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比较大蒜与抗生素抗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霞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405-2405
目的:观察大蒜与抗生素的抗菌效果,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K—B纸片法对常见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大蒜对革兰染色阴性菌、阳性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在临床细菌感染治疗中,对一些感染性疾病可以用大蒜液代替抗生素,以减少日益增长的菌群失调症和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不同取代和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羧甲基壳聚糖(CMC)作为防止术后粘连材料的应用,研究不同取代和分子量的CMC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测定细菌培养液的浊度(OD值)来考察CMC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G^-)以及金黄色葡萄球(G^+)的抑菌活性。结果:CMC的抑菌性能与其分子量、羧甲基的取代度与取代位置、细菌的种类和浓度有关;N,O-CMC抑菌作用比N-CMC或O-CMC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随着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强;分子量低的N,O-CM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高分子量的N,O-CMC;CM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好,对大肠埃希菌次之,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MC的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而且溶剂类型影响壳聚糖的抗菌活性。结论:CMC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吴迪  刘辉  浦金辉  张婧  邹萍  郭旦峰 《医药导报》2013,32(2):142-145
目的考察自制O 羧甲基壳聚糖(O CMC)的抑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标准菌株,采用菌落计数法计算抑菌率,比较羧甲基不同取代位置、不同浓度、不同pH对O CMC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O CMC抑菌作用强于N, O 羧甲基壳聚糖和N 羧甲基壳聚糖;O CMC的抑菌作用与浓度、pH和供试菌种类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其抑菌效果随浓度增大而加强,随pH增加而减弱;O CMC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阴性菌。结论该O CMC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大蒜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寻找大蒜对幽门螺杆菌(Hp)抑菌作用的实验依据。方法 对不同剂型大蒜进行的Hp的抑菌试验。并与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痢特灵PPI和H2RA等作抑菌对比;同时与上述两药物进行联合的抑菌试验,结果 大蒜对Hp确有明显抑菌作用,并随其浓度升高而增强,大蒜提取液与阿莫西林有相互协同作用,与痢特灵,甲硝唑,替硝唑和铋剂联合有相互累加作用;与思密达,咯赛克和达克普隆联合也有一定累加作用,结论;本研究提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水提物及醇提物体外抗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赵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48-48,50
目的:研究金银花水提物及不同浓度醇提物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测定金银花水提物及25%、50%、75%、90%醇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金银花水提物及醇提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明显抑菌及杀菌作用,对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一般,高浓度醇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结论: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是有研究、开发价值的天然抗菌中草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定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用和联用分别对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30株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ATCC35218)、阴沟肠杆菌及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联合药敏指数(FIC值)。结果两药联用对临床分离的360株常见耐药致病菌的MIC均明显降低且抗菌作用增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为协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和阴沟肠杆菌均为相加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指导医院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安妥沙星对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及嗜血杆菌属的纸片扩散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折点。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与纸片扩散法(5μg和10μg)测定安妥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敏感性,并与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较分析,结合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利用MIC与抑菌圈直径散点图,初步确定安妥沙星纸片扩散法对常见细菌的折点。结果:安妥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接近且相关性最好,根据安妥沙星琼脂稀释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的临界浓度(嗜血杆菌敏感临界浓度为≤1mg/L,其他细菌敏感、中介与耐药临界浓度分别为≤2、4、≥8mg/L),利用MIC与抑菌圈直径散点图初步确定安妥沙星(10扯g)纸片对嗜血杆菌抑菌圈直径≥21mm为敏感,其它菌种耐药、中介与敏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mm、15~17mm和≥18mm。标准菌株质控范围分别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24~31mm,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22~26mm,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22~28mm。结论:通过体外抗菌活性比较,利用MIC与抑菌圈直径散点图,初步确定了安妥沙星纸片扩散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对常见细菌的折点,供临床应用参考与验证。  相似文献   

8.
