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第130条写道:“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其中对“不可余药”的解释,历来各说不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抵当丸”证条文是:“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不可余药”句,历代注释有两种,现行教材兼收并存。一是不可用其它的药剂,即如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所说“不可余快峻之药也,可与抵当丸,小可下之也”;二是连汤带渣一并服下,不可剩余药渣。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130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对于“不可余药”,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不可用其他的药.一为连滓一并服下。“不可余药”究作何解?笔者认为,这首先要弄清  相似文献   

4.
古今注疏家对《伤寒论》第130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中“不可余药”的注释约有两解:一为不可用其它的药,一为连药滓一并服下。我认为后一看法颇为合理,其理由是: 一、不可用他药之说,与经意似有不符。因为张仲景在原文明训“为有血也,当下之,  相似文献   

5.
一“不可余药”太阳篇(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仅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文中“不可余药”句,历来注家,见解不一。成无已《注解伤寒论》说:“伤寒有热,少腹满,是畜血于下焦。若热畜,津液不通,则小便不利;其热不畜,津液行,小便自利者,乃为畜血,当与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下之。然此无身黄屎黑,又无喜忘发狂,是未至于甚,故不可余殃峻之药也,可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第126条云:"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历代医家对此条文中的"不可余药"说法不一,对此句的解释,关键在于"余"的含义,共有四种:一,作"其他"讲,即不可使用其他药物。二,作"剩余"讲,即不可剩余药渣,药汤及渣一起服下。三,作"过度"讲,即不可过度投用峻下瘀血之药。四,作"以后"讲,即不可待蓄血的典型证候悉备后而药之。依据"余"的含义,仲景的行文习惯,语法结构,条文病证来看,本条"不可余药"中"余"作"过度"讲最为合适,即"不可过度投用峻下瘀血之药"。  相似文献   

7.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第1期所载《〈伤寒论〉“不可余药”新见》一文(以下简称《新见》),认为“余”(“馀”)字在古代有“以后”的意义,因而得出“不可余药”就是“不可以后药之”的结论。对此见解余不敢苟同。盖《新见》虽经旁证博引证实了“余”字具有“以后”这一古义,但他却忽略了语法知识和上下文确定词义的原则。从语法上看,“余”作“以后”解,与现代汉语“解放以后”、“饭后”、“三十年后”等“后”(包括“以后”)的用法一致,“后”字在这儿是方位词,它常放在其他实词之后,构成表时间的方位词组。《新见》所援引的全部例句都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作“以后”解的“余”字,无单独使用之例,因而将“不可余药”解作“不可以后药之”,从语法上看是不妥的。再从上下文内容来看,病人有蓄血证候,治当攻逐瘀血,由于病势较抵当汤证为缓,宜丸不宜汤,须用抵当丸治疗。这就是原文“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的基本含义。正如《新见》所说,“有是证用是方”,仲景随义行文,顺理成章,不一定别有深义。而“余”字在《伤寒论》凡数见,皆取“其余”、“剩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述《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医著所论外感病之蓄血证,表明伤寒蓄血证起源较早,温病蓄血证是伤寒蓄血证的深化和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外感病蓄血证。此证程度有轻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临床辨治需抓住感受外邪、邪毒深入血分而致血热血瘀、瘀血渗入下焦或自下流而不走三条病因病机,治法不外清热、逐瘀、攻下。  相似文献   

9.
蓄血证始载《伤寒论》,由太阳之邪化热内传与瘀血相结,称为太阳蓄血证;由阳明邪热与瘀血互结,称为阳明蓄血证。由于后世医家对蓄血的部位意见不一,蓄血证蓄血的部位成为学者争论和探讨的课题之一。笔者就有关资料进行探讨时发现,历代医家通过将蓄血证的病位具体到人体某一个部位的方法来认识蓄血证存在着很大的争议。1《伤寒论》论蓄血证《伤寒论》中论及蓄血证时分为太阳蓄血证和阳明蓄血证两种。其中论及太阳蓄血证的有核桃承气汤证、抵当汤证和抵当丸证,论及阳明蓄血证的主要有237条、257条和258条条文。《伤寒论》对蓄血证的整体认识主…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属温疫范畴,治疗上多遵循温病法则。然亦有不少学者从伤寒角度来探讨此病的因证法方规律。根据临床实践报道,应用《伤寒论》中治蓄血证之法与方来治疗出血热少尿期,曾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据此,笔者认为出血热之少尿期与《伤寒论》中的蓄血证较为吻合,可按伤寒之蓄血证进行辨治。一、证脉相似:伤寒蓄血证主症为少腹急结或硬满,其人如狂或发狂等。脉多沉涩。仲师谓之蓄血证。瘀血积于下焦,据《伤寒论》及临床所见,有太阳、阳明、少  相似文献   

