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20-920
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炎性皮肤病。近 3年 ,本科对带状疱疹患者 80例采用单独口服龙胆泻肝汤与口服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拔罐进行治疗 ,并随访观察 ,现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带状疱疹患者 ,诊断明确 ,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头面部带状疱疹及糖尿病患者。治疗组 ,为口服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对照组 ,为单独口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治疗组 4 0例中 ,男 14例 ,女 2 6例 ;年龄2 1~ 80岁 ,平均 5 8 2岁 ;病程 2~ 7天。对照组 4 0例中 ,男1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4~ 78岁 ,平均 5 6 8岁 ;病程 3…  相似文献   

2.
近 3年来 ,笔者以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治疗眼睑带状疱疹 2 5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5例均为中老年患者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1 6例 ;均为单眼发病 ,病程 2~ 7天 ;临床表现为 :上睑均受累 ,与同侧额头及头顶同时出现小疱群 ,疱液透明 ,周围有红晕 ,皮损不超过鼻中线。数日后疱内液体变混化脓。耳前淋巴结肿大 ,压痛。伴与皮疹同时或稍早发生的神经痛 ,亦有在皮疹出现前 4~5日而发生神经痛者。疼痛程度多与年龄大小相关。治疗方法龙胆泻肝汤加味。处方 :龙胆草 1 0 g,柴胡 1 0 g,栀子 1 0 g,板蓝根 1 8g,紫花地丁 30 g,…  相似文献   

3.
川楝子善治带状疱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多为肝气久郁,化火动湿,致湿热酿毒,蕴结肝胆,外渗肌肤使然.病在上,多火郁,治以小柴胡汤;病在下,多湿热,投以龙胆泻肝汤.考川楝子,既可疏肝郁,泄肝热,又可渗湿热,理气止痛,正如<本草逢原>所云:"川楝子苦寒沉降,能导湿热下走渗运,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故用治带状疱疹之胁肋疼痛,疗效颇佳.如治李某,女,75岁.1990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左季肋部出现带状疱疹已7天,曾服龙胆泻肝汤5剂,不见效.诊见患者左季肋部带状疱疹,呈簇密集,内含透明液体,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疼如火燎,痛苦不堪,烦躁难眠.舌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数.诊为湿热蕴结肝胆,渗于肌肤,予龙胆泻肝汤加川楝子20g,水煎服.服药1剂,痛减眠安.继服5剂,皮损基本干燥、结痂,痛止.再服5剂,皮损基本痊愈.嘱服龙胆泻肝丸两周,以资巩固.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临床中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1 不 寐 症见心烦不能入睡或者多梦烦躁易怒 ,胸闷胁痛 ,头痛面红 ,目赤口苦 ,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 ,脉滑数等肝郁化火证。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 ,宁心安神。药用龙胆草、栀子、木通各 6g,黄芩、柴胡、生地各 9g,泽泻、当归、甘草各 6g,加钩藤(后下 )、酸枣仁各 2 0 g。2 带状疱疹 症见胸胁部集簇状水疱、丘疹 ,红斑伴有胸胁刺痛 ,烦躁 ,不能入睡 ,口苦 ,大便干燥 ,舌红苔黄或黄腻 ,脉弦数。属于肝经淤阻 ,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延胡索、川楝子、白芍各 1 5 g,丹参 3 0 g…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5年~ 1 998年采用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和中药外洗加外搽甲氰咪胍治疗 3 6例带状疱疹患者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1 9~ 68岁 ,平均 4 7岁 ;病程 1日~ 1周。病变部位 :头面部 9例 ,躯干部位 2 2例 ,四肢部位 5例。治疗方法内服方 :龙胆草、栀子、枯芩、木通、车前子、八角枫各1 5g,苦参、白鲜皮、地肤子、乌梢蛇各 3 0 g。每日 1剂。外洗方 :白头翁、仙鹤草、龙胆草、苦参、生大黄、透骨草、青黛各 3 0 g。每日 1剂 ,水煎加食醋 50 ml,外洗患处 ,洗后喷洒甲氰咪胍针剂。每日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与三棱针点刺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51例住院患者1克林霉素0.6g+0.9%氯化钠150mL,静滴,2次/d。阿昔洛韦250mg+0.9%氯化钠200mL,静滴,1次/d。维生素B1 0.1g及维生素B12 500ug,肌肉注射,1次/d。2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赤芍各10g,银花30g,连翘18g,板蓝根20g,紫草15g,厚朴12g,蒲公英、丹参、当归各15g,紫花地丁20g,黄芪30g,郁金、延胡索、甘草各6g),1剂/d,水煎500mL,早晚口服。3三棱针点刺拔罐,1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皮疹消退、局部疼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3例,显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龙胆泻肝汤与三棱针点刺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龙胆泻肝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带状疱疹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皮损,1次/d,照射剂量为0.5J/cm^2,同时给予口服龙胆泻肝汤,1剂/d,分2次服,外用夫坦乳膏,4次/d;对照组80例,给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g/次,2次/d,外用药、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同治疗组;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同时给予双氯芬酸钠片75mg/次,1次/晚。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止疱、结痂、止痛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NB-UVB治疗带状疱疹可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痊愈时间。  相似文献   

