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胃癌应用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方法:本实验共选取胃癌患者共2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n=104),本实验将多排螺旋CT和气钡双重造影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病症诊断中,对比相关临床指标数据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阳性病理符合率和各影像学图像指标检出率均更高(P0.05),另外多排螺旋CT临床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强。结论:胃癌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能够进一步确定患者实际患病病情、提高确诊率同时参考诊断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后质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X线造影及16排螺旋CT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4例食管癌患者,均经手术病例证实,采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分析两中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CT检查的准确性分别为90.91%和95.45%,灵敏度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线气钡双重造影主要表现为食管壁僵硬,食管充盈度缺损,食管中断等;CT检查主要表现为食管壁增厚,出现周围器官受累或淋巴结转移等。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CT检查均对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单一方法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联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并可为患者的顺利治疗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对比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由2017年9月—2019年3月以来,前来门诊问诊的50例胃癌患者。按照其诊断方式的不同,将这50例胃癌患者按照平行对照的方式以1:1的形式随机分配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取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结果:两组胃癌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均能得到详细的各项指标数据,但观察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确诊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均对胃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比显示出螺旋CT的确诊率要高于气钡双重造影,更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对于临床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崔红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949-949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疣状胃炎的能力。方法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疣状胃炎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4例,胃体5例,弥漫分布9例。多发性病灶26例,单发2例。病变呈痘疮样糜烂20例,息肉样隆起8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 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6例,患者术前均行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并与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6 例患者中,65例患者X线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者胃癌,其中45例患者为溃疡型胃癌,12例患者为蕈伞型胃癌,8例患者为肿块型胃癌;6例患者X 线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或者良性胃溃疡;5例患者发生漏诊;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85.5%.结论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胃癌的临床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对胃癌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将33例结肠镜直视下活检、19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3例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诊断符合率内窥镜为90.9%,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为84.2%,螺旋CT扫描癌肿检出率为44.2%,淋巴转移符合率28.2%,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87.5%,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66.7%。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及预防结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不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螺旋CT检查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144-1145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技术诊断,观察组患者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评估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断符合率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食管癌36例,诊断符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患者确诊食管癌25例,诊断符合率为58.1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种影像学技术对于食管癌的诊断效果,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气钡双重造影技术,另两种技术各具优势,后者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诊断优势显著;前者用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式选择优势明显,临床应用两种技术对于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批患者分别采用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和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疾病诊断,并将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最终手术证实结果做比较,包括诊断特点、结果、疾病诊断准确率以及肿瘤位置诊断符合率。结果: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对于黏膜、黏膜下的病变可做出较好的诊断,而层螺旋CT扫描则更倾向于诊断肿瘤基本特征以及内部结构;多层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率为88.64%,显著高于气钡双重造影的77.27%;多层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漏诊率为11.36%,显著低于气钡双重造影的22.73%;与最终病理证实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所处部位的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著高于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的69.32%,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极高,确诊率高,可准确诊断肿瘤部位,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食管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CT检查确诊的有41例,包括6例上段癌,25例中段癌以及10例下段癌,诊断准确率为82%;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确诊的有31例,确诊率为62%。包括3例食管上段癌,24例食管中段癌,4例患者为食管下段癌。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均有各自优势,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更明显提升诊断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06例胃窗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癌49例,电子胃镜检出胃癌52例,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4.2%(49/52);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溃疡15例,电子胃镜检出22例,两者诊断符合率为68.1%(12/18);胃窗超声造影检出胃息肉、胃良性肿瘤及胃炎等胃部良性疾病16例,电子胃镜检出29例,诊断符合率为55.1%(10/19)。对于胃癌的诊断,胃窗超声造影与胃镜较为一致(κ=0.742),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窗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相比准确率92.4%(κ=0.793)。胃部恶性疾病较良性疾病胃壁增厚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窗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的诊断及胃癌的检出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作为早期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胃双重超声造影与增强CT技术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术前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65例,所有纳入患者均于术前行胃双重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选取胃病变组织和周边正常胃壁组织为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来评价病变区的微循环灌注特征,并与增强CT对照研究,分别对胃癌浸润胃壁深度(T分期)进行评估,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胃癌的微循环灌注特征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双重超声造影对胃癌的判断准确率为89.2%(58/65);胃增强CT扫描胃癌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为75.4%(49/65)。胃癌病变组织的增强强度值(EI)大于周围正常胃壁组织,与浸润深度成正相关,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的判断上较胃增强CT更准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超声造影可同时获得病灶解剖结构和微循环灌注信息,对胃癌局部浸润深度的判断与病理一致性较高;在胃癌浸润程度的量化分析方面优于增强CT,可作为评估胃癌术前分期和微循环灌注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80例胃癌的CT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胃癌患者CT检查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并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进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有56例患者于CT图像上有异常表现。其中24例表现为突向胃内的肿块影,28例表现为肿块灶内的腔内对比剂充盈区,另4例表现为胃壁广泛性增厚(皮革样胃)。64例患者伴有后腹膜或腹腔内淋巴结肿大,34例患者有腹部其他脏器转移。讨论:早期胃癌指的是癌组织仅侵及黏膜下层,而未侵及肌层的胃癌,且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进展期胃癌指的是胃癌病灶已经侵及胃壁肌层或浆膜下和浆膜层者。由于早期胃癌未侵及肌层,胃壁增厚不明显,CT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需依赖内窥镜及内镜活检来确诊。目前,CT仅能够对进展期胃癌也就是中晚期胃癌作出诊断。进展期胃癌的CT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或浸润性增厚、胃壁内膜明显不规则、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块影等。  相似文献   

13.
