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首次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替罗非班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PCI;替罗非班组于PCI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PCI术后15 min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并进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罗非班组CTFC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24 h后血清cTnT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d内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行PCI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减轻心肌损害,减少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周金锋  邹华伟  刘月宾  程自平 《重庆医学》2021,50(17):2981-2984,298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收治住院的行PCI治疗的85例老年(≥65岁)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规范的双联抗血小板及肝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比分析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发生率,术后1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IMI血流3级比例更高,无复流较低,CKMB峰值较低,LVEDD和LVEF改善更优且MACE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人院AMI患者82例,分为替罗非班组(盐酸替罗非班 PCI)4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脉的血流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a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提高,替罗非班组达1级、2级血流者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完全闭塞比率明显高于替罗非班组(P<0.01);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流,无复流现象发生,TIMl3级血流发生率lOO%,对照组急诊PCI术后TI-MI 0~2级,即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为15%,TIMl3级血流发生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住院期间盐酸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急诊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状动脉,又可改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挽救心肌,可能成为更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C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首次因急性ST段抬高AMI行急诊PCI治疗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试验组(替罗非班)38例。试验组于PCI术前开始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PCI术后15min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和进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并比较发病就诊时,PCI术后6h,12h的cTnT,CK-MB水平;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试验组CTFC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前cTnT和CK-MB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6h及12h试验组cTnT和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中发生1例顽固性心肌缺血;而对照组新发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心肌缺血各有1例。结论:在ST段抬高AMI行PCI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同时改善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瞿秋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16+2552
目的: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经外周静脉通路持续泵入盐酸替罗非班的护理体会。方法:观察住院7天内161例ACS患者行PCI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风险,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精心护理。结果:MACE发生率观察组(4.65%)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1.63%)高于对照组(8.00%),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以减少PCI术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经精心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冠脉急诊PCI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及血清黏附分子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价值及血清黏附分子变化.方法 选择急诊入院6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盐酸替罗非班加PCI术,32例)和对照组(PCI术,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分级)血流情况、术后30d内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及血清黏附分子变化.结果 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为90.6%(29/32),对照组为78.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为6.25%(2/32),对照组为16.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住院期间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病例,对照组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6.25%(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I急诊PCI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明显降低血清黏附分子,减少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5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ASTEMI患者,年龄65~88岁,平均(68.5&#177;9.6)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0),比较两组基础临床特征、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增高(88.9%比58.0%,P〈0.05),术后90minsumSTR(70.3%比42.0%,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后1周射血分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6.2&#177;7.6比46.7&#177;8.5,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11.1%比6.0%,P〉0.05),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并有助于改善心功能。老年ASTEMI患者急诊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60例ACS需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80例)和依诺肝素组(180例).治疗组PCI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10.0μg/kg弹丸式注射,随后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用药后12、24、48 h观察两组患者TnI值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 h及用药后3、6个月观察两组联合心脏事件(MACE).结果:替罗非班组与依诺肝素组比较术后24 h、3、6个月发生的联合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依诺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替罗非班对心功能有良性影响.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替罗非班组有1例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ACS可减少心肌损伤,对预后有良性影响,且安全性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冠状动脉血流(TIMl分级)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86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3例和对照组(PCI)43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TIMI 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TIMI 2级血流比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梗死后新出现的心绞痛 新发心肌梗死 死亡〔含血管重建事件: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患者30d内复合终点1、复合终点2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单项终点的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德林 《西部医学》2012,24(11):2126-2128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直接PCI,42例)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4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中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年龄43~76(57.5±11.1)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5)和对照组(n=33),替罗非班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氟伐他汀等治疗,同时静脉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前向血流(TIMI)情况和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情况、出血并发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和主要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替罗非班组采取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取肝素治疗,观察最终造影结果、肌酸激酶峰值浓度、90 min ST段下降幅度、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校正TIMI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和治疗前对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前对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有一定的影响,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诊入院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60例和对照组(直接PCI)60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压迫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10%vs 6.7%,P〉0.05);术后LVEF(56.97±8.41vs 54.15±7.11)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增多的趋势(8.3%比3.3%),试验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延长(53.97±10.58 vs 32.51±6.31,P〈0.05);压迫止血时间明显延长(38.16±5.37 vs 21.34±4.96,P〈0.05),但未增加穿刺点出血和血肿。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可能成为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军  蒋健刚 《安徽医学》2012,33(2):155-15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行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ACS患者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n=21)和维拉帕米(维拉帕米组,n=24),两组手术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同时测定PCI术后7 d、14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计数(PLT),两组术后3 d内出血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结束前末次冠脉造影均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cTFC帧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CI术后7 d、14 d的LVEF均高于对照组,CK-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 d内出血、术后30 d内MACE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ACS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手术的患者分为全量组(186例)及半量组(125例),分别在24~72 h内接受0.1μg/(kg·min)和0.05μg/(kg·min)的替罗非班维持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结果术后6、24、48 h,全量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半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 d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半剂量替罗非班能有效减少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全剂量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