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作者对新老飞行学员在跳伞前后体温、脉搏和血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学员们在跳伞耐受训练中抗应激能力.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将某飞行学院学员分为两组(均为男性),第一组20名,军龄为6个月,从未跳过伞,年龄18~20岁;第二组20名,军龄2~3年,均有1年以上的跳伞训练史,年龄20~23岁. 1.2方法①跳伞状况为:安二飞机,时速800 km/h,跳伞高度800 m,伞重15 kg,跳伞方式为主动跳伞(共3次).②环境气象条件测定: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定气温、气湿;用黑球温度计测定黑球温度;用热球式风速仪测定风速.③标本采集及处理:每次连续跳伞后在着陆时,每人抽静脉血3 ml,肝紊抗凝,以2000 r/min离心5 min后,收集血浆,保存于-20C备用,同时测定口温和脉搏;跳伞前标本处理与此相同.④血浆中血糖含量的测定:采用美国亚培公cox全自动系列生化分析仪测定.  相似文献   

2.
郭素红  王晓玉  朱辛为  方青  张艳  王新成 《医学争鸣》2003,24(14):1342-1343
1 实验资料 将某飞行学院学生大致分为两组 ,第 1组 2 0名 ,均为男性 ,军龄为 6mo ,从未跳过伞 ,年龄 18~ 2 0岁 ;第 2组 2 0名 ,男性 ,军龄 2~ 3a,均有 1a以上的跳伞训练史 ,年龄2 0~ 2 3岁 .跳伞状况为 :安二飞机 ,时速 80 0km·h-1,跳伞高表 1 跳伞前后新老飞行学生的口温脉搏和心肌酶水平变化项目跳伞前新学生老学生跳伞后新学生老学生口温 (℃ ) 36 .5± 0 .4 36 .4± 0 .6 36 .9± 0 .536 .4± 0 .5脉搏 (min- 1 ) 6 2 .4± 12 .56 1.5± 11.5114 .5± 2 4 .5b 10 2 .4± 2 1.3b血糖 (mmol·L- 1 ) 5.0± 0 .6 5.0± 0 .56 .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病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 for armymen,ASRSA),对中国援利医疗队130名军人进行团体心理测评,分析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病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结果 ①女性的认知改变、情绪反应、行为变化、生理反应、工作效率、总反应指数维度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②抗埃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得分在认知改变、行为变化、生理反应维度和总反应指数不同军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随军龄增高逐渐增高的发展趋势.③军官情绪反应、行为变化维度分显著高于战士(P<0.05).④抗埃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得分呈现明显的学历组间差异(P<0.05),随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呈现倒“V”型的发展趋势:本科组认知改变和行为变化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研究生组(P<0.05)和专科及以下学历组(P<0.05).⑤护士认知改变和行为变化得分显著高于医生(P<0.05);护士认知改变、行为变化和总反应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人员(P<0.05).结论 援利医疗队军人急性应激反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军龄、层次、文化程度和人员类别特点.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部队常见疾病.为了弄清某部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情况,笔者对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某部官兵1500名,其中全训部队(全训组)760名,非全训部队(半训组)740名,年龄17~30岁,平均22.5岁,军龄3个月至12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进高海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 for armymen,ASRSA),于到达高原(海拔3 450 m)3d内,对600名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进行团体心理测评,比较其急性应激反应的人员类别、文化程度、子女结构和婚姻状况差异.结果 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2~0.95(P<0.01),同质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961,Spearman分半信度为0.946,说明ASRSA在急进高海拔高原军人群体中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可以作为急进高海拔高原军人群体中的测评工具.①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士(军)官和义务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文化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文化组认知改变、情绪反应、行为变化、生理反应、病理改变、工作效率和总反应指数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组(P<0.05);③独生子组急性应激反应病理改变和工作效率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组(P<0.05);④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在未婚组和已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病理改变得分在各军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进高海拔高原驻训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得分存在显著的文化程度、子女结构和军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坦克舱室有害因素长期暴露对乘员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69名职业性坦克乘员为观察组,并以1∶1配对在同一部队选取基本情况相似的169名不接触任何毒物的健康战士作为对照组.