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常导致不可逆的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目前,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严重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r新的方法.细胞移植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可以大体分为神经细胞移植和非神经细胞移植,移植物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嗅鞘细胞、活化巨噬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等.其中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已是脊髓损伤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定向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轴突断裂、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神经元属于分化成熟细胞,死亡后很难自行修复,目前尚无有效办法恢复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近来研究表明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治疗中有良好前景。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因而干细胞移植在细胞移植策略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30例脊髓损伤后遗症惠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 经过系统化整体护理及规范康复治疗后,患者住院20~62(27.10士7.50)d出院.随访3~24个月,22例患者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得到改善,8例症状无明显变化.提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及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可有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本实验旨在观察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Caspase-3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30例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经过系统化整体护理及规范康复治疗后,患者住院20~62(27.10±7.50)d出院。随访3~24个月,22例患者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得到改善,8例症状无明显变化。提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及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4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间歇性排尿训练(观察组),并与32例采用常规长期留置导尿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通过间歇性排尿训练,42例患者成功建立了反射性膀胱,有效率和尿路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间歇性排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4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间歇性排尿训练(观察组),并与32例采用常规长期留王导尿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通过间歇性排尿训练,42例患者成功建立了反射性膀胱,有效率和尿路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间歇性排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D-95和p75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细胞移植组,分别在细胞移植后1、3d、1、2、4周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Tunel(凋亡测定)标记、电镜方法观察CD-95、p75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移植后1、3d、1、2、4周,脊髓损伤组和细胞移植组比较,CD95(P〈0.05);p75,P〈0.01。Tunel方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现象,细胞移植后1周,损伤对照组电镜下可见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小体。细胞移植组未见凋亡小体。结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减少了CD-95和p75的表达,也减少了凋亡,说明移植促进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抑制了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脊髓损伤通常包括中心的灰质及其发出的轴突和周围的白质(即连接脊髓和脑的有髓轴突),虽常保持完整但却没有功能。白质中这些完整的轴突提供了跳跃损伤部位恢复残余功能的机会,也是干细胞移植最终目的之一。实验首先利用视黄酸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然后移植于脊髓损伤而部分截瘫的成年鼠体内,同时抑制移植后的过度生长。应用胚胎干细胞而不用成熟神经系统的干细胞,是  相似文献   

10.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仍然是骨科领域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传统观点认为脊髓损伤是不可修复和再生的。现在认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丧失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永久性障碍的主要原因。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无法再生修复。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和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干细胞移植替代缺失的神经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神经原发膀胱的治疗及康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原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 ,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合并症之一。神经原性膀胱的发病原因很多 ,常见于脊髓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解决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可降低泌尿系统的并发症 ,控制排尿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目前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目标。1 神经原性膀胱的表现脊髓损伤后 ,在休克期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 ,自主性神经活动抑制 ,逼尿肌不能收缩而使排尿反射消失 ,导致尿潴留。休克期后 ,排尿中枢 (S2~S4)及其下方损伤时 ,出现自律性膀胱 ,可有微弱的逼尿肌收缩但无排…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然而,干细胞移植的一些缺点限制其临床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细胞可以旁分泌外泌体的方式修复脊髓损伤,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文主要针对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对外泌体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更好地理解外泌体作为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 脊髓损伤患者1例,于伤后13 d开始给予规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共9次,检测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结果 患者伤后26 d最大尿道压及尿道闭合压力明显升高,膀胱容量增大;伤后140 d时患者膀胱感觉恢复,可诱发出逼尿肌自主收缩,最大压力为30 cm...