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蒿琥酯对小鼠Heps肝癌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的抑瘤作用.[方法]小鼠皮下接种Heps肝癌细胞(1.2×10 5),56只NIH雌性小鼠分7组,每组8只,其中1,2,3组为Art腹腔注射(ip)组,其Art剂量分别为15mg/kg(低)、30mg/kg(中)、60mg/kg(高).第4组为Art灌胃(po)30mg/kg;第5组po铁剂6.5mg/kg同时ip Art 30mg/kg.第6组ip环磷酰胺(CY)阳性对照,第7组ip生理盐水(NS)空白对照.[结果]腹腔注射Art低、中、高剂量其抑瘤率分别为16.2%、12.2%和80.4%;高剂量Art对小鼠Heps肝癌有显著的抑瘤率(P<0.01).在该3个剂量下小鼠的脾重随Art剂量的加大而增加,提示Art似有提升机体免疫水平的作用.中剂量的Art口服与腹腔注射效果不同,前者获77.6%的抑瘤率而后者仅为12.2%.Art与铁剂合用有协同抑瘤作用.[结论]在一定的剂量下,Art对小鼠Heps肝癌有抑制作用;给药途径不同,其抑瘤效果也不同;与铁剂合用可增加抑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人鼻咽癌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鼻咽癌细胞株CSNE 1为研究对象 ,观察腹腔注射As2 O3对鼻咽癌在Scid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反应。结果 :As2 O3腹腔注射 1mg/kg和 5mg/kg均能在小鼠体内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在 5mg/kg剂量组 ,凋亡诱导最明显且能诱导鼻咽癌细胞分化 ,并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抑瘤率为 70 %。上述剂量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无抑制作用 ,但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对肝脏和心脏有轻度毒性。 10mg/kg迅速致实验鼠中毒死亡。结论 :砷剂在Scid小鼠体内治疗人鼻咽癌移植瘤有效 ,但存在最适剂量问题 ,诱导调亡和分化可能是其抑瘤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五色灵芝提取液与LAK细胞合用对小鼠移植性动物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按药物体内抑瘤作用常规筛选方法进行,试验动物用NIH小鼠.瘤株为小鼠肉瘤细胞(sarcoma-180).小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20 ml/kg/天灌胃.阳性对照组以环磷酰胺(CTX)20 mg/kg/天灌胃.第一实验组:灵芝液组20 g/kg/天灌胃.第二实验组:LAK细胞1×107/只/隔天+IL-2 5000U/天腹腔注射.第三实验组:灵芝液20 g/kg/天灌胃+LAK细胞1×107/只/隔天+IL-2 5 000 U/天腹腔注射.各组均于接种后24小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0天.均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计算抑瘤率.结果 各组抑瘤率分别是:第一实验组为46.41-60.42%,第二实验组为44.85-51.29%,第三实验组为对71.41-75.42%.各实验组的抑瘤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灵芝液与LAK细胞联合组与单用灵芝液组或单用LAK细胞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五色灵芝提取液与LAK细胞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治疗Scid小鼠鼻咽癌移植瘤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鼻咽癌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株CSNE-1为研究对象,观察腹腔注射As2O3对鼻咽癌在Scid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反应。结果:As2O3腹腔注射1mg/kg和5mg/kg均能在小鼠体内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在5mg/kg剂量组,凋亡诱导最明显且能诱导鼻咽癌细胞分化,并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抑瘤率为70%,上述剂量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无抑制作用,但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对肝脏和心脏有轻度毒性,10mg/kg迅速致实验鼠中毒死亡。结论:砷剂在Scid小鼠体内治疗人鼻咽癌移植瘤有效,但存在最适剂量问题,诱导凋亡和分化可能是其抑瘤机制。  相似文献   

5.