以化学比色法测定2组人员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P<0.01),M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同年龄段的对照组相比,>20 ~25岁年龄段组MDA含量及MPO活性显著升高(P <0.05,P<0.01),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同军龄段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年军龄段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2~5年军龄段组MDA含量和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同坦克作业岗位中炮长血清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驾驶员血清SOD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MPO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长期暴露于舱室有害因素的坦克乘员受到的氧化损伤加重,同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不同年龄段、军龄段及作业岗位的坦克乘员中,分别以> 20~ 25岁、>2 ~5年军龄段及坦克驾驶员受到的氧化损伤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新兵跳伞心理应激对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新兵跳伞心理应激对唾液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选择参加跳伞的新兵30名(跳伞组)、不参加跳伞的伞兵20名(对照组),分别在跳伞当天早晨,登机前、着陆后和返回驻地后采集唾液标本,检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在采集唾液的同时,采用状态焦虑量表评估每个时间点受试者的焦虑应激状况.结果 跳伞组跳伞当天早晨及登机前状态焦虑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研常驻高海拔高原陆军军人心理素质特点.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ment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MQQA),对驻防海拔3100m以上、时间大于6个月的2 589名高原陆军军人进行测试.结果 ①常驻高海拔陆军军人MQQA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心理素质优秀的军人19名(0.74%),心理素质良好的军人187名(7.22%),心理素质中等的军人1 412名(54.54%),心理素质较次的军人682名(26.34%),心理素质较差的军人289名(11.16%).②常驻高海拔陆军军人心理素质在性别上,男、女军人除忠诚维度外,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级别上,呈现出军官>士官>士兵的趋势(P <0.05,P<0.01);文化程度上,表现为大专和本科以上>高中>初中(P<0.01),而大专、本科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上,15~25岁组MQQA总分及聪慧、忠诚、自信分显著低于> 25 ~ 35岁组、>35 ~ 45岁组(P<0.01),>25~35岁组与>35~ 45岁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军龄的增加,所有因子呈现出“升高→下降→升高”的波动变化趋势,除耐挫因子外,均在3年军龄上出现了1个明显的转折点;驻高原年限上,驻守≤1年的军人除耐挫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驻守3年以上军人(P<0.01),其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常驻高海拔高原陆军军人心理素质水平较低,表现出性别、级别、年龄、军龄、驻高原年限、文化程度等差异.  相似文献   

9.
2000—04—08,我们对部分直属连队214名战士训练伤进行跟踪调查,现将擒敌训练中前倒训练所致的头、肘部损伤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本组共调查214名不同军龄的参训男性战士,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19.7岁,其中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91名。  相似文献   

10.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性负性情绪 ,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但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在跳伞训练的不同阶段 ,士兵们会表现出各种形式的负性情绪 ,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而焦虑则是最常见的。在实施跳伞的前一天 ,许多战士诉说自己有明显的焦虑及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这种跳伞焦虑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何影响 ,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随机选择 14名参加跳伞训练的伞兵和 14名不参加跳伞训练的卫生兵 ,均为男性 ,伞兵平均年龄 ( 18± 1.5 )岁 ,卫生兵平均年龄 ( 19± 2 )岁 ,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二、方法 :在实际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战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 90,SCL-90)对8283名战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战士SCL-90评分低于1999年军人常模和2006年地方常模。海军战士SCL-90评分高于空军和陆军,海军战士心理异常率较高。义务兵焦虑、恐怖分高于士官,义务兵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阳性筛查率高于士官。17~18岁和30岁以上战士SCL-90评分高,1~3年和6~7岁军龄战士SCL-90评分高。结论我军战士的整体心理状况较好,但不同部别、职别、年龄、军龄的军人心理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跳伞应激对伞兵血清皮质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跳伞训练对新老兵应激程度和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空降兵某部参加跳伞训练的新兵与老兵各10名,均为男性,年龄17~22 岁,对照组为同部卫生队不参加跳伞的卫生兵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同前相当。跳完伞后1~2 小时内采取静脉血,离心后抽取血清于- 20℃冰冻保存。在西京医院检验科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和IgA、IgG、IgM 浓度。结果 新兵组IgA 、IgG与对照组差别显著,老兵组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新老兵IgM 都较对照组升高,但新兵IgM 较对照组升高不显著,而老兵组升高达显著水平。结论 新兵在跳伞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受抑制,但老兵免疫能力没有下降,某些免疫指标还有增高,表明老兵跳伞应激的反应是适度的,严重的跳伞应激可通过多次的训练而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末,一位名叫理查德森的美国孕妇成为当地媒体的焦点人物,这名女子现年21岁,是一名跳伞爱好者,10月,当地参加首次独立跳伞活动时,突然发现自己携带的主伞不能打开,同时救生伞也因发生故障而未能全部开启。  相似文献   

14.