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及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脊髓损伤治疗目标是减少继发性损伤,挽救受损的脊髓神经元;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神经再生和整合,实现脊髓结构性修复与功能重建.既往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物理康复等.虽然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仍然无法避免患者截瘫的结局.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群来源于骨髓组织中的非造血细胞,是多能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扩增能力强,免疫性低.实验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能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这为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培养取材第2代来源于第三磨牙的人牙髓于细胞,鉴定其表面标记物,应用B27、碱性呈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转铁蛋白硒进行神经诱导,并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改良Allen's法制作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3d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只大鼠.分别于脊髓损伤处注入人牙髓干细胞及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d、治疗前1d、治疗后3d、治疗后7、14、28d进行动物后肢运动功能检测.28d时脊髓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脊髓空洞形成,计算空洞面积;Tunnel法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标记HuNu-NeuN和HuNu-GFAP,观察人牙髓干细胞体内生长分化情况.结果:细胞培养传代后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匀,胞浆丰富、胞核增大,细胞平行排列呈漩涡状或螺旋状.流式细胞仪分析人牙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后高表达CD44、CD90和CD146,低表达STRO-1,CD34、CD45表达阴性.人牙髓干细胞神经诱导14d,免疫荧光标记GFAP、NeuN呈阳性.细胞移植3d、7d,两组间BB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细胞移植14d及28d实验组BBB评分分别为3.8±0.8、7.2±1.6,对照组BBB评分为2.2±0.8、3.6±1.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8d时HE染色两组均可见脊髓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增生及空洞形成.实验组脊髓空洞面积百分比(26.75±2.50)%,对照组为(49.50±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nel法检测实验组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32.33±1.54)%,对照组为(46.33±1.53)%,实验组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P<0.05).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到部分细胞为带有HuNu-NeuN和HuNu-GFAP双抗体细胞.结论:人牙髓干细胞能够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及移植入脊髓损伤大鼠体内可分化为神经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时可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近来SCI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细胞移植来促进变性神经元的再生和抑制胶质瘢痕形成,达到修复受损的神经通路和突触连接。细胞移植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可以大体分为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移植,移植物包括周围神经源性神经元、嗅鞘细胞、活化巨噬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胚胎干细胞以及转基因细胞等。这些实验方法已经陆续开始应用于临床,给曾经被认为完全不可治愈的脊髓损伤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7.
关于脊髓损伤后修复研究的管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脊髓损伤患者常发生截瘫或四肢瘫,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患者积极要求治疗,医师也为治疗脊髓损伤,修复损伤的脊髓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干细胞和嗅鞘细胞移植,更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有人甚至认为脊髓修复的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但医学十分复杂,临床上能否在近期真正解决损伤脊髓的修复问题?根据我们从事脊髓损伤研究二十余年来的观察研究,谈谈自己的观点。一、脑与脊髓损伤的差别脑损伤除在少数情况下(如内囊出血、蝶鞍肿物压迫神经等)损伤传导束外,主要是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如脑挫裂伤)。脊髓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移植用于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引起了广泛关注。BMS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主要有单独移植、联合支架移植、联合细胞移植、联合药物移植及转基因干细胞移植等。该文就BMSC生物学特性、BMS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骨髓基质细胞经培养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者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9d移植神经干细胞,实验分组:细胞移植组、PBS填充组、正常对照组。应用组化法观察移植细胞是否存活,取材前24h显露坐骨神经,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处的修复重建。[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标记并移植于脊髓损伤区,标记的阳性细胞可在受体脊髓内检测到,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PBS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移植于脊髓损伤区,移植细胞可以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神经传导通路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其致残率较高,在给患者本人带来身心伤害的同时还会对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因外伤性SCI而丧失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的人数高达60多万。目前,临床上治疗SCI的主要方式包括药物(如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冲击)、手术、物理及康复训练等。SCI后神经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依靠药物和外科手术的传统治疗方式多局限在病症的缓解,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arinaga认为SCI后运动功能的丧失源于神经细胞的凋亡。目前已有一些早期临床试验证明了干细胞移植治疗SCI的可行性,使受损神经细胞、组织得到修复或替换成为可能。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使轴突再生、突触重建,进而恢复受损脊髓功能。BMSCs移植为SCI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被认为是创伤性SCI的有效治疗方法。BMSCs移植治疗SCI具有多样性,即BMSCs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应用方法,以不同的机制发挥治疗SCI的作用。笔者就BMSCs移植治疗对SCI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SCI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