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脘痛系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痉挛等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胃脘痛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19~73岁;病程5天~30年。本组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钡...  相似文献   

2.
孙文善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80-680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此外,胃脘痛还常伴有恶心、烧心、吐酸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有关。胃脘痛病位在胃,但常与肝脾等脏腑相关。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胃脘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芳  成培印 《新中医》1994,26(2):33-33,28
本文介绍近10年来用大剂量人胎盘组织液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胃脘痛863例。结果:临床治愈604例,好转193例,显效5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8.6%。  相似文献   

4.
穴位埋植疗法治疗胃脘痛18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笔者自1978年~1989年之间,运用羊肠线穴位埋植治疗本病18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4例中,男127例,女57例;年龄:18岁~28岁36例,29岁~39岁42例,40岁~50岁78  相似文献   

5.
<正>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经络穴位刺激疗法,能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针灸疗法变更的一种新兴疗法。胃脘痛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下垂、部分肝胆疾病在内等,笔者将胃脘痛辨症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肝胃阴虚型、瘀血阻络型。笔者采用经络穴位辨证埋线治疗本病3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近10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针灸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动物实验及机理探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目前诊断、疗效标准及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近几年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方法从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的取穴特点、各种疗法的分析、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多用于原发性便秘患者,在选穴上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为主。结论穴位埋线法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但在长期疗效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贾德贵  赵万玲 《河南中医》1996,16(3):174-175
针刺穴位埋线法治疗鼻炎贾德贵赵万玲贾艳霞北京市大兴县光荣院贾氏针疗诊所(102600)主题词鼻炎/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结扎疗法自1988年3月以来,临床应用针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鼻炎9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98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  相似文献   

11.
从单纯穴位埋线、穴位埋线联合中药、穴位埋线联合西药、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穴位埋线联合心理治疗方面综述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通过随机对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来研究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最佳方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7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以穴位埋线疗法(主穴:曲池、中脘、天枢、气海、阴陵泉、三阴交、阿是穴)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毫针常规针刺疗法(主穴: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78.7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体重及体重指数(BM 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习惯性便秘9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惯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由生活作息紊乱等原因造成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大便秘结不通。患者临床可见粪质干燥、坚硬,如羊粪状,排便艰涩难下,常数日一行,甚至非泻药或灌肠不能排出,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习惯性便秘9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不同性别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女组30例,男组30例,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两组所用穴位相同,15天治疗1次,4次为1疗程,两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对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率、血脂四项进行评估。结果:女性组总有效率(89.28%)与男性组总有效率(92.59%)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率、TG、TC、LDL均明显下降(P<0.05),HDL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差值、BMI差值、腰围差值、臀围差值、体脂肪率差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不同性别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均有效,目前尚不能证明两者间存在差异,埋线可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各项指标,其中对男性体重、体重指数的改善较好,对女性腰围、臀围、体脂肪率的改善较好,血脂的改善目前尚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针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颈源性偏头痛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20例由于颈椎病变引起的偏头痛病人,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益气通络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按病程随机分成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组(简称治疗组)35例、针刺配合中药组(简称针药组)34例、针刺组32例.治疗组于患侧面部每次取3组不同穴位行埋线治疗,半月治疗1次,并配合益气通络方口服.针药组取风池、阳白、太阳、下关等穴行针刺治疗,方药同上.针刺组治疗同针药组中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总体疗效及病程1个月以下、1个月以上患者的愈显率,随访治疗结束后1、3个月患者的未愈率.结果: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总体疗效及病程1个月以上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随访结果表明治疗组3个月后的未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可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尤其是病程1个月以上患者,并可降低远期未愈率.  相似文献   

17.
胃肠动力改变、排空时间延长是腹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恢复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饮食营养、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单纯西药胃肠动力剂因有一定副作用不能广泛应用,中药汤剂因受术后禁食的影响也不能大量给药。探讨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不受给药时间限制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穴位埋线干预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魏丹 《西部中医药》2014,(8):125-126
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1次/d;治疗组同时给予枳术宽中胶囊,3粒/次,3次/d,口服;穴位埋线,10天埋线1次。2组均以治疗30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36.7%,对照组为18.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饱胀、胃脘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枳术宽中胶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肥胖大鼠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瘦素抵抗可能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正常组,挑选经高脂饲料喂养12周体质量超过正常大鼠20%者,随机分模型组和埋线组。埋线治疗后,使用ELISA和RT-PCR等方法观察穴位埋线对各组肥胖大鼠下丘脑胰岛素、瘦素含量、瘦素受体基因(OB-Rbm RNA)表达,观察下丘脑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表达;观察外周血清SOCS-3的含量表达。结果:埋线后大鼠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较模型组肥胖大鼠明显降低(P0.05),而下丘脑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和脑、血瘦素和胰岛素之比较模型组肥胖大鼠均明显升高(P0.05);埋线后大鼠下丘脑OB-Rbm 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肥胖大鼠比较显著增加(P0.05),而SOCS-3m RNA表达水平及血清SOCS-3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胰岛素、瘦素血脑转运屏障及胰岛素、瘦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障碍,进而纠正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达到减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庆霞  王少松  谢有良 《中医杂志》2011,22(21):1849-185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功能性便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72例,埋线组给予天枢、大肠俞、肾俞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周埋线1次,共治疗8周;针刺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每天1次,连续5天,休息2天,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94.44%,针刺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埋线组各项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且较传统针刺方法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