军事群体心理应激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军事应激条件下影响军人群体心理应激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途径.方法 从空降兵第一次跳伞的新兵中整群抽取29个排,8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空降兵心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ATQMG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调查军事群体应激源,评定军事群体心理应激症状,考察军事群体心理应激中介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路径.结果 29个排在年龄、军龄、职别、独生子女、家庭类型、户籍情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CL-90的总均分和ATQMGS总均分差异显著(P<0.01);空降兵跳伞新兵群体的最大应激源来自"跳伞及与跳伞相关的问题";空降兵新兵士气、领导支持、战友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控制感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范围-0.322~-0.547);领导支持通过作用士气进而间接影响心理应激,路径系数分别为0.407、-0.455;战友支持通过作用士气进而间接影响心理应激,路径系数为0.152、-0.455;应对方式通过作用士气进而间接影响心理应激,路径系数均为0.229、-0.455;控制感通过作用自我效能进而影响士气最后间接影响心理应激,路径系数为0.534、0.177、-0.455.结论 军事群体最大应激源来自危及生命安全的军事任务;军事群体心理应激受部队士气、领导支持、战友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控制感的影响;部队士气是直接影响军事群体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领导支持、战友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均通过部队士气间接影响心理应激,控制感通过自我效能作用部队士气进而影响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军事应激条件下影响军人群体心理应激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途径.方法 从空降兵第一次跳伞的新兵中整群抽取29个排,8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空降兵心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ATQMG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调查军事群体应激源,评定军事群体心理应激症状,考察军事群体心理应激中介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路径.结果 29个排在年龄、军龄、职别、独生子女、家庭类型、户籍情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CL-90的总均分和ATQMGS总均分差异显著(P<0.01);空降兵跳伞新兵群体的最大应激源来自"跳伞及与跳伞相关的问题";空降兵新兵士气、领导支持、战友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控制感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范围-0.322~-0.547);领导支持通过作用士气进而间接影响心理应激,路径系数分别为0.407、-0.455;战友支持通过作用士气进而间接影响心理应激,路径系数为0.152、-0.455;应对方式通过作用士气进而间接影响心理应激,路径系数均为0.229、-0.455;控制感通过作用自我效能进而影响士气最后间接影响心理应激,路径系数为0.534、0.177、-0.455.结论 军事群体最大应激源来自危及生命安全的军事任务;军事群体心理应激受部队士气、领导支持、战友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控制感的影响;部队士气是直接影响军事群体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领导支持、战友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均通过部队士气间接影响心理应激,控制感通过自我效能作用部队士气进而影响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某部海军陆战队员应激后成长的特点及其与正/负性认知偏向和自我接纳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激后成长问卷(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cale,APNIS)和自我接纳问卷(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对海军陆战队某部672名军人进行方便抽样调查.结果 ①陆战队员PTG总分(55.64±18.41)水平较高,军龄≤2年者PTG得分最低,军龄>2~5年和>5~8年者随军龄的增长PTG得分明显增高(F=8.69,P<0.01);而军龄>8年者PTG得分高于军龄≤2年者,低于军龄>2 ~5年和>5 ~8年者.②自我接纳各因子及总分、正性他人和正性自己与PTG各因子及总分显著正相关(r值为0.17~0.48,P<0.01),而负性认知偏向与PTG相关不显著(P>0.05).