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目的 :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受体 (VDR)mRNA表达 ,探讨 1,2 5 (OH) 2 D3 诱导分化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以RT_PCR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VDRmRNA表达。结果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均有VDRmRNA表达。结论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是维生素D3(VD3)作用的靶细胞 ,1,2 5 (OH) 2 D3 的作用可能是通过VD3 核受体 (VDR)而介导 ,提示VD3 能用于各种类型白血病的诱导分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水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SBP组;并收集同期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非SBP组。比较两组腹水PCT、IL-6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IL-6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BP组腹水PCT、IL-6水平高于非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腹水PCT、IL-6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25、0.829,且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PCT、IL-6水平检测诊断SBP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取1.155 ng/mL、81.895 pg/mL。结论:腹水PCT、IL-6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sl peritonitis,SB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肝硬化腹水患者65例(其中合并SBP 36例,单纯腹水2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血清PCT水平.结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PCT高于正常,SBP组高于单纯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CT测定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mRNA表达,探讨其免疫系统VDR mRN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常规方法提取并分离淋巴细胞,采用异硫氰酸胍-苯酚氯仿一步法抽提总RNA,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淋巴细胞的VDRmRNA。结果:正常人和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均有VDRmRNA表达存在,密度扫描定量分析显示,与正常人相比Graves病患者VDRmRNA表达量无明显增加。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Graves病患者起病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而VDR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发病人群可能存在VDR表达调节的缺陷,在该病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维生素D受体( VDR)在乳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以探讨VDR在乳腺疾病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成组设计,分为四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正常乳腺、腺病、导管原位癌),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PCR(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乳腺标本的VDR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DR的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VDR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正常乳腺组、腺病组与导管原位癌组VDR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水平依次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VDR表达下调,在本实验中显示VDR的表达与乳腺病变的进展呈负相关,进一步佐证VDR的表达对于乳腺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水CD64、外周血mCD14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74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合并SBP,88例)和对照组(未合并SBP,8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腹水CD64与外周血mCD14,全部患者均采用头孢他啶联合氧氟沙星抗菌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41±1.05)×109/L]、腹水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16 421.35±289.37)和腹水CD64指数(182.34±16.31)均显著升高(P<0.05),而淋巴细胞的外周血mCD14阳性表达率[(2.71±0.07)%]、外周血mCD14平均荧光强度(45.62±14.07)、外周血mCD14指数(115.24±24.15)及腹水CD64平均荧光强度(86.47±10.24)则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无效/死亡患者相比,治疗有效/生存患者的腹水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574.34±114.01)和腹水CD64指数(52.33±11.25)均显著降低(P<0.05),而外周血mCD14平均荧光强度(130.11±15.31)、外周血mCD14指数(289.01±30.11)和腹水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131.06±20.33)则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腹水CD64、外周血mCD14单项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预测的准确度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水CD64与外周血mCD14检测可以提示肝硬化是否合并SBP,二者联合检测在对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自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按照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A、B两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腹水LBP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A组血清LBP水平为(93.66±11.45)μg/L,B组血清LBP水平为(79.32±9.6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水中LB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腹水LBP水平、白细胞计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76,灵敏性分别为75.00%、68.20%。结论:肝硬化并自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中LBP水平均升高,血清及腹水中LBP水平检测对自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卵巢切除(OVX)大鼠肾脏维生素D受体(VD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为假手术组、OVX组、OVX 补充雌激素组、OVX 补充孕激素组和OVX 补充雌、孕激素组(n=5).