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在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发病进程中的检测及与其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关系.方法:观察16例痰瘀阻络型和1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风先兆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中风先兆证的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观察等方面指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丹桔胶囊对痰瘀阻络型中风先兆证患者ET-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桔胶囊原名中风防治散,是我院全国名中医谢昌仁主任防治中风的经验方.2000年6月~2003年7月我们观察了丹桔胶囊对50例痰瘀阻络型中风先兆证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争胜 《甘肃医药》2011,(6):364-36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2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证侯分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出现的频率最高,依次为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大肠热结、风痰闭神。结论:中风病患者的症状、舌象和脉象是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型的基础,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型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快速而有效的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阻络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此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3例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对照组采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针刺法,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气虚痰瘀阻络证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熄风通络汤,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结果:服药8周后,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风先兆的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中风先兆的常见中医证候构成比进行研究.方法:调查中风先兆患者90例,按症状的不同程度评分,统计中风先兆的各种症状及证候出现的频率和积分,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中风先兆临床严重程度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通过以上研究,认识到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学分布规律与中风病有相似之处,但亦有其特殊性,临床主要分为气虚血瘀、肝阳化风、风痰阻络三种证候.结论:临床可以三种证候为主,分别采用益气活斑、平肝熄风、祛风化痰的治法,以更好的防治中风先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喘消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痰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COPD痰热瘀阻证患者96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34例,分别使用痰喘消胶囊和清肺化痰丸。观察两组服药前后的相关症状、体征的临床积分、疗效及安全性,并对部分病例做长期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6.4%,两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咳、痰、喘和肺部罗音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痰喘消胶囊在治疗COPD痰热瘀阻证方面确有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脉安胶囊对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88例经确诊的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2组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服脑脉安胶囊,对照组加服尼莫地平+阿斯匹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ESS)及ET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治疗后ESS显著改善,ET水平明显降低,并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脑脉安胶囊对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糖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片联合依帕司他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舒糖络方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情况均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舒糖络方能够显著提高痰瘀阻络型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痰瘀互结证常见于胸痹、症瘕、瘿瘤、中风、顽痹,不孕等许多疑难病症,临床治疗常感棘手。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病,这就决定了痰瘀同治,以分消为法。而分化痰瘀当调畅气机,以治气为先,阳虚痰瘀治当顾及补阳,温化痰瘀;痰瘀胶结阻络,治宜宣通,化痰散结。并结合有关病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左室重构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左室构型与中医证型血瘀、痰瘀互结关系。将112例高血压诊为血瘀、痰瘀患者以超声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心脏结构并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 I)、相对室壁厚度(RWT),分析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及左室不同构型与血瘀、痰瘀证关系。结果痰瘀组颈动脉IMT较血瘀组明显,痰瘀组左室构型以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为著。说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左室构型改变以痰瘀互结证为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候要素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分别于入院时、发病第7天、14天、28天,4个时点进行证候采集和评价,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阴虚风动证→痰火证→痰瘀证→气虚血瘀证。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风痰证→痰火证→痰瘀证→痰瘀证。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存在不同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风不同时期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发病的相关性,探讨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症状积分,预测中风发病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2个月后中风发病与否为终点,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家族史、体重指数、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和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研究中风先兆发为中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体重指数、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先兆发为中风有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医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是中风先兆发为中风的独立因素。结论中风先兆12个月后发为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齐鲁内科时病流派认为,中风的治疗应该本着"既病防变"的思想,从中风先兆着手。流派对中风先兆的认识为:中风先兆病位在于脑髓,表现为脑髓功能的短暂障碍,如肢体短暂麻木不用、阵发性眩晕等。这些典型表现源于内风动越,而肇病之基则为阳气运行紊乱,主要由五脏功能障碍和(或)血浊引起,故流派强调中风先兆的辨证应着眼于"气重升降,血辨清浊",治疗以调气祛浊为主,通过温肾平肝、清化血浊、调和营卫以达到防治中风先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构建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搜集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安全有效,统计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气虚血瘀证可发生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气虚血瘀是其病机变化之一,据此提出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学气血理论探析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脑梗死的原因,其一为痰瘀阻滞,二为气血亏虚。基于此,推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为痰瘀阻滞所致,腔隙性脑梗死为气血亏虚所致。对以高血压为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致病环境或因素的理论提出质疑。探讨高血压是机体出现血运不畅时,作为相伴症状出现的机体的自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中医学气血理论探析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脑梗死的原因,其一为痰瘀阻滞,二为气血亏虚。基于此,推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为痰瘀阻滞所致,腔隙性脑梗死为气血亏虚所致。对以高血压为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致病环境或因素的理论提出质疑。探讨高血压是机体出现血运不畅时,作为相伴症状出现的机体的自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卧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痰液等分泌物易阻塞于呼吸道,甚则肺部形成瘀血,极易引发坠积性肺炎.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伤则虚、气伤痰阻、气伤血瘀,终致痰瘀互结.COPD患者肺、脾、肾虚,痰瘀交阻,久卧于床则加重三脏之虚,痰瘀益甚而合并坠积性肺炎.故从COPD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中医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久卧伤气"与COPD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血小板-白细胞(PLT-WBC)相关参数的改变,探讨其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分别纳入痰瘀互结气郁证组(观察组)60例、非痰瘀互结气郁证组(对照组)30例,另设健康人3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3组血浆、血细胞P选择素(PS)、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WBC分化抗原40(CD40)、WBC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血浆、血细胞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PS、PSGL-1、CD40、CD40L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PS、PSGL-1、CD40、CD40L可能与痰瘀互结气郁证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