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1~6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Fas基因外显子1~6,探讨Fas凋亡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1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外显子1~6的基因结构。结果所检测的15例瘢痕疙瘩,2例Fas基因外显子6出现电泳条带增多,测序证实存在基因突变,为插入突变与点突变的混合型突变,且经同源性分析为一新突变位点。结论少数瘢痕疙瘩病例Fas凋亡基因编码的蛋白无功能可能与其编码跨膜区的基因结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1—6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检测Fas基因外显子1-6,探讨Fas凋亡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1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外显子1-6的基因结构。结果 所检测的15例瘢痕疙瘩,2例Fas基因外显子6出现电泳条带增多,测序证实存在基因突变,为插入突变与点突变的混合型突变,且经同源性分析为一新突变位点。结论 少数瘢痕疙瘩病例Fas凋亡基因编码的蛋白无功能可能与其编码跨膜区的基因结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高发区第4~8外显子的突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非增生瘢痕各12例,分别采用相应正常皮肤对照,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标本中有9例p53基因外显子4、5、6、7出现突变,非增生瘢痕标本和正常皮肤标本均未检出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罗勇  高建华  赵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3,23(10):1015-1017,1024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抗Fas单克隆抗体(mAb)诱导的凋亡,是否能通过正常Fas基因转染使凋亡率得以提高。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人Fas 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多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 mAb诱导凋亡;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转基因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Fas mAb作用后,在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细胞核固缩、碎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现特征性的“梯状”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明显增加。对照组未见上述结果。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诱导的凋亡异常,是由于Fas凋亡通道的“上游事件”无功能Fas蛋白造成,与通道下游无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异常可能是Fas基因突变引起,其与瘢痕疙瘩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Fas基因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并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抗Fas单克隆抗体(mAb)诱导的凋亡,是否能通过正常Fas基因转染使凋亡率得以提高。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人Fase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多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mAb诱导凋亡;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转基因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FasmAb作用后,在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细胞核固缩、碎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现特征性的“梯状”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明显增加。对照组未见上述结果。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诱导的凋亡异常,是由于Fas凋亡通道的“上游事件”无功能Fas蛋白造成,与通道下游无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异常可能是Fas基因突变引起.其与瘢痕疙瘩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细菌内重组法高效制备含人Fas基因的重组体腺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u F  Gao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7):559-563
目的 制备含人Fa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使其稳定高效地表达以替换原有无功能的Fas蛋白,并恢复正常的重建后Fas信号传导通道。方法 应用高效细菌内同源重组系统Ad-Easy,自PMD-T-Fas质粒中切取Fas基因,将Fas基因克隆到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菌内重组,最后在293细胞中构建携带Fa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将腺病毒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检测转染前后Fas蛋白的表达的变化及蛋白的功能。结果 通过Ad-Easy系统成功构建高滴度的携带Fa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Fas,Ad-Fas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能稳定提高Fas蛋白的表达,并且在Fas单克隆抗体的诱导下可以发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1)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Fas在体外实验中能有效地提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蛋白的表达,并且可以重建原来阻断的死亡信号传导通道。(2)再次证实了Fas基因突变与瘢痕疙瘩之间的联系,为瘢痕疙瘩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 1999— 2 0 0 3年共治疗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 12 0例 ,通过综合疗法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 0例中男 6 9例 ,女 5 1例 ,最大年龄 75岁 ,最小年龄 7个月。致病原因 :烧烫伤、外伤、虫叮咬伤、抓痕等。发病至入院时间 :最长 5 2年 ,最短 12d。好发部位 :额面部 32 % ,颈部、胸部及肩胛部 2 3% ,上臂及小腿 2 0 % ,双手 17% ,躯干及其他部位等 8%。2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依据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发生时间的长短、发生部位及增生程度等综合因素决定治疗方案。1)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发生时间不超过 1个月 (最长不…  相似文献   

8.
