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14例,峡部裂性滑脱25例.L4椎体滑脱22例,L5k椎体滑脱17例.按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11例,Ⅱ度滑脱27例,Ⅲ度滑脱1例.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在滑脱椎体及其下位椎体间植入椎弓根螺钉,行滑脱椎体全椎板减压术,安放固定棒并撑开椎间隙,进行滑脱椎体复位及临时固定,处理椎间隙,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术,调整钉棒进行椎间适度加压,以植骨块稳定为度.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4年,平均15个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28例,不完全复位11例.采用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治愈35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结论 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融合率高,费用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对腰椎滑脱提拉复位及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9例。其中退变型21例,峡部断裂型18例。L4滑脱30例,L5滑脱9例。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Nakana标准,优30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35例达到骨性融合,总体融合率为89.7%,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对腰椎滑脱提拉复位及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9例。其中退变型21例,峡部断裂型18例。L4滑脱30例,L5滑脱9例。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Nakana标准,优30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35例达到骨性融合,总体融合率为89.7%,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6月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共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脱3例;退变性滑脱15例,峡部裂性滑脱6例,伴椎管狭窄14例,L4/L513例,L5/S18例,腰椎侧凸10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12个月~36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时均行X线平片检查。12个月后所有患者植骨全部融合(骨性融合标准是形成连续骨小梁桥接于融合区,动力位椎间成角小于4°,融合率100%,好转率: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椎间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低、矫形效果丢失少、晚期下腰痛发生率低,应用自体骨块植骨,既能为患者节省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又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39例患者,行后路椎问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果 本组3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4年,平均2.5年.植骨融合率为94.9%;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优良率为89.7%.结论 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利用减压时切下的棘突、椎板骨碎块,通过后路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个月~30个月,平均20个月,28例患者的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缓解,26例患者完全复位,2例部分复位,术后4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28例患者均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2例,并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之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表示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优的患者有45例,良的患者有28例,可的患者3例,差患者0例,总优良率为96.05%.结论: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F-Ⅱ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行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18例。结果18例均获满意复位,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优良率88.89%。结论RF-Ⅱ系统纵向撑开力及复位拉力大,能撑开椎间隙和使滑脱的椎体最大限度复位,固定可靠;滑脱椎体间植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是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海东 《现代保健》2013,(2):125-12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52例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x线片滑脱复位的Boxall标准及Cook等制订的椎体间骨性融合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显效4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腰椎滑脱完全纠正的46例,术后出现改善的4例,术后无明显改善的2例,手术后患者整体复位率为96.2%;术后出现椎体间骨性融合的45例,实现固定效果的5例,手术失败2例,术后融合率为86.5%。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确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54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患者作随访研究.结果 经12~5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椎体滑脱复位率88.2%,腰腿疼痛消失,1例神经根损伤.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优94.1%,良2.94%,可2.94% ,总优良率为97.04%.结论 对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具有骨性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恢复和维持满意,手术简单,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腰椎复位且行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与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JOA评分显效55例(88.71%)、有效4例(6.45%),总有效率为95.16%。滑脱复位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解剖复位55例(88.71%)、有效4例(6.45%),恢复各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融合疗效评价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原因,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使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植骨块均融合,无机械不稳引起的并发症如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尚难统一,腰椎的退变及术后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原因,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Mast Quadrant系统下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峡部裂或退变型滑脱22例患者,对其实施后路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滑脱部位:L4~L5者10例,L5~S1者12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为(6.8±1.3)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60±20)min,术中出血量(320±102)ml,住院时间为(10.0±4.0)d,术后切口均呈I/甲愈合。术后X线片提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1.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提示术后6个月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出现松动、断裂或移位。结论:经Mast Quadrant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53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I度滑脱10例,II度滑脱43例。均行减压复位、椎间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症状改善、滑脱复位程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出血量平均为280mL。