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肝硬化组,慢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的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肝硬化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既简便又安全,还能较好地动态观察肝脏病变的程度,是衡量肝硬化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肝硬化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雁  李艳萍 《云南医药》1999,20(3):179-180
血小板量与质的异常往往是慢性肝脏疾病出血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肝硬化时由于脾功能亢进等因素导致血小板量减少影响其功能。我们对179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正常人与3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8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PLT及MPV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指标之一,而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德国美创AMAX-200全自动血凝仪和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54例肝硬化患者和38例健康者。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凝血四项中PT、APTT,TT明显时间延长,FIB明显减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其凝血机制的障碍,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预后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疗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4项参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MEK-6318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参数.对32例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4项参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4项参数的改变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红瑶自(H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计数(PET)、血小板比积(PCT)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细胞参数虽然是间接的,但却能简单、直观地反映肝功能的变化,评价患者的预后。对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刘君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19-22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出血进行分组,有出血的患者分为出血者(40例),没有合并出血的患者分为无出血组(60例);同时,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两项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在住院期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病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我院2008年1月开始到2009年10月住院肝硬化患者共50例为观察组,正常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SysmexKX-21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即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患者MCV、RDW、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CV、RDW之间呈正相关,PLT、MPV之间呈正相关,PLT、MPV与PDW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MCV、RDW、PLT、MPV、PDW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初步评估和有无出血倾向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出现早期及恢复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的水平和指导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窒息后出现的新生儿早期与恢复期血小板4项参数:①血小板计数(PLT);②血小板压积(PCT);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④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动态变化,然后分析其数值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思维。结果窒息后出血的患儿临床PLT、PCT、MPV、PDW于早期,恢复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早期平均值下降,恢复期平均值明显增高。结论血小板的参数变化对判断窒息后出血的新生儿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着十分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参数的分析和在判断患者病情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判断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到本院来进行治疗的9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有无出现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每组48例,另选取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在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出血组低于未出血组;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方面、凝血酶原时间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出血组高于未出血组。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参数检测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的监测,能够为治疗过程提供依据,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4项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来探讨血小板4项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及门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组50例。使用XS-1000i五分类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4项参数。结果肝硬化组测得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最为敏感比健康组明显减低,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体平均分布宽(PDW)。比健康组低,但不十分明显。结论通过血小板参数异常变化间接的反应了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也提示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由于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简便、快捷,所以此项检查对肝硬化患者很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SysmexCA-50半自动血凝仪和SysmexXS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0例重症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重型肝炎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非重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只有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他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慢性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相关,MPV增大。结论重症肝病患者血液处于明显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对重症肝病患者进行有关治疗前联合检测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其及早预防继发性出血和抢救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在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人与35例乙肝后肝硬化、21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T、APTT、TT、PLT、MPV。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肝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sysmex-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对8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及7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8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病情严重组与病情好转组比较, 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其凝血机制的判断预后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师平 《首都医药》2007,(14):17-17
目的探讨PT、APTT、FIB、TT、PLT含量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PT、APTT、TT、FIB)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52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标准分为PIH组和正常孕妇组。监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PIH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LT及PCT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均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PIH患者MPV、PDW值呈进行性增高,PLT、PCT呈进行性降低(均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对预测PIH的发生有一定临床价值,而且与疾病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为PIH的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SF-3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96例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儿及5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小板及其参数。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小板汁数(PLT)、血小板体积(MPV)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定,协助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在临床多见 ,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仅限于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我们应用血液分析仪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上述四项参数的对比研究分析 ,旨在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的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0例肝炎后肝硬化(PHC)患者为我院1997~1999年住院病人 ,平均年龄47.6岁 ,女性18例 ,男性32例 ;50例中24例住院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对照组 :正常人50例 ,平均年龄34.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对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疗肝硬化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组对象,同期选择58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结果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低于对照组,P <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可有效的反应患者肝脏出血情况,应用于诊断肝硬化临床效果理想,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均值,与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均值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脑梗死组PL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功能异常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对脑梗死的预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的晚期并发症日益受到重视,血小板功能异常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因素。本文重点对CRF患者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探讨CRF患者不同阶段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