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男,42岁。因食管中段癌拟行食管大部切除及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手术探查肿瘤位于食管中段,游离食管,拟行肿瘤切除,同时行上腹正中切口进腹腔,探查肝脾正常,胃左血管处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十二指肠球部可触及瘢痕结节。常规游离胃大弯,结扎胃左动脉后,发现胃壁弹性差,无光泽,血运不好。经仔细检查,发现胃大弯侧近幽门部胃网膜右动脉已被结扎切断,观察整个胃壁颜色呈暗紫色,无动脉搏动,胃底及体部出现点状及片状坏死灶。故决定行全胃切除、食管癌切除、食管外置于颈部、空肠造瘘,准备二期手术。2 讨论食管大部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82年5月~2003年11月手术治疗28例残胃责门癌或残胃食管癌病人。结果 残胃贲门癌或残胃食管癌男性多于女性,初次胃部分切除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12,8年,71.4%为BillrothⅡ式吻合者。28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论 胃部分切除5年以上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应考虑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施行手术。残胃贲门癌可行全胃切除,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重建消化道具有储存食物、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功能,同时可以切除足够长度食管,防止癌肿残留。残胃食管癌切除后可采用结肠代食管。残胃贲门癌和残胃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原发性贲门癌和食管癌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987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院胸心外科共行食管癌根治术190例,其中132例应用上海GF-Ⅰ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外加带蒂大网膜包裹吻合口。疗效满意,现就此术式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男性105例,女性27例,共132例。其中年龄最小33岁,最大72岁;平均56.2岁。术前检查:食管吞钡点片提示食管癌132例,食管镜检查、病理活格提示鳞癌126例,鳞腺癌6例。病变部位和长度: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8例,中段72例,下段42例。病变长度<3.0cm32例,3.1~5.0cm85例,>5.1cm15例。1.2手术方法:全麻…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及食管癌内镜根治术—附1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丛庆文  吴明利 《内镜》1992,9(4):240-241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96年5月~1997年10月共施行食管癌根治术16例,全部采用颈胸腹三切口,而胸部切口改良为后外侧小切口,使胸部切口平均长度约16cm。且不需切断肋骨,不需大块切断背阔肌及前锯肌,不游离及牵拉肩胛骨,缩短胸内操作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能清晰暴露胸内术野,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淋巴结清除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4~65岁,平均58岁,其中脑上段食管癌2例,中段9例,下段5例,Ⅱa期3例,Ⅱb期5例,Ⅲ期8例,所有病人病理检查为食管鳞癌,术后食管切端均未发现癌细胞。病变范围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胃网膜右动脉(RGEA)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RGEA应用于OP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 38例应用常规移植血管(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外加REGA的OPCABG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全面严密监护,突出胃肠道和抗痉挛护理的特点,总结经验。结果 38患者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RGEA是OPCABG良好的移植血管,高质量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是OPCABG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我科1987~1991年收治术前放疗的Ⅲ、Ⅳ期下咽癌、颈段食管癌8例,采用胃及带蒂的大网膜组织重建、修复,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40~60岁(中位数54岁)。原发于下咽部6例,颈段食管2例,吞钡X线条片示病灶长约4~5cm。一侧颈淋巴结肿大6例,双侧颈淋巴结肿大2例。1.2;临床分期及病理:根据UICC1987年的肿瘤分期标准,居旦期6例,IV期2例。病理报告均为鳞状细胞癌。1.3治疗方法:有计划放疗6例,剂量为4500~50O0CGy,根治性放疗失败者2例,剂量为7600~80O0CGy。行下咽,全食…  相似文献   

8.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ACR)优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已得到了广泛认可[1]。目前最常用的动脉桥血管是乳内动脉(IMA),IMA吻合于左冠状动脉系统已成为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然而当存在冠状动脉3  相似文献   

9.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对照组仅行常规胃癌D2式根治术.术后对所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所切除的胃系膜中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影响胃系膜转移的因素.并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和病死率以评估两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清扫的淋巴结总数明显多(P<0.01),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P>0.05).实验组所切除的胃系膜中存在癌转移的9例(17.3%),胃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患者术后的1、2、3年积累生存率增加而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大小及临床分期(cTNM)合理选择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价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管状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49例行全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全胃组术后死亡1例(P>0.05),管胃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为5.67%,低于全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57%(P<0.05).结论 对于应用三切口经原食管床重建消化道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管状胃代食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三切口胃代食管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切口胃代食管术对彻底根治肿瘤,清除颈、胸区域淋巴结,提高5年生存率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分析1995年6月-2000年6月39例胸3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的资料,并对手术指征,切除范围和重建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63.1%,48.4%。该术式可以成为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常规标准手术。  相似文献   

13.
黄重发  吴海燕 《内镜》1995,12(4):241-241
  相似文献   

14.
右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的诊治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右胸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的诊治及护理.方法 胃瘫患者保守治疗的同时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者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保守治疗结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是治疗胃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左侧腹痛1 h"入急诊,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否认高血压、外伤、中毒、吸烟、饮酒史,4年前行胆囊切除术。1.2 初步诊治经过患者于2019年5月15日于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 119/76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醒,对答可,腹平软,左侧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可。血常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在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中游离胃及游离食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0—02~2006—10我院共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827例。结果:手术时间:90~24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00~350ml。术后无因出血而再手术情况,无脾脏切除记录。结论:电刀具有止血效果好,线头残留少,胸腔内形成疙瘩少等优点,由于电刀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从而降低了手术意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钟晓珊  张惠珍  刘翠月 《全科护理》2012,10(12):1081-1082
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各种仪器及特殊物品准备工作;术中做好体位管理,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提高手术效率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0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认识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1例ARS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1例因进食后有异物感就诊.行食管X线钡剂造影示食管上段于第3胸椎水平见由左下向右上走行的螺旋状压迹,边缘光整,侧位在主动脉稍后上方见食管向前错位,并轻度局限性狭窄,钡剂通过稍迟缓,该处食管壁软、黏膜正常,有血管搏动现象;CT血管成像检查证实为ARSA.结论:ARSA临床少见,大部分无临床症状,少部分因该动脉走行异常出现气管、食管受压而表现为吞咽困难、刺激性干咳或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非特异性胸痛等症状.文献有发生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报道,常误诊为食管肿瘤,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术后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平均为 5 % [1] 。食管胃吻合是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 ,食管胃全层间断缝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手术操作较复杂 ,需时长 ,且并发症多。为简化操作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1993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我们对 12 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采用食管胃一层连续缝合吻合法重建消化道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2例 ,女 2 8例 ;年龄 39~ 84岁 ,平均 5 7岁。根据UICC[1997]食管癌新的分段与分期标准 ,颈段 5例 ,胸上段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网膜包埋吻合口在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选择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术治疗,对照组(n=40)选择单纯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吻合口良性狭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7. 5%)(P 0. 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 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 5%)(P 0. 05)。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5. 0%)、胸腔以及腹腔感染发生率(5. 0%)与对照组相比(17. 5%、7. 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 33±10. 18) d]以及术后至吻合口良性狭窄时间[(3. 58±1. 02) d]与对照组[(23. 69±12. 77) d、(3. 24±1. 1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切除术中以大网膜包埋方式完成食管胃胸内吻合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