术后切口无感染,均甲级愈合。随访12~51个月,平均33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47例,良5例,可1例。I度滑脱完全复位率:100%(10/10);II度滑脱完全复位率:95.3%(41/43)。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X线片证实所有病例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取的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并与椎间单纯颗粒植骨融合术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对4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椎间Cage植骨组(A组)24例,椎间单纯自体骨粒打压植骨组(B组)22例.术前、术后随访期间拍摄X线片测量腰椎滑脱复位率、相对椎间隙高度以及腰骶角的变化,观察融合节段的融合率,并且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的下腰痛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通过手术复位所有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且在随访18个月时显示A组滑脱复位率为94.7%、相对椎间隙高度为(74.93±7.85)%、腰骶角为36.6°±3.6°,B组分别为89.9%、(68.72±12.40)%、39.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植骨融合率为95.83%(23/24),B组植骨融合率为90.91%(20/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有效防止腰椎滑脱复位丢失,中远期疗效明显,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al effect by using pedicle screw and interbody fusion cage,and compare with posterior interbody simple autogenous bone graft. Methods From August 2006 to January 2009,46 cases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using pedic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including 24 cases of cage-graft (group A), 22 cases of interbody simple autogenous bone graft (group B), efficacy evaluation using JOA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measured lumbar olisthe reset rate, relative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and lumbosacral angle of recovery and observed fusion rate through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X-ray films.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aist pain symptoms relieved after operative reduction. At 18 months of follow-up , group A of lumbar olisthe reset rate was 94.7%, relative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was (74.93 ± 7.85)% ,lumhosacral angle was 36.6° ± 3.6° ,meanwhile group B was 89.9%, (68.72 ± 12.40)%,39.3°± 5.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Bone graft fusion rate in group A was 95.83% (23/24), in group B was 90.91%(20/2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Pedicle screw system and interbody cage-graft in treatnent of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loss of reduction,mid and long-term effects are satisfactory,it is a stable and reliable method.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融合术式(PLIF/PLF)联合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PLIF和PLF术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47例,分别记录手术经过、效果和并发症。139例获得随访,其中PLIF术式72例,PLF术式67例,随访24~35个月,平均27.5个月,采用Otani标准评价随诊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前和术后椎间高度比较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使用SPSS 13.0医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PLIF融合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出血量大于PLF。两种融合术手术后的优良率采用χ2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IF及PLF术式联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均可达到椎管彻底减压,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防止术后腰椎失稳,是腰椎滑脱症治疗的有效术式。但PLIF术式能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能有效地防止复位的丢失,而且其植骨融合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潘杰  王勇 《现代保健》2012,(16):117-118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不稳伴继发性椎管狭窄的手术要点及滑脱钉棒系统在术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2002 年8月-2011年7月采用滑脱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不稳伴继发性椎管狭窄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3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 例随访6~24 月,平均12.5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 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2 例(68.75%),10 例肌萎缩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6 例感觉障碍术后均有恢复,6 例完全恢复,10 例部分恢复.结论 在腰椎滑脱患者中,滑脱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对腰椎滑脱的患者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或部分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的作用,并可使摘除椎间盘后的相关间隙高度得到维持,减少残余或变性的组织向椎管内脱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18例,全部采用后入路手术,术中视情况决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结果:全部病例经过6个月~4年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4%恢复至术后90%,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54%恢复到术后的96%。cobb角由术前平均29°恢复至术后7°,合并脊髓损伤ASIA分级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一级,椎间植骨或外侧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及感染发生。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4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间融合器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使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及疼痛状况进行评价。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7-95)min(165-29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13-307)mL(550~1250mL)。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或脊神经根损伤等。随访1-5年,平均26个月。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指数001(25.7%±4.71%)显著低于治疗前(59.1±10.2%),P〈0.001;JOA评分显著升高(25.9±2.1)分vs(15.2±1.3)分,(P〈0.001)。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30例,良8例,可7例,优良率为84.44%。无滑脱复发、内固定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疼痛状况;术后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