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8年6月至1999年4月共行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例,均为男性,都有额部或额颞部外伤史,其中车祸伤4例,坠落伤2例。2例病人伤后立即出现一眼视力完全丧失,一例受伤2d后有光感,以后未继续改善。另4例伤后24~72h开始感视力下降,入院时失明。6例患者伤侧瞳孔直接对光反  相似文献   

2.
微创开颅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微创手术”。即以最小的医源性损伤,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争取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 神经外科早期手术是以打开较大直径的骨瓣为特点的。其原因是:(1)由于诊断方法不先进,经济财力不足或健康意识不足,以致肿瘤长得相当大时才被发现;(2)手术照明条件差,只有较大的开口,才能使光线射入术野深部;(3)器械粗大;(4)手术人员多,通常3人上台,6只手同时在术野操作,需要一个大的手术野。  相似文献   

3.
颅骨缺损大都因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部分患者是因手术减压或有病颅骨切除而残留。近年来,由于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压较高的病例盛行去骨瓣减压法,因而人为的巨大颅骨缺损为数不少。由于较大面积的颅骨缺损多引起颅骨缺损综合征,影响病人生理或心理,或有碍美观及安全,所以临床治疗颅骨缺损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颅骨修补成型术。本文对近年来完成的60例颅骨缺损修补术进行回访,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65例介入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观察和处理方法。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各阶段的处理措施,重视预防潜在危险因素发生,密切配合手术操作和各种治疗。结果 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支架腔内隔绝,除1例因术前肠梗阻、术后肠管坏死至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支架腔内隔绝术以其安全性高、效果好、创伤小等优点已成为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严密的围手术期观察和处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杏仁核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病的几点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研究杏仁核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病的术后护理方法与技巧,为今后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精神病人的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通过对8例进行杏仁核毁损术治疗的顽固性精神病人一般资料的统计,对病人的安全、并发症、精神症状的观察和护理过程的记录,以及对病人进行的技能训练和出院报导的分析,归纳总结了杏仁核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病的术后护理特点与技巧。结果:杏仁核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病的术后护理重点和难点在于病人安全和精神症状的观察和护理上,护理中要讲究交流技巧,给病人创造宽松开放的环境,稳定其情绪,以防意外事件发生。此外,还应及时观察和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结论:顽固性精神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术后是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护理中应兼顾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方能获得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7.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瘤样突起。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疾病[1]。患者往往以头痛、恶心呕吐,一侧肢体乏力或意识障碍而就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有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出血、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便秘等并发症发生,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为了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脑内血肿立体定向清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UPDRS Ⅲ)评分和生活能力(UPDRS Ⅱ)评分、H-Y分期、简明精神量表评分(MMSE)以及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估疗效以及用药情况;记录刺激频率、脉宽、电压、阻抗,并计算刺激能量。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8.25年,未出现言语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偏瘫、颅内出血或梗死、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病例,无硬件故障;5例因电池耗竭行脉冲发生器置换术。DBS后6个月,UPDRS Ⅲ评分、UPDRS Ⅱ评分、H-Y分期、LED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MMSE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肢体震颤评分改善率明显增高(P<0.05),但僵硬评分改善率、运动迟缓评分改善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刺激电压和刺激能量明显降低(P<0.05),但刺激频率、脉宽和阻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D病人神经核团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DBS是安全、有效的,毁损侧DBS后电刺激所需能量及电压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34例软通道-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颅内血肿患者经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后,治愈32例,其中生活能够自理者30例,部分自理者2例,均无颅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死亡2例,治愈率94%.结论 术后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引流装置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 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术5个,苍白球内侧部DBS 2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478个,Vim毁损术180个.结果 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脑出血发牛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的手术靶点中,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的脑出血发生率.DBS、PVP及Vim毁损术靶点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3.6%及3.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 高血压病史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脑深部刺激术是较毁损术更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颅咽管瘤术前术后处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颅咽管瘤的特点之一是术后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而急,需抓住时机及时治疗。否则,术后病人不仅不能顺利恢复,还可增加手术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颅咽管瘤249例,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治疗经验,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1 术前处理1.1 实验室检查 除常规检查外,尚应做垂体功能及甲免全套检查,以决定术前给予垂体激素的种类及剂量。24h尿量、尿比重、尿钠含量及血尿渗透压以了解患者术前这些指标的基础值及异常程度。1.2 视力、视野、眼球活动及眼底检查 视力极差者,术后可能发生失明(手术干扰或减压综合征),应向病人及家属讲明以取得配合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结果开颅术前1d、术后1、3、7d在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血沉方程K值、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术后1d达到峰值;术后3d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特点为先升后降,常于术后1d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5.
手术中冷冻切片患者是手术患者中的特殊群体,其围术期的心理、生理状态与一般手术患者相比,不仅具有普遍患者对手术的不安全感、恐惧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外,而且对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有更深的忧虑,对未来生活也具  相似文献   

16.
PPH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又称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是通过环形切除、吻合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治疗Ⅲ、Ⅳ期脱垂性内痔的新方法,1998年由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施行[1].该手术在肛周皮肤没有切口,术后疼痛较轻,同时由于肛垫保留,术后控便能力不受影响,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我科从2007-08~2008-05用PPH术式治疗痔疮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PPH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又称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是通过环形切除、吻合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治疗Ⅲ、Ⅳ期脱垂性内痔的新方法,1998年由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施行。该手术在肛周皮肤没有切口,术后疼痛较轻,同时由于肛垫保留,术后控便能力不受影响,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我科从2007—08~2008—05用PPH术式治疗痔疮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优缺点。方法6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11例,同期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另一侧STNDBS3例,分期一侧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另一侧STN或VimDBS9例;分期双侧PVP或Vim毁损术41例,同期双侧PVP5例。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UPDRS评分显示刺激术和毁损术均能显著改善对侧肢体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症状,双侧刺激术还能改善步态和姿势症状,但双侧毁损术可加重语言、吞咽及流涎等症状,并发症较高。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严格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术后程控工作及相关情况,为STN-DBS术后刺激参数的设置、药物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例选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植入术治疗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析手术前后药物的用量和调整情况,评估不同刺激参数对震颤、运动徐缓和僵直等PD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与术前相比PD患者DBS术后服用多巴胺类药物的剂量明显减少,术前平均707.59mg,术后平均253.62mg,平均减少63%,其中8例不再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刺激频率为10Hz时无治疗作用,130Hz以上时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除3例发生对侧肢体痉挛性收缩外,频率达到185Hz时能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电压为2V-3V时可较好的改善运动,并随着电压值的增加治疗作用逐渐增强。结论本研究证实STN-D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STN-DBS能够显著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用量及药物引起的异动症、运动波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刺激电压是术后程控的主要调节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156例PTN的临床资料。应用PBC治疗79例(PBC组),MVD治疗77例(MVD组)。结果 术后1年,PBC组有效率(93.7%)与MVD组(90.9%)无统计学差异(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93.7%)、口唇疱疹发生率(39.2%)明显高于MVD组(分别为46.8%、3.9%;P<0.05),而耳鸣发生率(0%)明显低于MVD组(11.7%;P<0.05)。PBC组术后1年复发率(10.8%,8/74)与MVD组(5.7%,4/7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BC与MVD治疗PTN疗效肯定,各具优势。术前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责任血管的PTN,优先选择MVD治疗;顽固复发、年老体弱以及存在基础病的PTN,建议选择PBC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