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凤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42-184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00例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药液丢失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以输液末输液管内药液残余量多居首位,其余配制药物,输液前排气及更换液体时药液残留等也是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结论 正确认识静脉输液中药液丢失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是减少药液丢失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儿科病人进行药物治疗最常用的途径 ,由于年龄和体重的原因 ,输液的药物剂量和液体量相对较小 ,因此药液丢失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分析输液过程中容易引起药液丢失的原因 ,提出避免药液丢失的相应对策。1 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1 1 药瓶内残余较多 :粉剂类药物溶解不完全一方面是药物本身溶解速度不同 ,如临床常用的红霉素 ,另一方面是护士在药物未完全溶解就急于抽取 ,也可能是护士在化药时用力快速向药瓶内注入溶剂导致粉剂结块难以溶解。抽取不干净或无法抽取干净致使药瓶内残留药液过多 ,一方面是由于药瓶瓶塞突出于瓶内…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之一,输液前排气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临床输液排气时时常遇到不能一次排气成功,常出现莫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下端输液管壁上残留小气泡或管内存有空气柱,需要再次排气,或者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少量空气,空气会在穿刺成功后点滴时随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和身体危害。针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煌 《中国校医》2011,25(2):149+151-149,151
目的探讨用笔缠绕输液管排除输液空气故障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急诊输液室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故障的病人97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是用传统排除法如弹击、挤压、分离输液管接口排气;实验组用笔缠绕输液管排气法。结果与传统法相比,实验组的排气时间缩短,没有药液污染及药液浪费,减少静脉回血及阻塞现象的发生。结论采用改进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排气迅速又不造成药液污染和浪费,也可防止静脉回血及阻塞,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种静脉用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已然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占据大比重的护理操作,亦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早期操作之一。因此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属多见,输液过程中外渗的药液注入皮下或肌肉组织,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对患者机体造成伤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药物治疗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工作者身居临床第一线,既是用药的实施者,也是用药的管理者,如何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在治疗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输液中,长期存在着少量药液的“合理”丢失现象,使进入体内的药物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浓度。为减少药物的浪费,充分发挥药效,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对药液的丢失量减少到最低点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药物治疗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工作者身居临床第一线,既是用药的实施者,也是用药的管理者,如何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在治疗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输液中,长期存在着少量药液的“合理”丢失现象,使进入体内的药物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浓度。为减少药物的浪费,充分发挥药效,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对药液的丢失量减少到最低点进行了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1随机抽取15人累计做静脉输液60次,将排气量排出的液体流入小量杯,一般约有1~5ml左右,计算其平均值为2ml。1.2随机抽取拔针后的液体瓶200个用5ml空针抽吸残存的液体…  相似文献   

8.
巡视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良丽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75-876
静脉输液,即将无菌药液自静脉输入体内的一种用药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需迅速显效、补充营养、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情况下。若静脉输液操作技术不当或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通常情况下,无论静脉输液的临床实施还是临床带教、课堂教学、教材内容、护理研究等,多重视输液的操作技术,而对液体滴注过程中的巡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仅就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巡视护理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浅静脉输液时一次排气成功是指输液管内过滤器及管壁和头皮针管内无气泡。尽管采用各种改良方法,一次排气成功率仍未达到100%(为97%~98%左右)。过滤器乳头处残留之空气在输液过程中由于体位改变、输液管的移动、大气压的作用进入头皮针软管处形成小气泡,通过血液进入细小动脉或微血管,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输液前首先要解决输液管的排气问题。工作中常会遇到输液前输液管道排气不能一次成功的问题,这是因为,传统的排气方法是挤压、弹击输液管或分离输液接口重新排气。这既延长了排气时间,又造成了药物浪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排气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盛素红 《工企医刊》2004,17(1):71-7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定量药物的丢失的现象,使进入机体内的药液有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总量,既影响疾病的治疗,又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找到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的丢失,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渝 《现代保健》2010,(5):145-145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技巧的学科,在护理工作中笔者努力寻求一种更巧妙、省力的工作方法。静脉输液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输液过程中由于莫非氏滴管内液面过低,滴速过快又未及时补充液体,造成莫非氏滴管内无液面,输液管内存在空气,这是输液操作中的常见故障之一。发现后需快速排除故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巧用三通     
静脉输液使用三通给药方便且快,在手术室中及临床抢救危重病人时使用率极高,我们不仅可用三通输血、输液及给药,实践中还对其用途有以下扩展。(1)可向微量泵上注射器内加药:当微量泵上注射器内的药液快用完时,用另一具注射器将药液抽好,然后在原有的三通上再连接一个三通,将抽好药三通流入静脉的活瓣关闭,即可向所述的注射器内注药。(2)可引导给药:静脉注射或输入强刺激药液时,可将针头与注射器之间连接1个三通,先行引导注射(即用抽好生理监水的注射器),穿刺成功证实针头在静脉内,再将装有药液的注射器或输液管接于三…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此标准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定义:药物渗出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药物渗出在护理临床一线很常见,由于是非腐蚀性药液,药液输到血管外,相当于皮内皮下,或是肌肉注射的原理,药液很快就会被组织吸收,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然而最近在张护士长工作的医院却出现了一起典型的和药物渗出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在静脉穿刺置管术1天后,患儿毛毛头皮上打留置针的地方出现黑色坏死和钙化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控制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产生的风险,明确在临床中可以做出及时有效的护理预防及护理操作.方法 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发生过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临床资料对静脉输液发生外渗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有15例患者出现过静脉输液外渗,其中由于患者因素占40%,药物因素占30...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补液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大面积烧伤病人受损皮肤面积大、创伤重、液体丢失多 ,休克期补液量大 ,感染期、修复期输液用药时间长 ,然而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大面积受损 ,体表静脉大多破坏 ,加之长时间的输液 ,静脉穿刺条件极差 ,甚至无处可穿。为了探索大面积烧伤病人更为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 ,提高输液护理的效率 ,我科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烧伤面积 5 0 %以上的患者 5 5例。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 ,平稳渡过休克期 ,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5例患者 ,男 4…  相似文献   

17.
黄梅  杨永红 《现代保健》2010,(4):107-108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更换输液瓶方法的改进(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静脉输液时,滴入两瓶以上药液且两瓶之间加入药物相互有配伍者时而可见,而在操作中,对加入一个瓶内的药物已注意其配伍,对更换输液瓶时残留在输液器内的药液容易忽略与更换后的输液瓶内的药液配伍,而引起药液在输液器内混浊,沉淀等变质现象。为此,对于两瓶间药液有配伍禁忌者,我们改进了更换输液瓶的方法,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1 改进方法 更换输液瓶时,看第一瓶药液全部滴入至输液器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的现象在病房司空见惯。为了减少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便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理工作量,自2005年1月份开始,静脉留置针在我科已广泛使用,且很受患儿家长欢迎。但由于小儿自身的特点,留置针的保留也是个难题,使用不当可发生一些并发症。本人通过对3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从中总结出影响小儿留置针保留的原因、常见的并发症,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5年1月份至今,对收治的危重急需较长时间输液的住院患儿320例均…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静脉输液此种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输液性静脉炎,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将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的管理与监测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对输液性静脉炎加强评估,积极预防以及正确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输液性静脉炎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静脉炎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输液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各种处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