于分组处理2月后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RT-PCR检测各组VD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OVX组大鼠肾脏VDRmRNA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OVX组相比,OVX 补充雌激素组和OVX 补充雌、孕激素组大鼠肾脏VD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OVX大鼠肾脏组织VDR mRNA表达减少;雌激素能促进OVX大鼠肾脏组织VDR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卵巢切除(OVX)大鼠肾脏维生素D受体(VD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为假手术组、OVX组、OVX+补充雌激素组、OVX+补充孕激素组和OVX+补充雌、孕激素组(n=5).于分组处理2月后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RT-PCR检测各组VD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OVX组大鼠肾脏VDRmRNA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OVX组相比,OVX+补充雌激素组和OVX+补充雌、孕激素组大鼠肾脏VD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OVX大鼠肾脏组织VDR mRNA表达减少;雌激素能促进OVX大鼠肾脏组织VDR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肝硬变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变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肝硬变腹水病人86例(并发SBP41例,未并发SBP45例),观察比较肝硬变并发SBP和未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SBP组黄疸、发热及腹部反跳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组(P<0.05); SBP组血清总胆红素、腹水白细胞总数高于非SBP组(P<0.05),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51.3 μmol*L-1,腹水白细胞数>1 000×106*L-1,腹水总蛋白水平≤10 g*L-1患者易发生SBP .腹水总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预测SBP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LL-37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胃黏膜上皮中的表达,评价其在Hp感染的胃黏膜表面的抗菌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患者36例,取胃窦黏膜组织,以快速尿素酶及改良Giemsa染色两种方法判断Hp的存在与否。两者同时阳性诊断为Hp阳性,同时阴性为Hp阴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36例胃炎患者的病变黏膜组织中LL-37蛋白的表达。结果IHC结果显示,LL-37在所有样本中均呈阳性胞质染色。2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黏膜均呈中一强阳性染色,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黏膜组中LL-37为弱阳性染色,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L-37的表达量与幽门螺杆菌定植数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L-37可能因Hp感染诱导呈上调表达,在Hp相关性胃炎中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抗菌肽LL-37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同时体外研究LL-37 对膀胱肿瘤细胞株T24、EJ 的作用。方法 ELISA 检测30 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30 例健康体检者新鲜晨尿中LL-37 的表达,同时检测T24、EJ 细胞和尿路上皮SV-HUC-1 细胞经不同浓度LPS 刺激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L-37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30 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肿瘤基底及周围组织标本中LL-37 的表达。在体外将不同浓度的LL-37 作用于T24、EJ 和SV-HUC-1 细胞,MTT 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健康体检者和膀胱癌患者尿液中LL-37 的水平分别为(2.02±0.06)和(24.32±0.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L-37 在癌组织中表达阴性,而在癌组织周围的炎症细胞、血管壁及平滑肌内却呈阳性表达。RT-PCR 结果表明,癌周围组织中LL-37的表达水平比癌组织高约30 倍。T24、EJ 和SV-HUC-1 细胞经LPS 刺激后培养液上清中LL-37 浓度均升高。在体外,LL-37 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24、EJ 细胞的增殖,而其对SV-HUC-1 细胞的抑制需更高的浓度。结论 LL-37 与膀胱癌的发生可能有着一定的关联,体外高浓度的LL-37 可抑制膀胱癌T24、EJ 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是否通过分泌抗菌肽LL-37/hCAP-18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进行调控。方法 采用Millicell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共培养人巨噬细胞和卵巢癌细胞株SKOV3;通过细胞计数法检测巨噬细胞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及LL-37的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mRNA水平检测巨噬细胞和SKOV3细胞中LL-37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LL-37中和抗体抑制LL-37的功能及活性,进而通过MMT细胞增殖实验探讨LL-37对巨噬细胞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调控。结果 细胞计数法检测结果显示,巨噬细胞与卵巢癌细胞SKOV3共培养后,可促进其增殖;共培养的上清中,LL-37及IL-6水平明显升高;实时定量RT-PCR在mRNA水平共培养中的巨噬细胞其LL-37基因表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应用LL-37的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巨噬细胞对SKOV3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结论 在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的环境中,巨噬细胞通过增强抗菌肽LL-37的表达和分泌水平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LL-37在巨噬细胞促进卵巢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Theinnateimmunesystemofhumanskincon tainsantimicrobial peptidesknownascathelicidins(LL 37)andhumanbeta defensins (hBD) [1] .Innor malskinthesepeptidesarenegligible ,buttheexpres sionofthemwillbetriggeredbyinjuryorinflamma tionoftheskin .Andtheir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菌肽LL-37对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L-37过表达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未经感染的HT-29细胞)、空载组(给予感染空载质粒的HT-29细胞)、LL-37过表达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AMPK抑制剂组[给予感染空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Dorsomorphin,Dor)]和联合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 Dor),每组6只。