张文书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3):419-420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形成、好发部位及局部注射印胶体和敷贴以及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印胶体注射及敷贴联合方法治疗瘢痕疙瘩718例,共1157个瘢痕疙瘩.最大面积(单个):2.5cm×8.0cm×0.5cm;最小面积:0.8cm×1.0cm×0.3cm。结果718例患者共1157个瘢痕疙瘩,1次治愈236例(32.9%),2个疗程累计治愈率66.6%,3个疗程累计治愈率94.8%,4个疗程累计治愈率100%。结论激光治疗适用范围为耳部以及其他部位在2cm^2以内的瘢痕疙瘩,一般1-2次即可治愈,该方法见效快、副作用小、既简便又安全。采用印胶体注射及敷贴联合法治疗瘢痕疙瘩机制是靠印放射出的β射线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使瘢痕疙瘩组织损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汪晓阳  黄文 《四川医学》2003,24(3):265-265
目的 总结了 2 5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采用局部浸润式注射去炎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6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2 5例 ,应用去炎松注射 ;对照组 2 1例 ,应用弹力绷带加压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 92 % ,对照组有效率为 66 7%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去炎松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 受体及Bcl-2 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探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Fas介导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呈低表达,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强表达。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均呈低表达,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情况下,Fas Mcab能诱导Fas受体表达阳性的细胞凋亡,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却表现为Fas受体高表达而不凋亡,Bcl-2低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不凋亡现象并非Fas受体缺陷或外源性抑制所致,提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膜表面高表达的Fas受体可能处于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剑  甄洪清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78-1578
为确保消费的饮食安全,更好地了解饮食业餐具消毒效果卫生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于2004年4~7月对邹城市所属中小型饮食业进行餐具消毒效果检测,共检测876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4.
韦华  袁孔现  李国忠 《安徽医学》2010,31(8):968-969
目的了解产科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以加强临床使用的管理。方法随机抽查铜陵市人民医院2007~2009年产科出院患者病历中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达67%,头孢类药物是主要种类,以单独用药情况最多;多数品种DUI接近1。结论该院产科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尚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控制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5.
何金庆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77-1878
目的评价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督促各医疗单位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已消毒或灭菌的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采集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物体表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共3556份,检测达卫生标准2955份,符合率为83、10%,不同样品检测达卫生标准百分率依次为97.37%、95.56%、86.25%、75.41%和62、49%。结论高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用卫生指标评价,卫生站的符合卫生标准率低于医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低于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海南省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省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以防止医院感染。方法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医院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方法对医疗机构各科室的紫外线灯、高压蒸汽灭菌器、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紫外线灯合格率为91.07%高压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95.98%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78%,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6.4%,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07%。结论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与各级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乡镇级卫生院和个体诊所的监测工作,提高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7.
阮发妹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64-1264
为了防止经餐具引起疾病的传播,引起人们对餐具传播疾病的重视,了解《食品卫生法》颁布发几年以来,餐饮餐具的消毒状况,儋州市于2005年对239家大中型宾馆酒店、中小型排档、个体饮食店进行抽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电子、五金、电镀等企业生产车间中有毒物污染情况,以便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对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检测。结果2003~2004年共检测车间空气样品3625份,舍格3511份,总合格率为96.8%。其中锰尘舍格率最低,为82.2%;其次是三氯乙烯91.0%,氰化氢93.4%,甲苯97.1%,硫酸97.2%,铅烟98.2%,正己烷99.2%。苯99.3%,二甲苯99.6%,其他合格率为100%。结论惠州市部分电子、五金、电镀企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较高,应改善生产车间的通风设施,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东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进展情况,为落实 201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措施修订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第五次碘缺乏病监测的通知》要求进行监测. 结果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75.0%,非碘盐率20.1%;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3%;尿碘中位数为140μg/L,《20μg/L的比例为1.7%;8~10岁儿童智商平均为101.1. 结论广东沿海及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非碘盐冲销问题依然存在,碘缺乏病病情也未出现明显回升,非碘盐冲销严重地区学生的碘营养水平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2010年实现全省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海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提高农村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个监测点一年分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一份。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地面水58.90%比地下水33.20%合格率高;枯水期39.18%比丰水期25.95%合格率高,监测项目合格率最低的是总大肠菌群47.7%,菌落总数86.60%,不同处理方式水厂的监测结果 ,完全处理水厂合格率65.66%比未处理水厂合格率26.12%高。结论海南省农村饮用水微生物超标严重,农民饮用的绝大多数是未消毒处理的水,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