徐秀杰  陈宏平  马强 《临床医学》2004,24(10):25-26
目的:通过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进一步明确这两种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疣状胃炎经气钡双重造影及胃镜检查的诊断结果,并经病理证实。结果:疣状胃炎呈多种形态改变,气钡双重造影多显示出黏膜表面多发圆形或椭圆形隆起,中心呈点状龛影,表面呈痘疮样糜烂,胃襞柔软,随充气量不同形态可改变。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与胃镜检查各有利弊,综合两种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胃淋巴瘤多排螺旋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范围、胃壁厚度、强化程度、胃腔、黏膜及浆膜改变特征、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侵犯特点.结果 本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为多发病灶,2例为单发病灶.CT表现为胃壁不均匀增厚(8 ~62 mm),其中弥漫性增厚10例,节段性增厚9例,局限性增厚2例;19例呈均匀强化,2例内见片状低密度坏死;12例胃壁黏膜线完整,9例黏膜破坏;胃壁浆膜面模糊2例,浆膜面清晰19例;12例胃腔无明显狭窄;6例胃周淋巴结肿大,未发现肝脏侵犯.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螺旋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 搜集4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Peutz-Jegher(Peutz-Jegher syndrome;PJS)综合征病例,4例均行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其中3例行腹部CT平扫.结果 4例中,2例为同胞姐妹,另2例为散发病例.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色素斑和胃肠道息肉,其中3例并肠套叠.4例腹部平片中,1例可以显示消化道息肉.4例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能显示消化道息肉,其中3例同时显示肠套叠X线征.3例CT平扫也能显示胃肠道息肉和肠套叠.结论 PIS有皮肤黏膜色素斑、胃肠道息肉和具有遗传性三大特征.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和CT检查可显示胃肠道多发息肉及肠套叠,对判断息肉的大小和肠套叠的位置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发现胃肠道息肉,结合患者皮肤黏膜色素斑,不难诊断PJS.  相似文献   

16.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的5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61.82%,食管上段癌4例,中段24例,下段6例;CT检查诊断符合率81.82%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27例,下段癌11例。30例癌肿块局限于食管腔内全部手术治疗;肿块向管腔外生长15例,8例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提示肿瘤外侵,但未侵及邻近结构,行手术治疗,7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行放疗。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可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二者结合可为食管癌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对胃癌诊断准确率为95.4%(63/66),胃癌胃壁浸润范围判断符合率72.7%(48/66),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50.7%(33/65),远处转移诊断符合率为96.9%(63/65)。结论胃窗超声造影为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对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消化道造影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底贲门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59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均行消化道造影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表现检出情况。结果:联合诊断及消化道造影诊断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均低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造影检查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及黏膜病变检查率均高于CT诊断检出率;胃壁增厚检出率低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胃壁增厚、食管下端狭窄、恶性龛影及黏膜病变检出率高于消化道造影及CT单一诊断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造影在胃底贲门癌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与多层螺旋CT联合应用,可提高不同影像学表现检出率,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 64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 方法分析55例手术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的气钡双重造影和其中32例的CT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切除标本中肿瘤组织VEGF及PCNA的表达结果. 结果 5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VEGF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81.8%.双重造影肿瘤范围≥4区或CT示纵向直径≥5 cm、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X线表现之间无统计学显著意义.胃壁增厚的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 结论从细胞分子水平证明,气钡双重造影肿瘤范围≥4区、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以及CT示肿瘤纵向直径≥5 cm、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的进展期胃癌其恶性程度更大,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