采用结肠癌HT-29细胞复制结肠癌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感染24 d后剥离肿瘤测量质量并计算抑瘤率,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LC3Ⅰ和LC3Ⅱ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AMPK、p-AMPK、mTOR及p-mTO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LL-37过表达组小鼠结肠癌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升高(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空载组比较,AMPK抑制剂组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升高(P<0.05)、抑瘤率降低(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LL-37过表达组比较,联合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抗菌肽LL-37能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进而抑制结肠癌HT-29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血清和腹水中的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水平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机制及预后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SBP组(n=18)、非感染性肝硬化腹水组(n=14)、健康对照组(n=15)血清和腹水的IL-8、MCP-1、ICAM-1的量。结果合并感染和无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血清ICAM-1的水平较高。SBP组血清和腹水的IL-8和ICAM-1水平较高,同时腹水MCP-1浓度也较高;在SBP组死亡的患者中,ICAM-1的血清水平较高。结论腹水趋化因子的浓度增高预示SBP患者腹膜的炎症渗入,血清ICAM-1的水平是判断SBP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LL-37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跨膜屏障功能破坏的具体作用,构建适于体外研究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细胞实验模型。  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LL-37处理人尿路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通过跨上皮电阻测量仪测量跨上皮细胞电阻,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钙离子浓度,RT-qPCR和WB检测葡萄糖胺聚糖(GAGs)关键成分硫酸乙酰肝素的表达水平。  结果  体外细胞跨上皮电阻测量显示,100和200 μg/mL LL-37可显著抑制细胞的跨上皮电阻,破坏SV-HUC-1细胞的跨膜屏障功能。CCK-8和PI染色流式细胞检测显示,100 μg/mL 以上的LL-37可显著降低SV-HUC-1细胞的增殖活力,提高SV-HUC-1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P < 0.05),提示细胞增值受到显著抑制。进一步流式细胞术检测SV-HUC-1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显示,LL-37处理后的尿路上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 < 0.05),且增高量与LL-37浓度相关。RT-qPCR和WB检测证实经LL-37处理后SV-HUC-1细胞的GAGs关键成分硫酸乙酰肝素表达显著上调(P < 0.05)。  结论  抗菌肽LL-37可抑制SV-HUC-1细胞内GAGs关键成分硫酸乙酰肝素的表达,并破坏SV-HUC-1的细胞增殖和跨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袁晶  张晓冬  康健 《当代医学》2021,27(7):92-95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Presepsin)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和感染科收治的符合肝硬化和SBP诊断标准的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SBP组(n=21)、肝硬化腹水组(n=22)和单纯肝硬化组(n=20),后两组患者根据Child-Pugh评分进一步分为A级组(n=20)、B级组(n=13)和C级组(n=9),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48)。比较各组患者Presepsin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SBP组、肝硬化腹水组及单纯肝硬化组血Presepsi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SBP组Presepsin高于肝硬化腹水组,肝硬化腹水组高于单纯肝硬化组(P<0.05);Presepsin对SBP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最佳截断点为520 pg/mL,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7.3%。A级组、B级组和C级组Presepsin水平随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升高。结论Presepsin对于SBP有诊断价值,且可预测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维生素D受体(VD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中的表达以及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方 法 共计纳入中南湘雅三医院肾脏风湿科住院SLE患者60 例和募集28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方法(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VDR mRNA和MCP-1 mRNA,Western blot检测VDR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MCP-1水平,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SLE患者PBMC的VDR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组低于非活动组(P<0.05);SLE患者PBMC的MCP-1mRNA及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组高于非活动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BMC VDR mRNA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r=-0.417,P=0.001);VDR mRNA与MCP-1 mRNA、VDR蛋白与血清MCP-1浓度分别呈负相关(r=-0.554,P=0.000;r=-0.400,P=0.028)。结论 本研究表明SLE患者PBMC的VDR表达下调与SLE疾病活动度成负相关,且可通过影响MCP-1的表达在SLE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Endometriosisisoneofcommon gynecologicdiseasesanditspathogenesisisunclear .Theimplan tationofexfoliatedendometrium ,depositedintheperitonealcavitybyretrogrademenstruation ,isas sumedinmostcasestobethecause .However ,acrit icalstepintheestablishmentofany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