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1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反复多疗程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g)的治疗,评价了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专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慢性难治性ITP诊断条件如下:1)曾经用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2 mg·kg-1·d-1)治疗无效;2)血小板计数<30×109 L-1;3)ITP病程在6个月以上;4)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关于难治性ITP的治疗近年已有许多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包括特发性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的ITP,激素疗法、脾切除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法均不理想。最近发现抗—D免疫球蛋白G(IgG)对本病有效,且价格比普通免疫球蛋白低得多,因为能在患者家中肌注给药,所以更适合作维持治疗。本文作者对51例慢性ITP进行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Imbach等首先报道大剂量免疫球蛋白(lg)静滴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效以来,各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视。现将目前大剂量Ie静滴有效的血液病扼要予以介绍。 一、大剂量Ig静滴治疗ITP Imbach等用大剂量多价完整的Ig静滴治疗7例慢性或间歇性ITP与6例急性ITP。全部病人的血小板值均于5天内明显上升,切脾者早期效应比未切脾者明显。急性ITP中2例需用Ig维持。经90~110天的观察,慢性ITP中有5例能单独用Ig使血小板维持足够水平。治疗中未见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 (CsA)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31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CsA联合IVIG治疗,剂量分别为5 mg/ (kg·d)和0.4 g/ (kg· w).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总有效率为71.80.结论 CsA联合IVIG可作为难治性ITP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1981年有人用静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示对阻断噬细胞功能有关。ITP通常是一种短暂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少数病人需脾切除,约10%病人变为慢性血小板减少。用灵敏的抗球蛋白方法测定,90%ITP患者血小板相关的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增高,一些脾切除和激素治疗有效的患者则稍有减少。静注免疫球蛋白的效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抗体通常属于IgG,覆盖于自身血小板。后者被单核-巨噬系统破坏。多数成人ITP 为慢性疾病,多见于女性。血小板计数(BPC)>50×10(?)/L 时一般不需治疗,也很少有自发性出血。成人重型ITP 用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等通常治疗完全缓解率可达60~70%,而年岁大的患者较低,有报道一组40例45岁以上的ITP,缓解率只有30%。Guthril 等报告老年患者校正后的10年统计生存率为45%。目前难治性ITP 的治疗措施包括:(1)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2)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免疫抑制治疗;(3)用长春生物碱、秋水仙碱或Vp-16等靶向的免疫抑制治疗;(4)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小剂量IgG 型抗Rho(D)治疗;(5)达那唑;(6)干扰素或环孢菌素免疫调节治疗;(7)用细胞分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用大剂量多价免疫球蛋白治疗13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例系慢性型和间歇型,3例作过脾切除,其中2例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有出血,第3例需间歇服用强的松(Pred)。4例未作脾切除,其中1例对Pred耐药,2例对Pred有依赖性,另1例完全缓解数年后复发。6例系急性型,2例用Pred无效,4例未经治疗。全部病例开始时连续5天  相似文献   

9.
业已发现大剂量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对于HIV相关ITP的治疗安全而且有效。不过,它的广泛使用受限于高额花费和住院治疗需求的限制。我们设计一个替代治疗模式,即对D阳性的HIV相关ITP患者使用抗—D IgG(WinWho)作注射治疗。本文报道WinWho对10例HIV+、未作脾切除ITP患者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CD4细胞计数均低于500细胞/mm~3。血小板计数在7-10,000范围内,出血时间在15分钟以上。患者予以WinWho治疗(单次剂量:3,050mcg)。所有这10例患者在第3天和第7天间证实有初步的血小板响应(>4,000),出血时间得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调节法(SPAI)治疗9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均系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无关的ITP.血小板数(plt)均低于50×10~9/L.原先已经多种其它治疗失败,包括强的松(10例),脾切除(5例)、环磷酰胺(4例)、瘤可宁(1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3例)、长春新碱(3例)、秋水仙碱(2例)和炔羟雄烯异恶唑(2例).方法:全部患者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硅酸基质柱(PROSORBA柱)治疗,含提纯的葡萄球菌A蛋白200mg.8例使用血浆分离器作连续治疗,2例因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ITP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迄今关于慢性难治性ITP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综合有关资料[1]诊断参考条件如下:①曾经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2 mg/kg·d)和脾切除术治疗无效;②血小板计数<(30~50)×109/L;③ ITP病程在6个月以上;④ 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类固醇和脾切除术抵抗的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长春碱类、丹那唑、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等疗法的效果难以预料,常只有短暂疗效。作者基于氨苯砜(DPS)可能具有调节巨噬细胞的溶血小板作用,因而试用于ITP 的治疗。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见表1。单独应用DPS 口服,剂量75mg/d。用药前排除G6PD 缺乏症。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乳酸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对皮质类固醇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效,但疗效常很短暂。脾切除术也仅有短期效果。持续自发缓解亦很罕见。作者采用冲击式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ITP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慢性ITP老年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每天1次,共14 d或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止给药.停药后继续观察14d.依据成人ITP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经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0 %(20/25).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达到(146.18±83.96)×109/L,停药后血小板计数缓慢下降,治疗后第28天血小板计数回落至(85.40±39.53)×109/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15.30±7.97)×109/L(P<0.01),但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影响(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和乏力,分别为4例、3例、3例,腹泻和皮疹各1例.结论:rhTPO是治疗老年慢性ITP有效而且耐受性较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业已肯定。作者给一患ITP伴糖尿病和心绞痛的男性患者,用IVIg治疗(0.4g/kg/天)。1986年12月冠状血管造影术前治疗1天(批号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1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切脾、免疫抑制剂是基本疗法。1983年Salama等报告用抗Rh(D)抗体治疗。本文作者应用该药治疗1例ITP。患者35岁,女性,因紫斑、月经过多(血小板6×10~9/L),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清抗血小板抗体阳性而诊断ITP。先后经输血小板、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大剂量静注(400mg/kg,5天)、脾切除等治疗,血小板升至20×10~9/L。切脾1个月后,抗Rh(D)250μg肌注(此时强的松已减至25mg/d),肌注后血小板成倍增加,2个月后升至100×10~9/L(此间激素逐渐减量)。现认为多数成人慢性型ITP患者很难自发缓解。ITP患者静注抗Rh(D)增加血小板数,其作用机理也  相似文献   

17.
背景和目的 能减少血液携带病原的徽孔滤膜过滤步骤被引入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制造程序。为了证明这种改进产品的功效、安全性及药物动力学,作者在慢性免疫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原发性免疫缺陷(PID)患者中,对微孔滤膜过滤产品(IVIG—N)及原产品(Sandoglobulin)进行了Ⅱ/Ⅲ期比较研究。材料和方法 血小板计数<20×10~9/1的 ITP患者(n=27),用 Sandoglobulin或IVIG-N进行治疗,剂量为0.4g/Kg体重,连续 5天。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增高到>50×10~9/1为第一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D IV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36例单用强的松1 mg/(Kg.d)治疗。IVIg组28例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外,给予连续3~5天的IVIg(20 g/d)静脉滴注,观察血小板水平。结果IVIg组治疗在血小板计数峰值和达到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IVIg对SLE伴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有效,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作用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Brox等于1988年首次报道用Vit C治疗ITP,国内已有报道。我们自1993年先后用大剂量Vit C治疗ITP13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获得性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目前尚无公认的ITP治疗指南,相当多的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治疗现象。我院应用亚临床剂量静脉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1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