8.
临证多年对“肝主筋”在临床中的应用稍有体会 ,现不揣浅陋 ,略陈管见 ,以求正于同道。   1 臀部筋膜炎从肝论治 吕氏[1] 曾报道臀部筋膜炎从肝论治六法。一曰泻肝通利法 ,用治湿热型臀部筋膜炎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木通、泽泻、地龙、枳壳各 9g,车前子、当归、生地各 1 5g,茯苓、牛膝各 1 2 g,生甘草 6 g。二曰养肝舒筋法 ,用治血虚型臀筋膜炎 ,方用补肝汤 ;熟地、当归各 1 5g,炒白芍、枸杞子、牛膝各 1 2 g,木瓜、地龙各 9g,川芎、陈皮、炙甘草各 6 g。三曰滋肝柔筋法 ,用治阴虚型臀筋膜炎 ,方用滋阴解痉汤 :生地黄3 0 g,女…  相似文献   

9.
自 1995年 2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煎服 ,配以病毒性注射液外搽 ,治疗 2 8例带状疱疹患者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 8例中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16~ 6 6岁 ,平均 43岁 ;病程 1~ 15天 ;疱疹发于胸背部 18例 ,腰腹部 6例 ,头面部 4例 ,均为成簇周边红晕的水疱性皮疹 ,单侧沿肋间神经分布成带状 ,临床上以神经痛样疼痛为主症。2 治疗方法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炒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 ) ,剂量视年龄体质而定 ,水煎服 ,日 1剂。热毒盛者 ,加丹皮、知母 ;瘙痒甚者 …  相似文献   

10.
1991年以来 ,我科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眼部带状疱疹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为 1991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我科病房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 ,其中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6 2岁 ;右侧眼部带状疱疹 36例 ,左侧眼部带状疱疹 2 4例 ;眼部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 5 5例 ,并发前葡萄膜炎 32例 ,并发青光眼 15例 ;均有较剧烈眼痛、眼红、流泪 ,眼睑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伴颌下或耳前淋巴结肿大 ,前额及眼睑皮肤损害为单侧且不超过中线。2 治疗方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 ,药用龙胆草、知母、黄芩、柴胡、…  相似文献   

