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1994年以来,脑血管病在北京人的死因中占据首位。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推荐“卒中单元”的治疗模式,特点是将治疗和康复、生理和心理结合起来,对中风病人实行系统管理。在国外,采用这种方法,60%的患者可发病一年内实现生活自理。目前,北京已经有天坛医院等10家医院开设了“卒中单元”病房,据初步资料,这种模式可使中风患者一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10%。北京10家医院开设了“卒中单元”病房@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卒中单元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初《英国医学杂志》公布了应用循证医学的手段对脑血管病目前治疗手段的重新评价,按照这个评价结果,目前有效的脑血管病治疗手段依次是: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溶栓治疗、阿司匹林和抗凝治疗,这一结果表明,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手段不是一种具体的药物而是一个管理系统,即卒中单元。文献表明,卒中单元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它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当前,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数与日俱增,国家为此花费的医疗费高达上百亿。因此,了解卒中单元的运作模式,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卒中单元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卒中单元与传统病房的比较,评估卒中单元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的影响。方法:收集了1251个急性期卒中病例,应用SPSS10.0软件随机分组,发放随机信封,将患者分成卒中单元治疗组和非卒中单元治疗组,分别对他们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卒中单元治疗组(649例),平均住院日18.7天。非卒中单元治疗组(602例),平均住院日23.7天。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卒中单元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减少残疾,同时明显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院经营效益.对社会和家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住院的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6例患者在卒中单元模式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佳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陆春香  陈玉坤 《现代护理》2007,13(2):175-176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极大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卒中单元”概念的提出和完善为卒中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模式,得到了“循证医学”的肯定,它是指改善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治疗模式[1]。我院2004年开始建立“卒中单元”,把“卒中单元”延伸至院前,与“120”联手建立寻呼系统,在急诊建立“中风绿色通道”、“急诊卒中病房”、“急诊ICU”,从卒中患者入院急诊开始,即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最早”…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加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卒中单元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卒中单元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卒中单元模式下整体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收治的8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形式随机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卒中单元模式下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能力[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 QLQ-C30)]。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MA、WHOQOL-BREF QLQ-C3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中风患者实施中医卒中单元模式下整体护理,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有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琴  邓婷  肖瑛  蔡伟 《护理研究》2006,20(9):2470-2472
卒中单元是指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和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强调多专业协作,有机整合临床医生、护士、康复师等资源来促进病人的康复。在目前所有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性明显。我科从2005年3月正式启动卒中单元,此研究重点探讨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卒中单元中所起到的作用,对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康复--卒中单元中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新的药物以及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 ,但是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卒中单元的提出 ,为卒中患者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而在卒中单元中 ,最重要的是康复治疗的应用。1卒中单元简介1.1概念 卒中单元 (strokeunit)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 ,由临床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康复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 ,是能改善住院卒中患者医疗管理模式 ,提高疗效的系统。1.2简史 卒中单元起源于欧洲。 195 0年 ,北爱尔兰的Adams首先报告了…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 ,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方法 :开展健康教育的卒中单元为观察组 14 2例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对照组 14 2例为未开展健康教育的神经内科病房卒中患者 ,比较 2组患者中风防治知识测试问卷优良率以及参加康复治疗的比例 ,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疗效评定。结果 :对中风防治知识测试问卷优良率及参加康复的比例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2组均有明显下降 ,但观察组更显著 ,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在卒中单元中开展健康教育能推动卒中单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脑血管疾病治疗管理模式,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终于成为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我国,卒中单元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就其概念、历史、特点、效果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对所谓“易患卒中个体”或“中风倾向”的高血压者进行4年干预性治疗的前瞻性研究,应用血液流变学检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倍他乐克或加钙通道阻滞剂及活血抗凝治疗,控制血压水平,消除中风诱发因素,对延缓或阻止中风的发生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在治疗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将160例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量表评分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及继发性残疾、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下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卒中单元是目前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手段,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观察卒中单元试验组与普通病房治疗对照组在脑卒中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诊断、NIHSS及B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NIHSS改善91.3%(73例),高于对照组71.3%(57例);治疗后试验组BI改善93.8%(75例),优于对照组75.0%(6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是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卒中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单元 (SU)是针对急性卒中病人综合性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单元 ,是国际上对急性脑卒中治疗模式的趋势。许多研究已经证明 :卒中单元能有效地降低急性卒中病人的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提高卒中后生活质量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欧洲的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脑血管病管理模式,近40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1950年北爱尔兰的Adams第1次报道了有组织的卒中服务模式,即在老年病房建立卒中康复组。随后由于循证医学的普及和推广,对卒中单元进行了多次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奠定了卒中单元在临床实践中的确切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卒中单元(S troke U n it)是指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改善住院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因此,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生、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卒中单元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1]。3 a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引进卒中单元这个概念,将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总结如下。1病房环境及医疗结构我院2005-03组建卒中单元,以卒中病房为模式,是急性监护和康复相融合的卒中单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卒中单元是指有组织地管理住院患者,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患者在卒中单元中除了接受药物治疗,还要接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通过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患者树立健康观念,主动配合和参与康复,减少残疾,回归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有中国特色卒中单元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近年开始关注卒中单元(strokeunit,SU),但真正意义上的SU尚未形成。实践证明祖国医学在卒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日建立融入祖国医学的SU将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SU的基本情况SU也译为卒中单位/卒中病房,是多学科团结合作治疗卒中(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提高疗效的一种医疗管理模式。除医护人员外,SU还应有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等。只有独立的工作人员而无固定病房称移动卒中单元(mobilestrokeunit,MSU)。自1950年北爱尔兰的Adams首先报告了在老年病房建立卒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内责任护士对脑梗塞患者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将2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124例和非卒中单元组(对照组)121例。卒中单元组责任护士强化责任护理,责任护士对脑梗塞患者行全程分阶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专科护理、康复护理,并检查和协调治疗方案的落实情况。非卒中单元组(对照组)只在入院第一天由责任护士给予饮食、防误吸、防跌倒、相关药物及脑梗塞相关知识方面健康教育,没有给予全程分阶段的健康教育,没有参与康复治疗工作,专科护理与卒中单元组相同。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调查病情知晓率、脑梗塞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早期康复训练认知率、患者满意度;在入院时及出院时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采用MBI指数评分。结果出院时卒中单元组患者对病情知晓率、脑梗塞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早期康复训练认知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时卒中单元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内责任护士的护理模式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强调责任护士在卒中单元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治疗计划的规范和落实,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