AT-1420即甲基苯丙氨酸氮芥。实验表明对大鼠W-255有显著的抗瘤活性,用0.155~1mg/kg/d×7,有 81~100%抑瘤率,用0.25~1mg/kg/d×7,有50~100%肿瘤消散率,疗效与消瘤芥相似。 对小鼠S-180,肝癌、网细胞肉瘤(L_2)均有明显的抗瘤作用,用0.6~0.8mg/kg/d×7~8腹腔给药,抑瘤率分别为48~52%,28%、41~50%,对艾氏腹水癌(EAC)生命延长率为177%。作为比较,消瘤芥用量为2.5~3.5mg/kg/d,对S-37抑制率为64%。AT-1420对EAC和W-256疗效较好,但对S-37无效,其他肿瘤和消瘤芥的疗效相似。另口服和注射给药均有效。 AT-1420对~3H-TdR参入EAC细胞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0%(±8.1)。 测得大鼠腹腔注射一次的LD50为5.4mg/kg,7次给药的LD50为1.25mg/kg/次。测得小鼠腹腔注射一次的LD50为8mg/kg,而7次给药的LD50为1.13mg/kg/次。 上述表明AT-1420有明显的抗动物肿瘤作用,抗瘤谱广,口服和注射给药有效。疗效与消瘤介相似,且用量较小,故AT-1420值得进一步研究,考虑提供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内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人卵巢癌COC1细胞制成裸鼠移植瘤模型,肿瘤形成后,将30只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2个治疗组,每组各10只。2个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MPA 60 mg/kg、120mg/kg,2次/周,共4周,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抑瘤率,用Ⅷ因子多克隆抗原抗体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MPA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和新生微血管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MPA剂量60 mg/kg治疗组,抑瘤率为23.8%;120 mg/kg治疗组,抑瘤率为43.8%。对照组MVD为5.14±0.74;MPA 60 mg/kg治疗组为3.64±0.02,120 mg/kg治疗组为2.11±0.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个治疗组间,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组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凋亡小体及变性坏死,而对照组少见。结论 MPA对人卵巢癌COC1细胞裸鼠移植瘤内的肿瘤细胞及新生微血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可能是抑制和破坏了肿瘤区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断血供所产生的结果,而不是直接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叶酸钙对氟尿嘧啶抗癌及骨髓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在给S-180小鼠5-FU腹腔注射同时灌胃采用不同剂量CF能否增强5-FU抗小鼠S-180作用和对5-FU引起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影响;以及两药联合应用时对人胃癌细胞MGC的体外抑制增效作用.方法 给S-180小鼠腹腔注射5-FU 25~15 mg/(kg·d),连续用5天、7天,并在用5-FU前半小时灌胃CF60、90或120 mg/(kg·d).结果 各5-FU单用组抑制率为42.3%~44.5%;若合用组CF剂量≥90 mg/(kg·d),抑瘤率可提高至59.4%~73.3%(差异有显著性);体外实验显示作用96小时后,各浓度CF/5-FU合用组抑瘤率均明显高于5-FU单用组;毒性试验显示CF/5-FU合用组对白细胞、血小板的影响与5-FU单用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若用5-FU前灌胃CF90或120 mg/(kg·d)则可明显增加5-FU的抑瘤效应;CF可明显增强5-FU对MGC的增殖抑制作用,但合用时两者剂量均不必过高,时间需96小时以上;CF对5-FU的骨髓抑制作用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易晓芳  范士明  姚明  丰有吉 《肿瘤》2004,24(6):562-565
目的拓扑替康(TPT)静脉治疗卵巢癌疗效确切,但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反应限制了其应用.本文旨在通过体内实验探讨腹腔应用TPT治疗人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卵巢癌SKOV3ipl裸小鼠网膜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8组(10只/组),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TPT(1.5 mg/kg×2,3.0 mg/kg×2,6.0 mg/kg×2或10.0 mg/kg×1),或静脉注射TPT(6.0mg/kg×2或10.0 mg/kg×1);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顺铂(7.5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计算给药各组抑瘤率;用流式细胞仪评价用药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改变.结果TPT疗效优于顺铂,且呈剂量与途径依赖性,其中腹腔化疗优于静脉化疗(P<0.05),以腹腔单次大剂量TPT(10.0 mg/kg)冲击治疗效果最佳,抑瘤率达70.4%,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且裸小鼠耐受性好.TPT作用于SKOV3ipl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与给药浓度相关.TPT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的程度与拓扑替康疗效呈正相关.结论TPT腹腔化疗治疗人卵巢癌体内实验安全可行,为其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GZ)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RGZ对移植瘤体积的影响;HE染色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移植瘤中Bcl-2、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GZ组(4mg/kg,12mg/kg,60mg/kg,120mg/kg)裸鼠移植瘤体积分别为0.190±0.023mm3、0.065±0.003mm3、0.195±0.004mm3和0.182±0.023mm3,较对照组(0.300±0.016mm3)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分别为36.7%、78.3%、35.0%和40.0%。HE染色观察RGZ作用SKOV3细胞后有变性细胞、单细胞死亡及大面积的凝固性坏死。Bcl-2在RGZ组(60mg/kg,120mg/kg)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Cytochrome C在RGZ组(60mg/kg,120mg/kg)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Z对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促进凋亡。提示PPAR-γ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移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36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单纯放疗组(B)、吉西他滨25mg/kg组(C)、吉西他滨50mg/kg组(D)、吉西他滨25mg/kg+放疗组(E)、吉西他滨50mg/kg+放疗组(F).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单纯放疗组荷瘤鼠背部肿瘤局部以6MeV电子线照射.C、D组分别以25mg/kg、50mg/kg吉西他滨腹腔注射,E、F组分别以25mg/kg、50mg/kg吉西他滨腹腔注射加背部肿瘤6MeV电子线照射.