11.
慢性尿道炎为常见病 ,单用西药治疗效果常不理想。笔者自 1 999年以来 ,采用龙胆泻肝丸加抗生素治疗本病 1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2 0例中男性 9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1 7~ 35岁者 72例 ,36~ 5 5岁者 31例 ,>5 5岁者 1 7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尿道或会阴部刺痒不适 ,有时排尿疼痛或排出少量黏液分泌物。经尿二杯试验确诊为尿道炎。治疗方法龙胆泻肝丸 6g,每日 2次 ,共服 1 0日。同时应用四环素 ,每次 5 0 0 mg,每日 4次或用氟嗪酸 ,每次2 0 0 mg,每日 2次 ,连续 1 0~ 1 4日。治疗效果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效 ,其中治愈 1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效果。方法: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35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8.5%,对照组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疱疹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开始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证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临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串疮”、“蛇丹”等。 本病的治疗,西医常用病毒唑、维生素、消炎痛等,中医习用龙胆泻肝汤,但疗效皆不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内服自制蛇丹汤,外用七里散或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12例,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基本方:大青叶、板蓝根各45~60g,紫草10g,黄芩、连翘各15g,双花30g。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  相似文献   

14.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栋华 《山西中医》2007,23(1):29-2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结果:痊愈34例,无效2例,平均治疗时间5日,治愈率为94.4%。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外用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头孢西丁钠、5%葡萄糖250毫升加阿昔洛韦静脉注射,2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2.606,P=0.017)。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肛门湿疹为肛肠科常见病之一 ,多以肛门周围皮肤潮红、瘙痒、渗液、疼痛、糜烂、红色丘疹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易转为慢性 ,所以急性期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 46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全部为门诊病人。男 2 6例 ,女2 0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5 7岁 ;病程最短2天 ,最长 11天。均有典型的肛门瘙痒、渗液、疼痛等症状。2 治疗方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内服 :龙胆草 15 g,木通 6 g,苦参、山栀、当归、泽泻、柴胡、黄芩、生地、车前子 (包煎 )各 10 g。每日 1剂 ,水煎 ,2次分服。 7天…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方出《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车前子、甘草 1 0味药组成 ,有泻肝胆实火 ,清泄肝经湿热的作用 ,治疗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所致的各种疾病。在皮肤科的临床中 ,笔者以本方治疗带状疱疹、脓疱疮、痤疮、脂溢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带状疱疹潘×× ,男 ,42岁 ,1 999- 1 2 - 2就诊 ,右胸背红斑 ,成簇水疱 ,阵发性疼痛 5天 ,伴口干口苦 ,溲黄便秘 ,舌红苔黄腻 ,脉弦。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 ,治宜清肝利湿 ,行气止痛 ,方用龙胆草 1 2 g、木通 1 0 g、泽泻 1 5g、车前子 1 5g…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急性非淋病性尿道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淋病性尿道炎是一组除淋球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 6 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 3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 9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治疗组 6 0例中 ,男 5 0例 ,女 1 0例 ;年龄 2 0~ 4 0岁 ,平均 2 5岁 ;病程 1~ 6个月。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资料与治疗组大致相同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龙胆泻肝汤加减 :胆草 1 0 g 栀仁1 0 g 黄芩 1 5 g 柴胡 1 0 g 生地 1 5 g 前仁 1 0 g 泽泻 1 0 g 当归 1 5 g 瞿麦 2 0g …  相似文献   

19.
黄时燕 《国医论坛》2002,17(5):53-54
1 辨证施治1 .1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 ,余毒未尽 ,留滞经络 ,气血运行受阻 ,故出现疼痛。治疗时应清解余毒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吴氏〔1〕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 8g,柴胡 1 8g,黄芩 9g,泽泻 9g,生山栀 9g,当归尾9g,威灵仙 1 2 g,延胡索 1 2 g,制乳香 9g,制没药 9g,党参 1 5 g,生黄芪 1 5 g,白术 9g,生甘草 3g)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0例 ,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显著。李氏〔2〕用疱疹止痛灵 (延胡索、丁香、王不留行、大青叶、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当归各 1 5 g,磁石、板蓝根各 5 0 g,郁金 2 5 g,龙胆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减龙胆泻肝汤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中药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14日。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龙胆泻肝汤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更佳,有显著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