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O157:H7大肠杆菌可致出血性肠炎的发生和流行,危害严重。该菌寄生于动物肠道内,牛、猪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为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我们在省防疫站的指导下于2001年5~10月对全县东西南北中各部位,进行了动物携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O1 57∶H7大肠杆菌感染 ,临床上以起病急、腹泻、腹绞痛、数天后出现血性腹泻、有时低热 ,重者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为主要特征 ,病死率 3 %~ 1 0 %[1~ 3 ] 。 5岁以下儿童及老年人多见。并多发生在 6~ 9月。1 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类致病性大肠杆菌 ,根据其特异性毒力因子、致病机制及其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观点分为五大群[3~ 6]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ngenicEc…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是一种新发现的可引起人体严重危害的致病菌 ,O1 57∶ H7是 EHEC中最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它能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 (HC)、非出血性腹泻 (NBD)、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1 998年我国在徐州检出 O1 57∶ H7大肠杆菌 [1 ]以后 ,为了解 O1 57∶H7大肠杆菌在我县动物宿主分布情况 ,在省站指导下 ,我们于 2 0 0 0年和2 0 0 1年的 7月份~ 1 0月份根据不同地理位置 ,按东西南北中 ,随机抽样的原则 ,选择了王丕、兴隆、吉术、羊山等十九个乡镇 ,采集了动物粪便共 962份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和掌握O157∶H7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便选择防治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药物 ,方法 按照NCCLS药敏试验法 ,选用MH平板 ,参照改良K -B法药敏试验判断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对选择的 2 9种药物 ,其中 2 1种为敏感 ,4种为中敏 ,4种为耐药。结论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在美国、日本曾多次暴发以出血性腹泻为特征的食物中毒,认定均系O_(157):H_7大肠杆菌所致。现就O_(157):H_7世界流行情况,国内外研究动态简介如下。1 疫情 对大肠杆菌O_(157):H_7型的认识,最早是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的新的致病性血清型,该菌因污染牛肉饼陷(汉堡包)或生牛恳而引起人的出血性肠炎流行。临床症状以生血性腹泻、剧烈腹痛和发热为主。后波及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至今美国已暴发O_(157):H_7流行达60多起。日本的O_(157):H_7首例病人于1984年出现;1990年至1995年共发生8起。在1996年夏季不到在1个月的时间,日本各地相继发生了6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同年8月16日,韩国保健福利部宣布:该国已发现O_(157):H_7。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 O1 57:H7大肠杆菌在本地区动物携带情况 ,2 0 0 0~ 2 0 0 2年采集金乡县部分农家动物粪便 ,用免疫磁珠富集方法捕获 O1 57:H7,接种于山梨醇 -麦康凯培养基 ,可疑菌落转种科玛嘉大肠杆菌 O1 57显色培养基之后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 ,3年共检测牛、鸡、猪、羊动物粪便 14 6 0份 ,检出 O1 57大肠杆菌 6 5株 ,检出率为 4 .4 5 % ,其中猪携带率最高为 7.35 % ,提示本地区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 57:H7感染的可能 ,应加强动物管理和疫情监测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摸清O157∶H7大肠杆菌在本地区动物携带情况,于2005~2008年采集金乡县部分农家动物粪便共计1654份。方法用免疫磁珠富集方法捕获O157∶H7,接种于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可疑菌落转种科玛嘉大肠杆菌O157∶H7显色培养基之后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结果4年从牛、鸡、猪、羊等动物粪便中共检出O157∶H7大肠杆菌59株,检出率为3.57%,其中牛携带率最高为8.02%,结论提示本地区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可能,应加强动物管理和疫情监测,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天津市蓟县动物大肠杆菌 O1 57∶ H7的带菌情况 ,做好大肠杆菌 O1 57∶ H7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作者于 2 0 0 1年 8月在全县范围开展易携带病原菌的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的监测工作 ,共采集动物粪便标本 40 3份 ,用增菌培养法从 3份羊粪标本中检出 5株大肠杆菌 O1 57∶ H7(经流研所 PCR鉴定 ) ,检出率为0 .74%。本次是天津市首次从羊粪中检出大肠杆菌 O1 57∶ H7,证实羊是天津市带菌动物之一。今后开展大肠杆菌O1 57∶ H7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腹泻病人及带菌动物监测 ,管好传染源 ,做好饮食饮水卫生 ,把住“病从口入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流行季节动物的发病及带菌率。方法 在不同流行强度的地区设调查点 ,调查猪、鸡、牛、羊的发病情况 ;并采集其粪便 ,用免疫磁珠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结果 6个调查点共调查动物 5 65头 ,发病 3 5头 ,罹患率 6 19% ;共采集猪、鸡、牛、羊等动物粪便标本 90 1份 ,分离出大肠埃希菌O157∶H713 0株 ,总带菌率 14 4% ,其中以牛、羊带菌率较高 ,分别为 2 1 9%、 19 4%。结论 在大肠埃希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流行季节各种动物都有不同比例发病 ,不同地区的动物带菌率也不尽相同。提示加强动物大肠埃希菌O157∶H7发病率及带菌率的调查对疫情分析与疾病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出血性尿毒症(HUS)和脑病,感染EHEC和HUS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作者曾证实日本绿茶的浸出液(JGTE)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本文通过试验检测JGTE对感染有E-HEC的小鼠的保护效果。试验方法将IQI小鼠(4~5周龄)随机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用聚乙稀软管将浓度为2.0X103/ml,2.0X10’0/mlEDL931型EHEC细菌是液和浓度为2.IX1010/Inl的#7型E.HEC细菌县液0.lml导入胃内,第四组人胃0.Ind磷酸盐缓… 相似文献