11.
<正> 桃核承气汤出自后汉张仲景《伤寒论》,方由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五味药组成,有逐瘀泻热之效,是治疗“膀胱蓄血”的主要方剂之一。后世病家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扩大了应用范围。近年有关本方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多,兹综述如下:一、癫狂:《伤寒论》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又云:“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可见膀胱蓄血证可出现精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第126条云:“伤寒有热,少旗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直抵当九。勺J文中“不可余药”一词的解释,五版教材报历代注家训释之要而枉括其意有二,即“不可用其他的药剂”及“从抵当儿报法看,亦可解释为不可月余药渣,即连汤带渣一并服下.”笔者对此训未敢苟同,考群再三,认为原文“余”字当训为“过度”、“过多”之意,“药”字当指“竣下瘀血的抵当杨或桃核承气汤”.即“不可余药”意谓”不可过度投用峻下瘀血的抵当汤或桃核承气汤。”兹详辨于次。正确训解“不可余药”的关键和难点是其中…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有关蓄血证条文明示,蓄血当有少腹急结,甚或硬满疼痛,其人如狂,或发狂,小便始终自利。然君见蓄血证有小便难,其人不狂乎?古今同道多无此说,仅明代医家李中梓说:“更有瘀血而小便闭者,牛膝、桃仁为要药。”(明《药宗必读》“小便闭癃节”)虽只言片语,且未明言蓄血溲闭,以释逆仲圣之嫌也。然李氏终为识者,以“瘀血”代“蓄血”,以“更有”二字示为确切非臆之说,可谓要言不繁。笔者临证窥见一二,不揣冒昧,大胆抛砖引玉,望同道批评。例案:单××,男,七十余岁,1983年7月7日初诊。2年前感寒高热,愈后小溲渐难,加重月余。屡用中西药物罔效。于半月前摘除  相似文献   

14.
论“脑府蓄血”为早期老年痴呆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孟辉  贺晓慧 《陕西中医》2005,26(11):1263-1264,F0003
“蓄血”一词,出自《伤寒论》。《伤寒论》第237条云:“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本论原为阳明邪热与宿有的瘀血相结所致的阳明蓄血证而设,历代注家对此似无歧义。而文中关于阳明府病所致“喜忘”一症的论述,令人生疑,颇值得推敲一番。“喜忘”乃精神障碍之症名,  相似文献   

15.
1 蓄血证源流追溯与证治浅析1 1 源流追溯蓄血证始出于《伤寒论》。伤寒蓄血 ,太阳病篇和阳明病篇均有论述。概括而言 ,是以桃核承气汤治蓄血轻证 ,抵挡汤、丸治蓄血重证。明清时期温病学家对温病蓄血进行了阐述 ,如吴又可在《温疫论·蓄血》中指出 :“邪热久羁 ,无由以泄 ,血为热搏 ,留于经络 ,败为紫血 ,溢于肠胃 ,腐为黑血。”其临床表现是 :小腹硬满 ,小便自利 ,至夜发热 ,昼日热减 ,治疗宜桃仁承气汤。吴氏还注意到蓄血证要观察大便的情况 ,强调“便色如漆 ,大便反易者 ,是结粪得瘀而润下 ,结粪虽行 ,真元已败 ,多至危殆。”对此 ,郑…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了<伤寒论>有关蓄血证的条文,认为无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皆可出现蓄血之证.蓄血证的病理为瘀热在里.其治疗以攻下逐瘀为大法,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为代表方,热重于瘀者是桃核承气汤证,瘀重于热者是抵当汤证,抵当丸适用于瘀重于热而病势较缓者.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伤寒论》有关蓄血证的古今之争,认为无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皆可出现蓄血之证。蓄血证的产生与病人的血络受损有关。其治疗以攻下逐瘀为大法,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为代表方,只要符合蓄血证的病机,很多现代疾病都可以参考蓄血三方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阳明蓄血证见于宋本《伤寒论》237、257两条。237条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对于本条,历代注家大都未提出异议和个人见解,多是顺文释译,人云亦云,大同小异。近日备课受日人山田正珍先生(《伤寒论集成》)和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237条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淤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说文》:“淤,积血也。”又《说文》:“蓄,积也。”可见“蓄血”也是血液积聚之病。但“蓄血”一证确与一般淤血证有别。《伤寒明理论》卷三曰:“蓄血者,  相似文献   

20.
下焦蓄血证是太阳病变证之一,历代医家多认为其主证是小腹急结或硬满,神志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脉象沉涩或沉结。但从临床实践来看,是否将小便自利作为蓄血证的主证有待商榷C《伤寒论)中明确提出“太阳病…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下血乃愈…抵挡汤主之。”后世许多医家认为此证乃热与瘀血结于膀脱(下焦)是热在阴分血分,未伤及阳分气分,所以膀眈气化功能未受影响,故d、便自利。如程郊倩日:“热结膀就而小便不利者,是气分受邪。小便自利者,是血分受邪也。”同时(伤寒论)亦将小便利与不利作为下焦蓄血证与蓄水证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