然后每两天测鼍肿瘤的长短径、比较各组的瘤体积、肿瘤生长延缓天数、抑瘤率,利用增敏系数(EF)评价吉西他滨的增敏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mg/kg、50mg/kg单剂量吉西他滨对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两组剂量吉西他滨联合放疗组局部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瘤率分别为88.22%、91.23%,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44.11%,P<0.05)和吉西他滨两个剂量单药组(72.88%、77.53%,P<0.05).联合组(E、F组)肿瘤生长延缓天数(瘤体积增长2倍)分别为9、15天,高于单纯放疗组(4天,P<0.05)和吉西他滨两个剂量单药组(4、4天,P<0.05).结论:吉西他滨可显著增强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放射治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NTP)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肝癌荷瘤裸鼠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通过皮下接种,建立人肝癌HepG2裸鼠肿瘤模型,分为对照组、NTP治疗组、X射线照射组、联合治疗组.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微环境改变;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测定肿瘤组织内细胞凋亡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器结构改变.结果 对照组、NTP治疗组、X射线照射组、联合治疗组终末肿瘤体积分别为(543.96±108.45)、(436.54±65.49)、(351.66±56.68)、(281.97±35.60)mm3,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63,P=0.01),X射线照射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联合治疗组较其余各组出现的坏死区域面积更大.TUNEL法显示4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95±0.13)%、(5.82±0.26)%、(7.53±0.43)%、(11.07±0.35)%,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7.76,P=0.00),且X射线照射组与NTP治疗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组免疫反应评分分别为12、9、9、2.电镜下观察发现联合治疗组较其余各组出现更多凋亡小体,并伴随线粒体水肿.结论 NTP和X射线照射在治疗人肝癌荷瘤裸鼠模型上具有协同作用,为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刘慧娟  车宇  刘佳 《现代肿瘤医学》2015,(18):2587-2590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中晚期食管癌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与同数量单纯放、化疗组对比,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并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分别为47.8%、87.0%,较对照组的43.5%、84.8%有提高。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升高,与应用尼妥珠单抗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同步口服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无手术指征或拒绝手术直肠癌和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3例,接受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组(27例,仅接受放疗).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单纯放疗组为66.7%(P<0.05).综合治疗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26.1%,手足综合征为21.7%;单纯放疗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1.1%,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放疗联合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羧胺三唑(CAI)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联合用药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比联合用药与单药使用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SRB法检测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系在单独使用CAI或SAHA以及联合用药时的细胞活力变化;建立C57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CAI组、SAHA组、CAI+SAHA联合治疗组,连续给药25天,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及动物死亡情况。结果 CAI分别和两种剂量的SAHA联合用药后,对Lewis肺癌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高于CAI组,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分别达到46.09%±5.50%和54.43%±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AI组、SAHA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抑制小鼠皮下肿瘤生长,且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小于其他3组;除对照组外,各药物治疗组动物死亡率均低于20%。结论 SAHA与CAI联合使用能显著抑制Lewis肺癌细胞活力,并在Lewis肺癌细胞荷瘤动物中显现抗瘤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奈达铂(NDP)联合替加氟(FT-207)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同步奈达铂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DDP)联合氟尿嘧啶(5-Fu)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同步顺铂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为95.9%,有效率为98.6%;颈部淋巴结完全消退率为94.6%,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为93.2%,有效率为98.64%;颈部淋巴结完全消退率为89.2%,有效率为97.3%,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中,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化疗中,治疗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和替加氟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射治疗与顺铂和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同期化疗疗效相当,而且奈达铂和替加氟方案消化道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情况优于顺铂和氟尿嘧啶方案,值得推广,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至202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单药PD-1抑制剂治疗(单药治疗组)、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及获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全性比较可知,单药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