1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因其引起出血性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而得名,O157∶H7是最主要的血清型之一,其它血清型还包括O26∶H11、O111∶H8等十余种.O157∶H7是目前与HC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有关的主要病原菌.该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1].1982年首次在美国爆发HC中分离出病原菌以来,在发达国家已发生多次流行,主要分布在北欧、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年发生人数为8/10万;我国自1986年首次发现0157∶H7感染患者.由于其病死率高,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大,所以受到各国卫生部门的重视.本文就O157∶H7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O157大肠杆菌在健康人、家畜和家禽中的存在情况和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为病原大肠杆菌耐药率增高寻找依据。方法:2000~2001年选健康成人、小孩和健康家畜、禽粪便标本620份,一部分直接划种于选择培养基,37℃培养24h;另一部分用EC肉汤培养基,37℃培养18h,以进行增菌,然后转种于CT-SMAC平板,37℃培养24h。然后进行血清学鉴定以判断是否为O157大肠杆菌。用低片法测定分离到的620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AMP)、氨苄西林/舒巴坦(AMS)、庆大霉素(GEN)、环丙沙星(CIP)和氧氟沙星(OFX)的药物敏感性;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来源标本分离的部分大肠杆菌对CIP和OFx的MIC值。结果:在健康猪、牛和鸡的粪便中均找到了O157大肠杆菌,检出率在1.5%左右,健康成人和小孩粪便中均未找到O157大肠杆菌;健康成人、小孩、家畜和家禽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产生率较低,在6%~12%之间;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在10%以下,且人和家畜、禽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差别不大;从人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低,而从家畜、禽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耐药率高。结论:在广东,O157大肠杆菌亦存在于部分家畜、禽肠道中,有造成食物污染的危险;人类和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的大肠杆菌B一内酰胺酶产生率低,对常用的抗生素亦有耐药的情况,但耐药率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和家畜、禽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常见的世界性传染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染源多,传播途径复杂。动物与人类乙型肝炎的关系,自灵长类动物和吸血的昆虫携带HBsAg的不少报道以来,对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认识。而家畜、家禽与人类HBsAg的关系研究甚少,为此我们试图了解家畜、家禽HBsAg与人类HBsAg的关系,于1982年3月至1983年3月对广东七个市、县和公社5种动物采集血清417份,进行了血清学研究。1.检测标本为取自广东省部分市、县、公社和市场、收购站、饲养场和农户中获得饲养半年以上的猪、牛、鸡、鸭、鹅的血清 相似文献
17.
E.coliO157是一种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样毒素(shigaliketoxins,SLT)又称Vero毒素(verotoxins,VT)。研究表明E.coliO157致病性与其能产生VT有关[1]。VT通过细胞糖脂性受体GB3的介导,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细胞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引起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aemolyticuraemicsyndrome,HUS)[2]。因此,Vero毒素基因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用一对设计引物,使用PCR法对E.coliO157基因型进行研究,对可疑菌株进行毒力分析和鉴定。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O157:H7大肠杆菌在本地区动物携带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制定防治对策.方法 于2000-2002年和2005~2008年采集金乡县部分农家动物粪便,用免疫磁珠富集方法捕获O157:H7,接种于山梨醇一麦康凯培养基,可凝菌落转种科玛嘉大肠杆菌O157:H7显色培养基之后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结果 7年共检测牛、鸡、猪、羊等动物粪便3114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124株,检出率为3.98%,其中牛携带率最高为6.52%.结论 本地区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可能,应加强动物管理和疫情监测,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将叠氮溴化乙锭 (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与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有效、快速检测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方法 以rfbE为PCR检测靶基因,O157∶H7培养物经EMA处理后制备模板进行PCR检测,并对EMA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等进行优化。结果 不抑制O157∶H7活菌PCR扩增的最大EMA浓度为10 μg/mL;抑制2×107 CFU/mL死菌PCR反应的最小EMA浓度为0.5 μg/mL;该法对O157∶H7检测的灵敏度为2×104 CFU/mL,结果显示能检出混合体系中含有的1%的活菌。结论 EMA-PCR技术能有效检测活的O157∶H7,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