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机及其从痰瘀论治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西医证(症)治规律,探讨了从痰瘀相关组方用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肝热痰瘀致高血压病眩晕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诊治高血压病眩晕的经验,探讨肝热痰瘀证高血压病的病机,为临床辨治高血压病眩晕提供思路。方法:从肝热、痰浊、瘀血三个方面,针对张学文教授提出的高血压病的肝热痰瘀病机进行深入分析,并搜集现代医学依据予以论证。结论:肝热痰瘀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应该注意以清肝涤痰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与分析肥胖与痰瘀互结病机的相关研究,提出痰和瘀是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病机以痰湿为主,腹型肥胖病机痰多兼瘀,肥胖并发症病机多痰瘀互结。由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发展到肥胖并发症,病机经历了由痰致瘀而成痰瘀互结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病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紧密联系着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首先梳理了中医学的时空概念,然后从痰瘀互结切入,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际,回归中医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分析和探讨中医病机的时空属性,提出中医病机是具有时空属性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基于时空属性的病机研究思路,以期帮助更好地理解病机的内涵和其所承载的中医学认知和思维方法,为病机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痰瘀互结病机理论基础及应用探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骨髓被脂肪髓代替以及骨髓小粒脂肪细胞增加的病理表现,根据中医“精血同源”、“痰瘀同源”理论,结合临证实践,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机制与痰瘀相关。并归纳再障的病机应为脾肾诸虚为本、热毒为标、痰瘀为变,提出治疗上应温补脾肾,清热解毒,化痰逐瘀。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的病机病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痰浊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认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浓度低下,是高血压病普症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痰瘀相关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建成  浦斌红 《新中医》2005,37(12):3-5
整理中医文献对冠心病病机的认识,并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论述了冠心病痰瘀相关理论的形成,探讨了痰瘀互结理论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高血压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未提及,现代医家普遍将其归入眩晕、头痛范畴,往往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肾气亏虚、肾阳虚、痰湿壅盛等证型辨证论治。然而伴随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转变,痰瘀互结证逐渐成为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型。1源流《黄帝内经》中虽未明确言及痰瘀致眩有关理论,但阐明"津血同源"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诠释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瘀与原发性血脂异常及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10月就诊的185例血脂异常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包括舌象、脉象)将其分为痰瘀互结证和气血两虚证。记录其年龄、病程、身高、体质量、血脂水平及颈动脉血管超声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5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中痰瘀互结证占161例,气血两虚证占24例。两种中医证型比较:痰瘀互结证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5),气血两虚证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而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以痰瘀互结证更为常见,且与LDL—C水平呈显著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证据,为从痰瘀辨证治疗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2.
对原发性高血压采用西医护理、辨证施护、健康宣教、情志护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及种类,帮助高血压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稳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68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中药,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的降压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EGF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79.4%(27/34)、91.2%(3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结论化痰通络中药配合降压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肝益肾、活血化痰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服用降血压西药,治疗组加用平肝益肾、活血化痰中药汤剂,均连续治疗28 d。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两组降压效果相近;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健康(GH)、活力(VT)、情绪角色(RE)、社会功能(SF)和心理健康(MH),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药治疗具有良好的调整血脂的作用,而常规降压药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平肝益肾,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稳定血压、改善症状、改善血脂代谢、减少降压药物毒副的作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缺失和痴呆为临床特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痴呆"的范畴。根据中医藏象学说,肾虚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基础,由肾虚导致的津液疏布障碍、血脉闭阻等出现的病理产物——"痰、瘀",伴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整个发展过程,并相互交结、加重病情,以致病情迁延不愈。本文以"肾虚痰瘀"着眼,从药理研究、中医临床实践、数据挖掘等方面,浅谈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机演变,对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对中医药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丽芹 《山西中医》2011,27(11):5-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认为本病发病是以肾虚为病理基础,以气郁、痰浊、瘀阻为发病重要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交、虚实兼夹、寒热并存为病理改变,其病变脏腑涉及肾、肝、心、脾、肺,而以肾为先。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关键,脾虚、心神不宁是加重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建春 《河南中医》2016,(12):2150-215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范围、舒张压下降范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机。方法: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儿童生活特点,分析当今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机。结果:小儿肥胖症主要病因包括:先天禀赋、饮食不节、疏于劳作、情志失调。主要病机概括为:脾运失健、肝气郁滞为发病之基础;痰湿停聚,壅于内外为发病之条件。结论:小儿肥胖病位主要在肝脾,以脾运失健、肝气郁滞为本,痰湿停聚、壅于内外为标,标本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共同促进了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化。  相似文献   

19.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乃本虚标实之证,多为虚实夹杂,尤以气血亏虚为本,气机郁结、血瘀、湿浊为标,因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常从虚、郁、瘀、湿入手,以益气养血、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温阳升清祛湿等为治法治则,扶助正气的同时,兼顾祛除邪气,多法联用,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方药对甲减鼠甲状腺功能、形态的影响,探求原发甲减的病机。方法:Wistar大鼠70只,20只为正常组,正常饲养;50只为实验组,参照Kolaja法造模,成模后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逍遥散组和金匮肾气丸组,给予相应处理因素,90天后观察甲状腺功能和形态。结果:①血清TT3:补中益气汤组低于正常组,高于模型组,高于其他两组,与逍遥散组比,P<0.05,与金匮肾气丸组比,P>0.05。逍遥散组和金匮肾气丸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②血清TT4:其余4组与正常组比,P均<0.05,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血清TSH:补中益气汤组高于正常组,低于模型组,与其他两组比,P均<0.05。④甲状腺相对重量:补中益气汤组高于正常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低于其他两组,但P>0.05。逍遥散组和金匮肾气丸组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⑤甲状腺形态:三治疗组均可使甲状腺滤泡增生及血流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补中益气汤组明显,但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在低碘致甲减机体中,补中益气汤可以较好地改善甲状腺功能及形态,从而推测脾气虚弱在甲减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