占17.14%,肝功能异常占25.71%,血液学毒性占31.42%,全身性症状占8.57%,胃肠道占17.14%,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占11.43%,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占20.00%,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占5.71%,内分泌系统疾病占5.71%;联合用药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占22.85%,肝功能异常占28.57%,血液学毒性占25.71%,全身性症状占11.43%,胃肠道占20.00%,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占14.29%,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占17.14%,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占8.57%,内分泌系统疾病占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性比较可知,单药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57%、部分缓解率为31.43%、疾病稳定率为48.57%、疾病进展率为11.43%;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14.29%、部分缓解率为54.29%、疾病稳定率为25.71%、疾病进展率为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对疾病更为有效。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单药PD-1抑制剂提升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保证患者足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藤黄酸是否能够增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探索其增敏机制。方法: 体 外培养U251细胞,并分成空白对照组、藤黄酸单独处理组、替莫唑胺单独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 活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 ROS 水平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情况。 结果: CCK-8法实验中,四组细胞处理24 h后存活率依次为(98.65±3.68) %、(93.58±2.47) %、(66.81±2.39) %和(38.65±4.13) %, 可 以看出联合处理组能够大幅提高对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联合处理组U251细胞凋亡比例为(61.43± 2.58) %,与替莫唑胺单独处理组的(26.68±1.82) %相比明显增加(P<0.01);藤黄酸和替莫唑胺共同处理后能够上调U251细胞 ROS水平和降低GLUT-3和p-AKT的表达,抑制GLUT-3/AKT信号通路(P<0.05或P<0.01)。结论: 藤黄酸与替莫唑胺联用能够 通过上调U251细胞中的ROS水平、抑制GLUT-3和AKT信号通路而增强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随机分为盐酸氨基葡萄糖组,洛索洛芬钠组以及氨基葡萄糖与洛索洛芬钠联合组,各组66例。采用Lequesne指数作为疗效评分标准,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临床变化,纪录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等,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观察,治疗后6周、3个月中,联合组与洛索洛芬钠组症状改善明显,以联合组最佳,氨基葡萄糖组症状改善缓慢,关节评分较前两组差(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与氨基葡萄糖组评分持续下降,但以联合组为甚,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联合组优于氨基葡萄糖组(P〈0.05),而洛索洛芬钠组变化不明显(P〉0.05)。3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82%、6.56%和6.3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氨基葡萄糖和洛索洛芬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iveness of 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 (cisplatinum, platidiam, DDP) alone or as a component of combined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in 85 patients with osteogenic sarcoma. The said drugs were used as adjuvants following radical surgery (group I-18 cases), in combined treatment of solitary and single lung metastases (group 2-7 cases) and in 6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tumors (group 3). An analysis of long-term results showed response in 30.8% in group 3. In group 2, application of chemotherapy plus surgery was followed by remissions of 2-46+-month duration (mean-13.9 months). In group I, 78.7% are expected to survive metastasis-free more than 12 months. Toxicity was moderate, with nausea and vomiting (87.1%), myelosuppression (52.8%), nephrotoxicity (48.6%) and alopecia (75.7%) being the most common side-effects.  相似文献   

20.
沈冬  宋宇 《现代肿瘤医学》2015,(18):2646-2649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应用卡培他滨不同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2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对照组,每组40例,奥沙利铂组予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多西紫杉醇组予以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卡培他滨单独治疗,观察对比治疗14d后三组的临床疗效、DCR(疾病控制率),三组血清CEA、CA50、CA199、CA125改变情况,三组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奥沙利铂组RR为80.0%,与多西紫杉醇组(70.0%)、对照组(50.0%)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DCR为90.0%,与多西紫杉醇组(85.0%)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65.0%)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治疗后血清CEA、CA50、CA199、CA125与对照组相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奥沙利铂组与多西紫杉醇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与多西紫杉醇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三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而且可以改善预后生存质量,优化血清CEA、CA50、CA199、CA125水平,无额外的不良反应,安全稳定,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