③正性自己、自我评价、正性他人和自我接纳能较好地预测PIG,解释率达28.7%.④正性认知偏向、自我评价和接纳不仅直接正性影响应激后成长,正性他人可通过正性影响自我评价和正性自己、正性自己可通过正性影响自我接纳间接正性影响应激后成长.结论 培养正性认知偏向、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可以促进陆战队官兵的应激后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跳伞训练中空降兵新兵心理应激状态及其变化规律,为心理卫生工作及提高军事训练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心理健康症状问卷(SCL-90)、跳伞心理应激问卷对165名空降兵新兵跳伞员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伞训结束时,"强迫"、"人际"、"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明显低于伞训前(P<0.05).跳伞心理应激问卷除第1次与第2次、第2次与第3次、第4次与第5次之间外,前5次之间以及前5次与后5次之间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跳伞次数增加,平均值逐渐降低;后5次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SCL-90各因子分与不同时点跳伞心理应激问卷得分多数呈轻至较高度正相关(r0.21~0.70);SCL-90总分与各次跳伞心理应激强度均呈中度以上相关(r0.45~0.68).不同时点心理应激相关性分析显示,前2次与第10次的相关性较弱(r=0.36,0.39),越往后相关性越高,第4、5、6、7、8、9次与第10次间均呈较高度或高度相关(r0.62~0.88).结论伞训应激对新兵心理健康有明显损伤,随着跳伞次数的增加,心理应激状态逐渐缓解适应,5次跳伞后进入较平稳的一般应激水平.新兵前5次跳伞应作为心理障碍、伞训事故及训练伤发生的重点防范期.保证一定数量的跳伞训练次数是必要的.心理应激水平与适应力存在较稳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高原军人进行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中国修订版,整群抽取某部高原军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4 631例.数据采用SPSS 23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处理,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高原军人抑郁发生率为31.6% (95%CI=30.2 ~33.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1.3%(95% CI=10.4 ~12.2)、11.4%(95% CI=10.5 ~ 12.3)、8.8% (95% CI=8.0 ~9.6).②高原军人的抑郁总分未发现性别差异(P>0.05).③士官的抑郁总分显著高于列兵(P<0.05).④驻地海拔越高,高原军人抑郁水平越高(P <0.05,P<0.01).⑤单亲家庭出身的高原军人的抑郁水平高于双亲家庭出身者(P<0.01).⑥年龄30岁及以上的高原军人在抑郁总分和各因子的得分上都显著高于30岁以下者(P<0.01),而3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军龄13年及以上的高原军人的抑郁水平高于军龄不足13年者(P<0.01).⑧抑郁水平与海拔高度、年龄、军龄显著相关(P<0.01),与原生家庭结构相关(P<0.05).结论 高原军人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抑郁水平,其CES-D评分与年龄、军龄、职别、原生家庭类型、海拔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跳伞训练对空降兵适应能力的影响,笔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应用美国亚培CCX全自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了空降兵10次跳伞前后血心肌酶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跳伞前后除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无变化外,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等跳伞后均有明显升高,其中第3~4次跳伞后升高显著(与第一次相比,P相似文献   

20.
跳伞训练不同阶段应激反应表现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 ,应激一直是困扰着各国部队的一个重要问题[1] 。跳伞训练中 ,经常发生损伤甚至死亡 ,因而士兵们 ,尤其是第一次参加跳伞的新兵 ,不可避免地处于高应激状态[2 ] 。跳伞应激表现出什么特点 ,在跳伞应激状态下 ,如何维护士兵有效的工作能力 ,减轻过度应激对能力或战斗力的损害 ,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空降兵某部 1997年 12月入伍的新兵 40 0人 ,均为男性 ,年龄为 17~ 2 0岁 ,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二、研究方法1.访谈法 和连、营、团级指挥员、跳伞训练教员等有跳伞实践经验的干部座谈 ,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