区系研究和吸血虻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邵武市吸血虻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1996年在闽北邵武市林区开展吸血虻类调查,共查获各种虻类4属50种。范氏斑虻和浙江虻是当地优势虻种。夏季虻类白昼吸血活动以清晨和傍晚为高峰,尤其是后者。  相似文献   

3.
<正> 虻类为双翅目短角亚目中的重要经济昆虫。吸血虻类可以传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原虫病、线虫病等一些人畜共患病。多年来,我们一直对河南的吸血虻类进行着调查,部分标本经许荣满研究员核实,共发现河南吸血虻类有五属39种,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昭通地区的吸血虻类调查结果,昭通地区过去未作虻类的采集调查,为了解虻害,提供防制资料,根据我区医学昆虫调查防治计划。我们于1992—1994年在昭通历时3年的采集调查,计发现6个属55个虻种,其中发现2个新种。(新种作单独描述),省新记录一个属(指虻属)和28个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三明市区吸血红类资料空缺,为此作者于1990~1991年在市区进行吸血虻类调查,发现有4属33种,定点观察一周年,虻类以中华斑虻、范氏斑虻、江苏原虻、华广原虻和骚扰黄虻为优势种;虻类活动自3月上旬出现、11月下旬消失,活动期长达26旬,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活动高峰期;虻类日活动有2个高峰即清晨的6~8时和黄昏的16~18时;不同种虻喜叮牛体的部位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1990年至1992年,在云南省五个地、州,市进行了吸血虻类的调查采集,发现1新纪录属和35新纪录种。使该省已知虻类达6属113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吉林省吸血虻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获虻,收集相关文献。结果:吉林省的吸血虻已知有5属68种类,其中斑虻属12种,麻虻属7种,瘤虻属23种,黄虻属9种,虻属17种。记述了吉林省已知虻种的县市区分布。结论:为吉林省虻科昆虫的区系分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虻类是一些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媒介。为摸清其活动规律,作者于1986年6月在银川平原对虻类日吸血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兹将结果整理如下:法与步骤选择银川市平吉堡农场为观察点。在场部附近的一棵树下拴一头牛,  相似文献   

9.
<正> 虻类是家畜的一大害虫,它的吸血骚扰,往往造成肉和奶类的减产,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一些人畜疾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新疆许多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多种可经虻类传播的疾病业已存在,为了进一步作好虻类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作者据近几根年的实地调查及以往资料,对新疆虻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吸血虻类Stone&PhiliP[1],王遵明[2,3],刘维德[5]等报告福建省采集的新种.80年代以来,作者先后对福建省武夷山、梅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林区开展吸血虻种类分布调查及吸血活动观察,本文记述福建省虻科7属81种,包括已报告16新种,其种类及分布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凤城虻科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吸血虻类的调查工作始于1988、1989年,并于1990年报道了凤城虻类为5属30种,近年来(1991、1992)我们又对部分边远地区、根据不同地理景观对虻类的季节发生和种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获标本801只,新增虻类4种,其中瘤虻属的黑尾瘤虻为辽宁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正> 福建省吸血虻类Stone&PhiliP[1],王遵明[2,3],刘维德[5]等报告福建省采集的新种。80年代以来,作者先后对福建省武夷山、梅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林区开展吸血虻种类分布调查及吸血活动观察,本文记述福建省虻科7属81种,包括已报告16新种,其种类及分布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将乐县吸血蠓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吸血蠓类不仅是某些人、畜寄生虫和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而且成群吸血蠓的吸血活动对人、畜造成严重骚扰。本文作者于1998年在闽北将乐县林区开展吸血蠓类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 于8月份收集城关古镛镇5家宾馆和酒家的灯罩中蠓类标本,全部标本经封片鉴定。2 调查结果 本项调查共采获各种蠓类426只,2属22种。其中荒川库蠓为优势蠓种,占全部采获蠓数的31.69%(表2)。 表1 将乐县吸血蠓种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安徽江淮地区的吸血蠓类,作者自1978年至1980年共采集吸血蠓类2属7种。对优势种群台湾拉蠓、虚库蠓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虻类是中到大型吸血昆虫(6~30mm),雌虻叮咬、吸食动物和人类血液,极大地骚扰着人们的野外工作和牲畜放牧。它的许多种类能够通过吸血或机械性携带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广东珠海地区吸血蚊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7年4—10月间在珠海地区对吸血蚊蠓进行了调查研究采获了大量标本,经鉴定蚊类有6属14种,蠓类有8属,其中吸血蠓有2属,包括珠海库蠓新种共有19种,并对吸血蚊蠓的种群组成,优势蚊蠓的季节消长和昼夜数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较全面地反映了该地重要吸血蚊蠓的状况。特别是所获蠓类的一些数据,尚属首次报导。为珠海本地及港澳一带的虫媒病和吸血蚊蠓的防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媒介昆虫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吸血蠓初步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地区的吸血蠓,迄今未见有专门调查报告。近年来上海近郊农忙季节,农民在田间劳动时常有小虫叮咬。1977年复旦大学生物系蒋容静等首先证实上述小虫为日本库蠓(Culi-Coides nipponensis),在同时期,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在邻郊各区,亦相继发现蠓类扰人。因此,查明本市吸血蠓的种类和习性,对除害灭病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们对上海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及  相似文献   

18.
闽北山区吸血蠓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灯、畜诱捕法调查闽北山区吸血蠓类,共捕获蒙科2属36种,显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外围的吸血蠓种类相当丰富。刺螫库蠓为当地优势蠓种,占全部诱获种类的56.6%(2983/5271)。不同家畜对吸血蠓的诱捕结果显示,牛对蠓类的吸引力最大,共诱捕各种蠓类32种3788只,占全部诱获数的71.9%;猪次之,诱获28种807,占15.3%;羊较少,诱获23种676只,占12.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纹伊蚊 2 4小时吸血活动。方法 :帐诱法。结果 :白纹伊蚊全天均吸血 ,更多出现在夜间。白昼和夜间捕捉到的雌蚊分别为 3 9 0 5%和 60 95% ,出现两个吸血高峰 ,分别在日落后和日出时。结论 :通过重复昼夜观察 ,佛山市的白纹伊蚊吸血活动与其它文献报导有所不同 ,2 4小时均吸血 ,夜间吸血活动多于白天  相似文献   

20.
<正> 由蛾以新教授主编的《吸血双翅目昆虫研究集刊》继第一集发表了我国21省区内的67篇调查研究报告后,第二集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该集发表了发现于西藏、云南、新疆、吉林、安徽、山东、浙江、福建及两广和海南等省区的蠓、虻、蚋、白蛉的新种共53个。欲购者可在当地新华书店订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