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眼科临床常常遇到青光眼和白内障同时存在的病例,我院自87年9月—92年9月期间,采用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9例30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29例3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11例11眼,原发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8例19眼。年龄54—81岁,平均69.5岁。男性8例,女性21例。术前视力:光感12眼,手动/眼前13眼,指数/30cm者4眼,  相似文献   

3.
自转性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很高 [1 ] ,过去在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术时往往要行两个睫状体平坦部的巩膜穿刺口 ,插入灌注管放出硅油 ,或将切割头伸入玻璃体腔中置换硅油。这样不仅手术操作较复杂 ,而且术中眼后段的操作容易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 [2 ]。我们自 1999年 2月以来在 2 3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术中运用前房维持器 (anterior chamber maintainer,ACM) ,简化了手术过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2 3例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术。其中男15例 ,女 8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年龄 (…  相似文献   

5.
报告20例(21眼)青光眼白内障并存患者采用显微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滤过泡形成,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无明显并发症.并对有关机制,手术优点及不易控制的眼压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体会,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白内障手术144例(150只眼),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3者31只眼,占20.66%.0.3~0.8者110只眼,占73.33%,>0.8者9只眼,占6%.术中术后并发症有:术中后囊膜破裂8只眼(5.33%),术中后弹力层脱离1只眼(0.67%),术后角膜水肿65只眼(43.33%),术后葡萄膜炎5只眼(3.33%),暂时性高眼压4只眼(2.67%),瞳孔轻度变形7只眼(4.67%),人工晶状体夹持1只眼(0.67%),后囊膜混浊6只眼(4%),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临床显示此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易行,成本低,实用性强,在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可达到很好的治盲目的 .  相似文献   

7.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留河  王荣光 《眼科》1998,7(4):221-223
回顾性地研究22例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联合手术,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角膜植入的透明率为54.54%,角膜植片混浊或半透明率为45.46%,失败的病例与儿童年龄及角膜病变程度有关,而与是否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联合手 关。成功的病例术后视力,最佳者为0.97例矫正视力在0.2或以下,这可能为角膜发生混浊时间较长,已有弱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7年以来先后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与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3例,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方法:角膜材料为外伤死亡后3~6小时内的成人新鲜角膜,人工晶体为成都蜀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生产的GN5 15透明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前准备及消毒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式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在切除病变角膜后行开罐式截除晶状体前囊膜,挽除晶体核,开放式注吸皮质,保留完整后囊膜及囊袋,将人工晶体直接植入囊袋内,做2~3处虹膜根部切除。将新鲜角膜片放入植孔,间断或连续缝合固定移植片,其它处置同穿透性角膜移植及人工晶体移植术。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自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体会,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手法小切口自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白内障手术144例(150只眼),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3者31只眼,占20.66%,0.3—0.8者110只眼,占73.33%,〉0.8者9只眼,占6%。术中术后并发症有:术中后囊膜破裂8只眼(5.33%),术中后弹力层脱离1只眼(0.67%),术后角膜水肿65只眼(43.33%),术后葡萄膜炎5只眼(3.33%),暂时性高眼压4只眼(2.67%),瞳孔轻度变形7只眼(4.67%),人工晶状体夹持1只眼(0.67%),后囊膜混浊6只眼(4%),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显示此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易行,成本低,实用性强,在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可达到很好的治盲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白内障是具有遗传性缺陷的致盲眼病,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常发生剥夺性弱视,因此先天性白内障为小儿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87—1991年4月共做先天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31例(49眼)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讨论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31例先天性白内障囊外摘除中完全性白内障24例40眼占81.63%,绕核性白内障7例9眼占18.37%。性别:男20例、女11例,族别:汉族玲例,少数民族12例.眼别:双眼18例,单眼13例。年龄:1岁前2例4眼,2一6岁6例、10眼,7一17岁8例、13眼,18岁以上15例、22眼。 2、手术方法:本文31例49眼先天性白内障全部在显微镜下用显微器械进行囊外摘除.术前充分散瞳,分别采用全麻或局麻。  相似文献   

11.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眼科手术中常遇到青光眼和白内障同时存在的病例,过去一般采用分步法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及负担。近年来,随眼科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人三联手术,从而避免了分次手术的弊端。我院自2001年以来对此类患者25例(27眼)实施了该法手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是晶状体囊受损害或晶状体蛋白质发生改变,晶状体变浑浊而致视力下降的一种眼病,发病与先天性因素、遗传、代谢障碍、全身疾病、中毒、外伤等有关,表现为瞳孔区发白,视力下降,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我院自1991年以来,开展这类手术,成功为数千名患者施行此手术,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5例患者采用非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将上下襻分别位于9点和3点的水平位置,并至睫状沟内。术后观察眼前节情况、人工晶体位置及视力等,随访3-6个月、9-18个月、术后1.5年对25例患者测人工晶体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的距离和视力。结果 植入25例人工晶体无前后向倾斜,无钟摆现象,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术后视力为≥0.5者22眼,占73.3%,≥0.3者7眼,占23.3%,≤0.3者1眼,占0.03%;瞳孔保持正中圆形24例,瞳孔上移1例。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后房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首选。它适应于各种年龄的白内障摘除术,因其具有可以减少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例1 王×男40岁住院号2940901987年3月10日入院86年1月于当地医院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14个月左眼轻度疼痛,眼红、视力下降。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1.0,内眼未见异常。左眼视力0.04( 11.00DS—0.1)。轻度睫状充血,角膜透明,kP( ),前房深度正常。上方虹膜面有一半透明囊性肿物,大小约4×6mm,表面光滑,其前壁与角膜接  相似文献   

15.
对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摘除,我们采用囊外摘除术,保留了晶体后囊、悬韧带和玻璃体前界膜的完整性,从而维持了眼内正常生理屏障,减少了手术并发症。1987—1993年4月共作先天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45例(72眼),进行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3岁。3年前因患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某医院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后视力:右0.04+11.00DS→0.4。5天前患者头痛、虹视、视物不清,伴有恶心呕吐。门诊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收入院。入院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眼压73.38mmHg(1mmHg=0.133 kPa)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浑浊,右眼局部滴1%匹罗卡品滴眼液,20%甘露醇静脉滴注,第2天眼压22.38mmHg。结膜充血减轻,角膜透明,前房4~8点可见  相似文献   

17.
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1病例 患者男,70岁。2009年9月21日入院。患者双眼晶状体浑浊,左眼底窥不清,右眼底见片状出血。有糖尿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术前检查:视力左眼光感,眼压22mmHg(1mmHg=0.133kPa),血压降至140/90mmHg,血糖6.0mmol/mL。术前准备:20%甘露醇250mL术前30min静脉滴注,鲁米那0.09mg口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切除术,以避免后发障的发生。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50眼。能合作检查视力者中,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个月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一个月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障,3个月周边部后囊膜混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个月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混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恶性青光眼一般多在抗青光眼等内眼术后或长期局部点缩瞳剂的情况下发生,在穿透性角膜移植(PK)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后发生少见,我们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