紫血生肌膏抗炎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紫血生肌膏的抗炎抑菌作用。方法:以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抗炎作用;以稀释法研究紫血生肌膏水提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紫血生肌膏有明显抑制炎症模型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有良好抑菌作用。结论:紫血生肌膏具有良好的抗炎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颖 《医药导报》2006,25(7):635-636
目的 观察利咽合剂的清热、抗炎和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鲜酵母致热大鼠法观察利咽合剂清热作用。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利咽合剂抗炎作用,实验纸片扩散法观察利咽合剂抗菌作用。结果利咽合剂给药后2~6h大鼠体温下降明显,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小鼠耳廓肿胀度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利咽合剂抑菌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咽合剂具有显著的清热、抗炎作用,并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淋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芩等4种中药对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芩、连翘、黄连、金银花对30株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MIC均值分别为475.00,345.83,60.94,379.17 mg/m L,与标准菌株ATCC27853的MIC相近。其中黄连的抑菌作用最强。结论:4种中草药对30株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本地与外地收集的菌株,抑菌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番石榴叶提取物对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玲斐  徐迎 《医药导报》2005,24(12):1095-1097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提取物对常见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应用琼脂打孔扩散实验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对11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 对3种常见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鱼腥草注射液进行抑菌效果比较。结果1 g·mL-1番石榴叶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15.5 mm;对枯草芽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乙型链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抑菌圈>11.0 mm。氯仿、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等4种溶剂萃取番石榴叶的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125~0.250,0.125~0.25,0.0625~0.25,0.25~0.5 g·mL-1,MBC分别为0.062 5~0.125,0.062 5~0.125,0.031 25~0.125,0.125~0.25 g·mL-1。相同浓度的番石榴叶提取物比鱼腥草注射液抑菌效果强。结论番石榴叶的提取液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栀子提取液抑菌效果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栀子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结果:栀子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淋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250,500,500,500mg·ml^-1。结论:栀子对4种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余3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虎射利咽方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和标准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虎射利咽方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虎射利咽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22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25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00、50mg/ml,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不明显。结论:虎射利咽方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婷  丁忱欢  李鹤 《中南药学》2014,(12):1192-1196
目的探讨木芙蓉叶提取液、紫花地丁提取液、藤黄提取液及3种中药混合提取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制备3种中草药提取液,采用琼脂碟片扩散法定性检测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链球菌的抑菌活性,然后通过2倍稀释法定量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3种中草药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链球菌均有抑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木芙蓉叶提取液和藤黄提取液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链球菌对藤黄提取液敏感;藤黄提取液在3种中草药中具有最强的抑菌能力,3种中草药提取液混合后能显著增强抑菌效果。结论 3种中草药提取液均有明显抑菌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木犀草素与抗菌药体外联用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药物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双纸片法、微量棋盘稀释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法等实验,评价木犀草素与抗菌药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木犀草素对受试MRSA菌株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32~128 mg.L-1;其与某些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联用时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小于或等于0.5,呈现协同抑菌作用,且联用时抗菌药用量较单用时明显减少;时间-杀菌曲线显示,其与抗菌药联用在12和24 h时的协同抑菌效果最好。结论:木犀草素具良好的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活性,并与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联用具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桂皮醛与伏立康唑(VRC)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法, 分别测定桂皮醛、VRC 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 42 株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比较 2 药单用与联用的 MIC50、MIC90MIC 几何均数(MICG)及 MIC 分布; 绘制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并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 判断药物联合作用的类型。 结果 桂皮醛与 VRC联用后, 2 药的 MIC50、MIC90及 MICG 均较各自单用时明显降低(P< 0.01), MIC 峰值分布及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较单用时左移; 2 药联用的 FICI 值为 0.187 5~1.5, 其中 16 株(38.10%)体现为协同作用, 19 株(45.23%)为相加作用, 7 株(16.67%)为无关作用, 未出现拮抗作用。 受试菌株对 VRC 的敏感性越低, 2 药联用的 FICI 均数越小。 结论 桂皮醛与 VRC 联用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且该药物组合对VRC 敏感性较低的烟曲霉菌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愈溃膜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以蜂胶口腔膜为对照,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愈溃膜对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稍弱,总体效果优于蜂胶口腔膜。结论愈溃膜对6种常见细菌具有抑制作用,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葡萄干抑菌作用的实验依据.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葡萄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葡萄干对以上细菌均有押菌作用.结论 葡萄干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方大蒜酊抗足癣的主要药效学。方法用体外抑菌试验法,观察复方大蒜酊对8种浅部真菌的抗菌作用;以组胺为致痒剂,观察复方大蒜酊的止痒作用;采用碘-淀粉蓝色反应观察法,观察复方大蒜酊的敛汗作用。 结果复方大蒜酊体外除白念珠菌外,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小于临床用药浓度,即<0.05 mol·mL-1。外用能明显提高豚鼠致痒阈,明显减少小鼠足跖出汗斑点数。结论复方大蒜酊有较好的抗浅部真菌、止痒、敛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茶树油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懿  王振维 《医药导报》2004,23(6):0364-0367
目的:观察茶树油对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及芽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痢疾志贺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将试验中的微生物分别与不同浓度茶树油混合后进行两次培养,观察培养结果。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观察不同浓度茶树油纸片对各种微生物产生的抑菌圈。结果:茶树油浓度≥10 mL·L 1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浓度≥5 mL·L 1时对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各种细菌都显示出很好的抗菌活性,浓度为2.5 mL·L 1时对痢疾志贺菌仍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浓度为1.25 mL·L 1时对枯草芽胞杆菌及芽胞仍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各浓度茶树油纸片只对枯草芽胞杆菌产生抑菌圈。结论:茶树油对试验中的真菌、细菌及芽胞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和持久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