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死亡是人生命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不可抗拒的.但如何让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舒适、宁静、安详地面对死亡,减轻临终病人躯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痛苦,同时也使临终病人家属的身心得到保护,这是现阶段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生活体验总结出,加强临终关怀中的各项护理工作是实现这一愿望非常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生命之丹田     
曲进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3):I0001-I0001
●科学使人们把任何特定的事物或对象拆分开来,愈分愈微,而艺术却让我们了解这些事务或对象在细微之处又如何组装起来。中医药学方法把科学和艺术完美地圆融于一体,这令我们感到非常的惊奇!  相似文献   

3.
论生命质量起于生命之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生命质量是合民意、合医学目的的遭德举措。文章在阐述什么是生命质量,生命的开始和生命质量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倡导优生”,“抑制劣生”和“德法并举”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生命之舞     
《中国全科医学》2010,(10):74-74
当一位医者,走进那混合着药味和消毒剂气味的院落后,他们就如同一位舞者走进了舞台的后场。换上白衣,他们立即进入自己的角色,开始走上各自熟悉的舞台,开始与病者共同跳起以人类生命和健康为灵魂的生命之舞。  相似文献   

5.
生命之初     
《现代健康人》2005,8(4):35-35
2004年7月,英国医生利用自己改造的超声波扫描仪,清晰地拍下胎儿的活动情况。首次发现胎儿从发育初期就开始有复杂的行为,他会笑,会哭,甚至会打哈欠……而此前人们一直认为胚胎要发育到成熟才会有这些举动。  相似文献   

6.
生命图景与意象以感性体验的方式反映学生的生命态度;生命座右铭则以相对理性的方式表达学生的生命观。对学生生命意象和座右铭进行解读是理解学生的生命观,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调查显示,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善待生命是医学生生命观的主流思想,树立与医学职业责任相契合的生命座右铭,有助于医学专业精神的弘扬和医学人道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初,欧洲各国陆续发生一种可怕的现象:许多刚出生的婴儿出现一种罕见的畸形,他们的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很像海豹的鳍足,这种症状被称为海豹肢症。1957年到1962年间,联邦德国就有5500名海豹肢症患儿出生,英国则高达8000多名。  相似文献   

8.
林岚 《健康之友》2007,(11):168-169
“身边的朋友劝我停止登山,我却难以停止对雪山的执著,只想更加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如果生命如流星坠落,我希望,它曾经怒放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社会,生命价值取向有贬值之势,生命伦理教育严重缺失,青少年的自杀率和犯罪率居高不下.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关口必须前移,以敬畏生命作为人生的一种品格,并养成以敬畏之心来规范行为的习惯,树立了珍爱生命的价值取向,这既回归了生命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又是重塑当代生命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更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和平、和谐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情趣?挪威老年人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的晚年生活理念是:享受生命赋予的一切! 阳光阳光是挪威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挪威国土面积的1/3在北极圈内,因此,阳光对于挪威人来说实在是稀缺的资源,对于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当春天来临、阳光映照大地的时候,挪威老年人便;带领家人外出郊游。  相似文献   

11.
1 人的生命之界定“人的生命”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的生命只是人的一种属性 ,作为个体存在的人除此之外 ,还具有其他多方面的规定性 ,如充当特定的社会角色、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但是 ,二者又相互联系 ,人的生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 ,失去了生命 ,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人的生命是相对于动植物及其他形式的生命而言的。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把“理性灵魂”作为人的生命的特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人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肉体与心灵 (精神 )的有机统一 ,每一…  相似文献   

12.
让生命怒放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8):10-10
一朵朵顽强的生命之花,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绽放:在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荷兰人范德韦登勇夺冠军——他曾经是白血病患者;在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南非姑娘杜托伊特没有左小腿,却依然完成了比赛;在乒乓球赛场上,有着乒坛“维纳斯”之称的波兰独臂美少女纳塔利娅·帕尔蒂卡奋勇拼搏,赢得阵阵掌声。他们在奥运赛场上传递着一个信念:生命是短暂的,与其被挫折击饲,不如迎难怒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临终者的审美客体特征及审美主体需要等角度论述了对临终关怀进行美学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审美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审美因其超功利性而能助人超越现实获得自我解放和自我重建,这是审美所具有的教育价值。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审美的渗透。在审美的视野中,生命得到整体性的理解和观照,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整体的生命观、价值超越的生命观和意义体验的生命观,建立起生命智慧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从幼年时代就喜欢拥抱树木…… 在心情不佳、处境恶劣的时候,就会跑到离家不远的林林,拥抱那棵最高大的松树。  相似文献   

16.
晓风 《大家健康》2011,(11):7-7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到化作一股清烟而去时止,每个人,无论在生理上,在心理上,在生活习惯上,在思想方法上,都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变化。从10岁的童年,到20岁的青年,到三十而立的壮年,到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的中年……所发生的那种变化,是加法式的。  相似文献   

17.
生命伦理学本土化之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生命伦理学主要内容的一个重要层面,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通过对生命伦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在我国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困难之处,从文化角度提出一些促进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12日,广东省生命之光俱乐部成立13周年大会在中山大学北校区校友会堂隆重举行。有近千名会员参加,还有来自13个合作单位的代表及各界嘉宾。大会九点正式开始,俱乐部会长吕保祥首先致辞,总结了 2005年俱乐部取得的成绩,并宣布2006年俱乐部将更名为广东省癌症康复俱乐部,将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企业单位广泛参与共建的群体抗癌民间组织。大会还表彰了先进会员,为146  相似文献   

19.
莫文 《现代健康人》2005,8(10):F0002-F0002,I0001
2005年8月18日,一个噩耗从长春传遍中国大地--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与世长辞.后来,经医学专家鉴定,高秀敏乃因心肌梗死导致窒息而亡,在人们的悲痛还未平息之际,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傅彪,因患肝癌于8月30日撒手人寰,我们不禁要问:生命为什么如此脆弱?  相似文献   

20.
柳斌 《开卷有益》2009,(3):36-37
据最新统计,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是71岁,但国人的平均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3岁,也就是说我们的最后八年可能是病魔缠身。通过生活方式革命,我们可以使最后的八年活得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