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要】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着各自的理论基础,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对积极心理学的起源问题,众学都有着各自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肇兴较早,因此,普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内容、研究方法等的比较,分析认为: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只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新。在将来,随着积极心理学不断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继承与创新,人本主义心理学给积极心理学提供理论支撑,一定会引起整个心理学领域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法理念和方法,招聘与选拔具有积极品质的人;培养与开发护士乐观、积极的品质;加强促进护士释放个人内在活力和潜力的团队建设。结果:培育、强化了护士的积极品质,改进团队环境,加强团队建设,树立良好的团队氛围与行业形象。结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不仅能构建护士个人与护理团队的积极品质,提高护理队伍整体心理素质、专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实现护理人员保持职业幸福感与患者获得满意服务体验的双赢。同时对提高全民健康、幸福指数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内科护士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在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情感平衡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结果干预前、后,护士情感平衡量表得分分别为(4.34±1.71)分和(6.55±1.14)分,幸福感指数量表得分分别为(7.11±1.99)分和(9.22±1.7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干预,能显著提升护士工作幸福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是稳定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关注焦虑、抑郁、职业倦怠、职业压力等负性问题。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护士心理健康展开了新的思路,本文对积极心理学在护士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积极心理学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且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时,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在护理的各环节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模式,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现已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士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积极心理学实施护士压力管理,从心理培训、开展专业信念教育、建立支持系统、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等策略论述,有效对护士压力进行管理,使护士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力,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让精神科护士学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方法对本中心42名护士,进行积极心理学3种干预方法的理论培训和心理弹性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结果 (1)对护士进行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培训4个月时,94%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90%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阳性项目数,都较培训前减少。(2)在3次情景模拟中,护士们由第1次的基本保持沉默,分析问题欠准确,变成第3次时的积极参与、主动表现,包括积极发言,面对一系列事件,能够减少不合理的思维,认清自身和他人优势,利用自身和团队优势克服困难,并使团队中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结论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症状具有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精神病程度、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实施积极... 相似文献
12.
13.
<正>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和自身生活的质量。现有的多数研究发现,护士焦虑、抑郁和职业倦怠等发生率较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2]。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出现为促进护士心理健康展开了新的思路。现将积极心理学在促进护士心理健康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儿科护士心态调整方案,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框架制定儿科护士心态调整方案,选取本院儿科护士142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本院常规心态调整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制定儿科护士心态调整方案,使用该方案进行心理干预,两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工作倦怠量表(MBI-GS,2002,李超平标准)、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Pavot&Diener,1993)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经组内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干预实施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组间比较,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制定的儿科护士心态调整方案能提高儿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减轻工作倦怠和提高生活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7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精神病评定量表、幸福进取感得分以及自残或伤人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精神病评定量表、幸福进取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残或伤人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减少伤人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给予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CDSS、PANSS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SS、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CDSS、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够培养患者的积极心理,缓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促进机体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智力落后研究的积极心理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大量关于智力落后研究都集中在适应行为、生活质量、双重诊断、个性动机和家庭等领域,很少涉及幸福感、美德等。随着智力落后者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有必要将关注点转移到其内在状态或积极方面的研究中去。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作为积极心理学重要研究方向的积极体验和积极个人特质等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智力落后研究的新方向。智力落后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精神科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及大五人格问卷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2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6.50±13.33)分,不同性别护士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士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精神科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人格特征神经质维度是影响精神科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努力打造人文关怀,进而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现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积极心理学理论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康复期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积极心理品质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学习成长评分及总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反应评分及总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病人积极心理品质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